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5 道试题
1 .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儿童境遇”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材料   甲:图1为拉斐尔(14831520年)创作的《圣母与圣子》。



图1

乙:图2摘选自英国作家狄更斯1838年创作的写实小说《雾都孤儿》。小说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奥利弗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在孤儿院长大。


“那你(奥利弗)明天早晨六点钟就开始
拆旧麻绳。”白背心绅士绷着脸补充了一
句。……(吃饭时)孩子们眼巴巴地瞅着
铜偶,恨不得把垫锅的砖也给吞下去,与
此同时,他们下死劲地吸着手指头,决不
放过可能掉落下来的汁水粥粒。三个月以
来,奥利弗和同伴们一起忍受着慢性饥饿
的煎熬。到后来实在饿得顶不住了,都快
发疯了。

丙:下表为19世纪前期英国《工厂法》部分内容简表。
立法时间主要内容规定
1825年该法适用于棉纺织工厂:规定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16岁工人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
周六最高不超过6小时。
1833年该法适用于所有纺织工厂: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13岁儿童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9小时,
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13-18岁儿童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
得超过69小时。

结论:工业革命时期的儿童境遇是悲惨与进步并存。


(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
(2)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丙并结合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加以阐述。
2022-02-04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来,英国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煮盐、玻璃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森林资源消耗殆尽,木柴价格猛涨,引发了“柴薪能源危机”,严重制约英国经济社会发展,能源转型势在必行。英国人将目光转向了廉价而丰富的煤炭资源。到17世纪中期,英国城镇基本上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生活资料,到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所使用的主要能源,并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能问题,到19世纪,英国基本完成能源转型,正式步入化石燃料时代。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二   二战后,摆脱化石能源,推动新的能源转型的呼声日渐高涨。20世纪5060年代核能开始兴起,70年代石油危机后,各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得到极大发展。联合国也于1981年通过了《内罗毕行动纲领》,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政治影响的不断加大,世界各国先后将能源转型提上日程。德国率先在2000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确立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同时世界各主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近年来全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速度加快,投资迅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

——摘编自赵宏图《国际能源转型现状与前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早期能源转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能源转型的特点及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贝奇开宗明义地指出,机械化生产能带来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伟大工业的奠基”。他指出,一个首要的因素,就是高度细化的分工,高效的生产单位必须要把特定生产过程中最有效的劳动分工所需要的工种类别再翻上几倍。他还提到了各种花销的数额,其中包括机器的保养和维修人员以及会计人员的费用,在规模太小的工厂里,他们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此外,将生产的各个阶段集中在一座大楼中,会降低运输成本,并且使一个实体能够负责质量控制,这就降低了失误的可能性。

——乔舒亚·B.弗里曼《巨兽:工厂与现代世界的形成》

材料二   工业化的发展直接带来了交通运输的变革;而交通运输状况在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的巨大变化,促使各地的社会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加快城市发展并突出了城市的主体地位……运河和铁路的兴修便交通运输发生质的变化,并将港口同陆上交通连结,形成了水陆运输网,从而加强了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并使处于交通枢纽地位的城市和城镇能够迅速成长。

——赵煦《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大工厂制出现的背景,并简述其对“伟大工业的奠基”的作用。
(2)根据所学指出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变化,依据材料二概要指出交通运输变革对城市化的积极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英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中,市政当局无为而治,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进入19世纪中叶以后,以治理“城市病”为目标的城市规划运动兴起。到1939年,英国“城市病”得到缓解,城市化进程进入一个新阶段。

材料二   英国城市规划运动进程

时间阶段具体实施状况
18481875以公共卫生为中心颁布了多部与卫生治理相关的法案,中央机构与地方政府展开了以街道、住房和公共空间规划为主要内容的行动,城市规划在公共卫生领域基本得到完善。
187519099以住房问题为中心出台了一系列住房法案,授权地方政府清理贫民窟地区以及其他结构不当的建筑群。各种非官方建筑团体建造了一定数量的高质量住房,提高了中等阶层的住房条件。
19091939以综合治理为中心工业城市在规划法案的授权下积极并创新地实现了城市空间结构的重组,既有对市区较大范围的总体规划,也有对邻近市区的卫星城市实施的综合规划,更有与周边城市联合进行的区域规划。

