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从莱布尼茨1700年创立的普鲁士科学院算起,德国科研建制走了300多年的不平坦之路。差不多每隔100年,德国的科研体制都会发生根本性变革。1810年柏林大学的建立,1887年帝国物理技术研究所的成立,1900年前后高等工学院升格为大学并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20世纪末以来开展的“卓越战略”计划等,都是标志性的事件。18711914年,德国在短短的40多年时间里,建立了一个分工明确的科研创新体制。此外,德国科学家和具有忧患意识的科学政策制定者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方在庆《持续不间断地推进科研体制创新》

材料二   日本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与其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地调整科技发展与创新战略密不可分。“日本是继美国后,第二个在国家层面推进科技政策成为一门科学的国家"。二战后的日本在“重经济、轻军备”的政策指导下,通过长期引进、利用、优化和发展其他发达国家已有的先进技术,实现了技术产业化。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日本文部省、通商产业省、科学技术厅等政府职能机构为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陆续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改革色彩的方针政策,走出了一条具有日本特色的科技发展路线:以民用科技为主,实现其与高新技术、军用科技的转化,引进、优化先进技术以进行集成性创新。

——摘编自夏婷《日本科技创新政策学发展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成为科技强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与日本科技发展的共性,说明日本科技发展的影响。
2023-08-29更新 | 235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十六世界现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专题检测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德国有80%的人依靠土地为生,农业投资占国家总投资的70%,工业只有2%。英国的工业革命触动德国官僚的神经,一些邦国积极引进英国技术和人才,建立新工厂。1769年普鲁士建立采矿和冶金部,90年代萨克森安装第一台纺纱机、西里西亚建立第一座炼焦炉。19世纪上半叶,为防止英法工业品涌入,德国废除国内关税,建立全国关税同盟。19世纪中叶,德国又兴起了铁路建设的高潮,将主要的工业城市连接在一起,并带动了煤炭-炼钢-机械工业的发展与统合,成为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事件。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二战后东亚经济发展起点比拉美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遭受战争的破坏。为了巩固东亚在冷战体系中的战略前沿地位,美国为东亚实行初级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提供了经济援助,同时军需用品定单也为东亚开拓了产品销路。60年代中期国际市场对加工工业产品需求上升,西方国家开始进行产业升级换代,大量资金、技术和设备需要转移到劳动力充裕且廉价的地区,东亚抓住机遇开始实行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开始了长达30年的经济高速持续增长。而拉美国家却长期恪守内向发展模式,未能扩大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深受伊比利亚文化影响,拉美人也存在轻视劳动和创造力,忽视储蓄的价值观。同时据统计美洲科研经费从1995年的95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110亿美元,但仍然少于韩国。此外有人还注意到在拉美职业群体中,律师、经济学家和医生比工程师多。

——摘编自林震《拉美和东亚现代化模式之比较》等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亚现代化发展逐步超过拉美的原因及其启示。
2024-04-10更新 | 278次组卷 | 8卷引用:(热点专练)时政热点04 发展新质生产力与科技革命、产业变革-【高考热点】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押题预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真正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从来不是狭小区域性的,而是跨国的。正是地中海的贸易网络,使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意大利北部。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贸易中心转向大西洋,才孕育出了荷兰、英国这样的海上强国。到1850年,英国世界贸易总额占世界约21%,其出口商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从而占据了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地位。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概要》

材料二:早在15—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也随之出现。16—18世纪,西欧国家海外贸易与殖民活动的展开,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化运动,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与成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从而实现了近代世界经济的整体化。

——摘编自周友光《两次工业革命概述》

材料三: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年份国家
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
1870年22%8%13%①10%
1913年15%11%13%8%4%
注:①为1872年数据。

——根据【德】库钦斯基著,陈东旭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编制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19世纪中期确立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地位的历史背景。
2024-03-3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大题04 原因、背景类-【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以后,大西洋沿岸成为四个大陆及其附属岛屿内部及其之间人口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和其他形式的交流平台,一个地方发生的事件在其他地方也会形成影响,甚至直接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方向与进程。