——以上材料摘编自梁远、刘金源《近代英国工业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1848-1939)》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城市规划运动兴起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规划运动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规划运动的影响。
2022-01-21更新 | 218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西方女权运动】

材料一  1792年英国妇女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出版了第一本女权主义理论著作《维护妇女权利》。1848年,美国妇女运动领袖伊丽莎白·凯蒂·斯坦顿起草了《观点宣言》。19世纪末女权主义理论家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运用社会主义理论分析美国妇女的从属地位与经济上依赖男性的内在联系,描绘了使妇女获得经济独立的蓝图。

——摘编自王政《美国妇女运动起因初探》

材料二  18487月的《妇女伤感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西方第一次女权运动开始。从1890年起,美国女权主义者将矛头指向那些将妇女排斥在受教育权、就业权、参政权以及其他权利之外的国家法律。19678月,“新左派”女性成员在芝加哥举行大会,发表了“告左派妇女书”,号召姐妹们团结起来,开展一场新的“妇女解放运动”。这就是美国的第二次妇女运动。这场运动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斗争涵盖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诸多领域,涉及社会、家庭和学校等诸多方面。

——摘编自韦冬雪《西方妇女运动特点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女权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中两次女权运动的异同。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9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提出要举办万国博览会(首届世界博览会),以向世人展现时代的荣耀。博览会要展示每个国家的产品,应有尽有。等到一切打算都有了头绪,他召集了一个委员会,公布其计划大纲,得到委员们的赞成。大厂家热烈拥护,殖民地和东印度公司表示赞同,各大国踊跃送来展品。议会经过讨论后,通过了将博览会设在伦敦海德公园的议案。18515月,在灿烂夺目的场景与欢欣鼓舞的气氛中,万国博览会由女王主持了开幕典礼。

——摘编自(英)里敦·斯特莱切《维多利亚女王传》

材料二   1906年,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端方决定在中国举办博览会。自1908年春起,他几乎一直把筹备南洋劝业会作为其工作重点,任命江苏绅商张謇为南洋劝业会“总理”,具体负责筹备事宜。端方要求所属各部门认真落实,又直接给上海、苏州等地商会去函,请求认购商股,共襄盛举。随后他又电函张之洞、袁世凯,希望他们在北京斡旋以使之成。19097月,端方调任直隶总督后仍在为南洋劝业会操心费力。19106月,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商品博览会如期在南京隆重开幕。南洋劝业会的展览持续了6个月。当年获奖的一些产品后来大都成了饮誉海内外的名优特产。南洋劝业会吸引了中外客商十万多人与会,周边地区前来参观游玩的市民更是不计其数。

——摘编自张海林《端方与清末新政》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万国博览会筹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举办博览会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端方筹建南洋劝业会的措施。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实现城市化仅用七、八十年的时间,城市化率便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一批以纺织工业为主的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起了先锋作用,但传统老城因为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东部和西部的一些工业城镇有的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到1860年,其他国家的高科技人员开始涌入英国。但是,随着英国城市迅速的发展逐渐超出社会资源的承受力,导致“城市病”问题日益突显。富人区的富丽堂皇、幽雅舒适和贫民区的拥挤不堪、臭气熏天形成鲜明的对照。大部分城市的生活垃圾到处倾倒,污水随处泼洒。对于工人居住区来说,猩红热、伤寒和霍乱经常发生,危及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改编自陈爱君《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城市化》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苏州太仓市的农民采用“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方式,走出了一条以乡镇企业为龙头的农村工业化、就地城镇化的道路,即“苏南模式”。1996年,太仓市的乡镇企业又打破了“集体经营”“行政推动”等传统框架,逐渐形成股份合作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个体企业“三足鼎立”之势。乡镇企业转制后所有制结构调整基本到位,促进了多种经济的共同发展,带来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为了解决乡镇企业分散布局的现状,太仓市有意识地在小城镇开辟一批工业小区,搞好配套基础性设施建设。

——改编自孟秀红《长江三角洲地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南乡镇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关于现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后,内河小轮船发展,铁路火车出现,内地交通也日渐进步。有很多乡僻士商,未出门之前对西学新说不明所以,因而思想保守,眼界封闭,后来由于出门远行,坐了轮船、火车,见了城市景象,头脑开始开通,思想由此趋新。……自从有了轮船,往返于通商城市的商人们乘坐轮船数千里指日可到,商贾贩运往返其间视以为常,再也不必像以往那样一去三年不得回家而使家人忍受久盼不归之苦了。如上海轮船通航后,有竹技词题咏商人妇与夫暂作别离的感受:“生小家临黄浦滨,行年老小嫁商人。妾身惯设风波险,郎欲趁船大火轮。”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的生活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国会通过了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铁路公司采用股份制形式,发行债券和股票,迅速完成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1870年联合王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英国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完成。铁路建设时期,一英里的单轨铁路在铁轨的用铁量就达到200吨,随着“铁路热”的升温,国内所需铁矿量巨大。此外,同期英国国内煤产量的50%用于冶铁工业。铁路通车后,可以从特伦特河畔伯顿快速地运出啤酒,从格里尔姆斯比等新型港口迅速地运出鱼等海鲜产品。依靠铁路运输,邮局送达的信件从1839年的7600万件增长到1870年的86300万件。一座座小村庄在进入铁路时代后,成了铁路枢纽,快速发展起来。铁路也使人们快速地来往于不同的地区成为可能。

——摘编自胡晓莹《英国工业化时期的铁路建设对社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铁路建设的背景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铁路建设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产生的相似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哲学为古代奥运史留下珍贵的精神遗产。苏格拉底主张“凡属希腊国民应注意健身之道,以应付国家需要,以保民卫国为天职”。亚理士多德不仅亲身参加体育实践,而且在《国家论》中提出体育、德育和智育应相互联系,智力的健全依赖于身体的健全,体育可以先于智育。他认为运动过度或运动不足都会对身体有所损害。他提倡开展体操活动,认为这是最适合身体锻炼的方法,体育既能强健体魄,又能塑造人们的形体美和心灵关。古希腊哲学家们关于体育价值的认识成为近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的精神源头。

——熊斗灾《顾拜旦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   1894年6月,在顾拜旦的努力之下,国际体育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本次大会不仅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而且还决定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谈到举行奥运会的目的时,顾拜旦曾说:健全的民主制度,明智与和平的国际主义将渗透到未来的体育场,并将保持对荣誉和大公无私的信仰,这些将使体育运动成为促进心灵美好、社会和平同时也是肌肉发达的事业。1896年4月,第一届现代夏季奥运会在它的故乡-雅典举行。参加本次大会的共有来自欧洲、美洲和澳洲的13个国家的311名运动员。这成为近代世界体育史上的壮举。顾拜旦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的正式报告中说:“恢复奥运会并非天真梦想的结果,而是当代世界大趋势的合乎逻辑的结果。”虽然规模很小,内容单一,也不够规范,但它是一个火种,一支火炬,100多年来,以燎原之势,照亮了五大洲。

——熊斗寅《顾拜旦与奥林匹克运动会之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哲学家对体育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现代奥运会兴起背景及其意义。
2022-01-23更新 | 61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华师附中省实广雅深中四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商品的输出,积累了大量资金。在此基础上19世纪末开始了第二次科技革命,这次革命在规模、深度、影响上要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得多。它的所有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没有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的突破,就不可能带动相应的许多新的工业部门的兴起。新兴工业部门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复杂,需要大型的生产设备,在这种情况下,股份公司适应扩大企业规模的需要迅速发展,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适应需要而出现。

——摘编自周有光《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全球信息技术革命正在以其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在全社会领域内全面推进,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在互联网经济已成为推动和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的背景下,企业需要采取更加国际化的方式,以确保其业务在全球范围内的可行性和便利性,要在产品需求量很大的国家和地区寻找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例如著名食品公司Mondelez和电商分析公司的合作关系,其在后者的帮助下,通过链接130多家零售商网站将自己的产品推广到25个新市场。

——摘编自《旋变-互联网+企业升级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
2022-02-26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