——摘编自施诚《方兴未艾的大西洋史》

选择15世纪后大西洋沿岸国家或地区的一个新变化,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这一变化对大西洋沿岸及人类历史发展方向与进程所产生的影响。(要求:选择的变化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20年,英国工业生产总额占世界的50%,以后虽因美国、法国和德国的兴起而比重有所下降,但直到19世纪后半叶英国仍处于世界工业、贸易、金融和海运中心的地位。1825年,英国废除了机器出口禁令。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博览会,向世界展示了大量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从此,英国向各国提供各种机器设备,承包许多国家的铁路建设,并借贷给各国政府和私人,用来购置英国的机器和工业品。1870年,英国工业制造占世界的32%,采煤量占世界的51.5%,生铁产量占世界的25%,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制造业发展的经济因素,并说明其影响。
2024-03-3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热搜题 高中二轮(全国高考)专题九 背景、原因类非选择题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同一纬度带的中国与北美大陆几乎同期经历了罕见的大蝗灾。清代颁布的《户部则例》《大清律例》规定报灾、勘灾、治灾等事宜,法令详尽。1856年,咸丰帝出宫见蝗群如乌云盖天,处理各地治蝗不力官员达20人以上,从摘去顶戴、革职到发往军台等。这一时期除蝗以人工捕除为主,如生物除治、捕打、碾压、使用毒物等,这些捕蝗技术随中国华工赴美而带至美国。

19世纪50年代,美国西部蝗虫飞入草原、田地,食夺一空,居民多举家迁徙。美国治蝗法令单一而粗疏,且基本由地方负责修订,主要推行奖励金制度以征召捕蝗大军,不对捕治官民责任认定。19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大量研发、使用捕蝗机器,如煤油配合焚烧机使用,效力显而用力少。1885年砷类毒物与糠混合灭蝗的方法在加利福尼亚实验,非常有效。

——摘编自赵艳萍《19世纪中美应对大蝗灾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1951年,全国蝗虫大面积发生。周恩来指出:“治蝗工作是经济问题,也是重要政治问题”。中央重在建立健全治蝗机构,做好调查、规划、侦察、防治等工作。山东试行飞蝗预测预报工作,后推广该经验,挽救了粮食174.976亿斤。1953年,秋蝗严重。随着国家工业化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药械大量生产,治蝗转为以药械等科技手段为主。1956年后治淮工程的完成、官厅水库的兴建、黄河的治理等消减了蝗区,如内涝型蝗区周口渐成粮棉油生产基地。1958年我国自主研制飞机用于治蝗,后以飞机治蝗为主。此外,各蝗区县人民政府须于蝗发前成立灭蝗指挥部,由党政领导干部亲自主持,并在区、乡、村建立大队、中队、小队等一系列的灭蝗组织。

1977年,《人民日报》报道称:“危害我国数千年的东亚飞蝗之灾,如今已被我国人民和科学工作者控制住了。

——摘编自江满情《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蝗灾治理及其意义》


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后期中美两国治蝗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4-03-3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大题01 比较、异同类-【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城市化始于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初港口、矿山、冶炼等具有专门功能的城市迅速崛起,大批工业城市跻身世界名城。1851年英国城市化率超过50%,提前一个世纪达到目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在两百多年的城市化实践中,英国城市走过了集群化、郊区化、逆城市化道路,经历了自发蔓延、先放任后治理、法制管理、规划先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摘编自李亚丽《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借鉴》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起,印度的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了。即使这样,印度仍然是农业国家,因为它80%的人口基本上居住在遍布全国的60万个村庄里。根据今日印度城市生活来看,其情况是十分严重的:50%市区人民处境困苦;另外还有市区底层的1%群众的生活条件比农村的赤贫者更为恶劣。每天有大量人口从全国各地乡村迁移到城市,使城市中心拥挤不堪,接踵而来的污染、交通拥挤、失业、犯罪等问题自不待言。

——摘编自胡崇庆《印度的城市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城市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材料一说明你对城市治理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明地带”

1870年以后的40年里,并非仅仅是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或者更确切地说,这个中心存在于欧洲的某一区域。因为当时的确有两个欧洲:一个内部地带和一个外部地带。内部地带包括大不列颠、比利时、德国、法国、意大利北部以及奥地利帝国西部某些地区。欧洲海外移民区的某些区域,特别是内战之后的美国,也属于这一地带。

外部地带包括大半个爱尔兰、伊比利亚半岛和意大利半岛的大部分,还有位于当时德国、波希米亚和奥地利等国本土东面的整个东欧。许多欧洲人海外移民区,比如说拉丁美洲和美国农耕地区,也可认为在当时是属于外部地带。

欧洲人世界之外还分布着一个第三地带,即广袤无际的亚洲和非洲大陆。除了正在现代化的日本以外,从欧洲的标准或文化假设来看,它们全都是“落后的”;并且注定要在1870年以后那半个世纪之内严重依附于欧洲或被欧洲殖民化。187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大都可以写成为这三个地带之间关系的经历。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作者对“文明地带”的划分。
2024-03-26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7 世界近代史-【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世界农产品中食品的贸易数额,19世纪50年代约近400万吨,80年代增加了三倍多,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约为4,000万吨,后来历经两次大战,大体上也还维持这个水平,只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又突增了一倍(详见下表)。

1854—1858年~1962—1966年世界农产品(食品)的出口额(单位:百万吨)

 1854—58年1884—88年1901—13年1924—28年1934—38年1952—56年1962—66年
小麦
黑麦
大麦
燕麦
玉米
牛肉
猪肉
羊肉
黄油
总计
2.5
0.3
0.3
0.2
0.5
0.03
0.04

0.03
3.9
9.5
2.0
1.9
1.4
2.5
0.1
0.3
0.2
0.1
17.82
19.6
2.3
5.5
3.0
6.8
0.6
0.4
0.2
0.3
38.7
23.8
1.9
3.4
1.6
8.4
1.2
0.6
0.2
0.4
41.5
17.3
0.9
2.6
0.8
10.0
0.9
0.5
0.3
0.6
33.9
27.1
1.3
5.9
1.5
5.3
0.9
0.5
0.4
0.4
43.3
54.4
4.5
6.8
1.3
22.3
1.4
0.8
0.5
0.6
92.6

数据来源:R.M.Stern,Kyklos,13,1960,58—61;F.A.O.Tradeyearbook,Vol.22,1968。

——摘编自董恺忱《农产品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贸格局越来越趋向于多极化和区域化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间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国家参与到国际贸易市场,农业国际贸易发展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详见下图)。

(图)1992—2020年主要经济体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球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

数据来源:由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计算整理所得

——摘编自吕屹云、方凯、许思源《近30年以来国际经贸格局变化和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农产品出口的因素并就如何扩大农产品出口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2)根据材料二,任选上图中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数据进行解读。
2024-03-19更新 | 63次组卷 | 3卷引用:(热点专练)热点05 多极趋势,大国博弈-【高考热点】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押题预测
10 . 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一 14世纪时,欧洲的手工作坊雇佣工人数增多,引发了一些变化:行东本人不再是劳动力,变成了完全的经营者、监督者。行东的收入不再具有手工劳动收入性质,而变成了经验管理收入和利润收入,而利润收入主要来自对雇工和学徒的剥削。帮工和学徒成为主要劳动力,过去的师徒关系已经转变为雇主与雇工之间的关系。

——捕编自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 

材料二 朕的若干臣下……用树篱、堤坡和其他围栏将朕的英国王国内的一些市镇、村庄和 其他地方圈了起来,他们将居住在那里的朕的臣民从自己的农田中驱赶出去,使上述房屋、市镇、村庄周围的区域和里面的农田、土地都沦为牧场,并为了他们的私人利益,在那里放牧羊群和其它牲畜。

——摘编自亨利八世给圈地调查委员会的谕令(1517年)

材料三近代殖民主义的产生时期,正处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这一时期的殖民活动深深打上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的烙印,它既带有封建专制的特性,又充满着商业资本的贪婪。抢掠金银及贵重物品、不等价贸易、贩卖奴隶,专制统治及超经济的剥削等,成为这一时期殖民统治和掠夺的主要内容。

19世纪后,殖民侵略的目的除确保欧洲国家工业产品与剩余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外,还要为本国的剩余资本寻找投资场所。因此,暴力和经济结合下的资本输出,最大限度地牟取了高额垄断利润。

——摘编自王助民《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14-19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023-11-03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