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22-23高三上·江苏·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日记作为当事人内心独白的记载,对于认识和研究某历史事件的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瑞士企业家费希尔在1814年和1851年造访伦敦与英国工业区的所记载日记(部分) :

1814年8月22日  “我在伦敦的第一天就学到了很多我想要知道的东西,我发现在整个英格兰只有3家工厂能够生产坩埚钢,而其过程是保密的,我有一个机会检验机器的细节而我抓住了它。”
1814年8月28日参观瓦特工厂后  “很令我惊喜的是,瓦特先生领着我参观了他的索霍工厂里专门造蒸汽机的部门。……在铁屋和其他的建筑里,6~50马力的蒸汽机工作着。它们安静、有序而高效地干着分配给它们的活儿——建造它们是人类全部创造性的体现。”
1851年参观水晶宫后  “世界上没有任何别的国家能够从人类各民族中征集来这么多精彩的手工与工业制造品,它们来自最文明与最原始的族群。”
1851年写给瑞士自然历史协会的信  “我刚刚从英格兰回来。在那个国家,伟大的成就——我或许该说是难以置信的成就——已经取得。英国的经验成功证明了被灌输了同样精神、抱定同样目标的个人联起手来一同工作会造就何等伟业。但是,这幅图景还有另一面:商品实际生产者——那些真正的工人,而不是坐在办公桌后面的人——的处境,并不值得羡慕,尽管他看上去可能薪水高。成千上万的英国工厂工人没有一个拥有哪怕一小片土地。他们不能享受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但我们可以)。即使这些美存在于英格兰,它们也会被从成千上万的烟囱里冒出的烟雾给遮蔽。”

——摘编自韩德森《费希尔和他的工业英格兰日记(1814-1851)》

根据上述材料,提取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近代西方工业革命有哪些史料价值。
22-23高三上·山西·阶段练习
论述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切经典的艺术作品本身既是历史的产物,又具有历史信息资料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解读小说蕴含的史料价值,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是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几部小说摘编的部分内容。

内容作品
“这个小镇到处都是机械与高耸的烟囱,它们永不停息地冒着黑烟,不断袅绕的烟雾犹如幽幽阴魂,永远没有散去之日。”《艰难时世》
奥利弗一入伦敦街头的贫民窟,就感到“街道非常狭窄,满地泥泞,空气中充满了各种污浊的气味”,“有些房屋因年久失修,眼看要坍倒在街上……水沟阻塞不通,恶臭难闻”。《雾都孤儿》
这些议员“常常拿着手表赶乘北上的火车,并在事先拍一份电报,说自己很快就要到了。这些征服一切的机车隆隆地日夜向远方奔驰,或者平稳地驶到它们的旅程终点,像驯服的龙一样滑行到指定的地点,停靠方位的误差不会超出一英寸”。《董贝父子》
“煤灰和烟尘”给枯萎的叶子和花朵“镀了层黑色”,“挣扎的蔬菜”像是“生了病似的在火灶和熔炉的热气喷射之下低下头来”,周围的一切好像“更要枯萎而又死气沉沉”。《老古玩店》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11-01更新 | 277次组卷 | 2卷引用:题型02阐述现象、得出结论类-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2022·山东·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人的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一直存在争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革命中,英国工人的生活水平提升了吗?

材料一   (17、18世纪)干同样的活,英国工人的薪酬水平比其他国家的工人高,这样一来他们就有实力花更多的钱去品尝美味佳肴,穿着高档服饰,这些景象令外国人艳羡不已。(需要说明的是,高工资相对集中于技术较为娴熟的熟练工,不同工种、不同地区的工资水平有差异,但是英国工人工资的平均水平要远高于同时期欧洲其他国家)

——据【英】罗伯特·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解密: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视》等

材料二   1833年兰开郡和柴郡棉纺厂的平均工资是10先令5便士,而且认为没有哪个工人阶层能得到比这更好的工资。每周10先令的平均值实际上涵盖了男工、女工、童工的所有工资,而棉纺厂中成年男工通常只占少数,多数是女工和童工,女工的工资低于男工,童工则更低。这样看来,此时的平均工资水平已显著高于1770,因为当时男工的人均工资只有9.5先令。(*此处指名义工资,即工人所接受的货币工资,只是一个表面数字,没有涉及物价的变化)

——【英】爱德华·拜恩斯《英国棉制造业史》

材料三   一小撮强者即资本家握有一切,而大批弱者即穷人却只能勉强活命。一方面是不近人情的冷淡和铁石心肠的利己主义,另一方面是无法形容的贫困。在这种条件下生活的人们,的确不能不下降到人类的最低阶段。

——摘编自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材料四   工业化的目的是什么,现代化的目的又是什么?如果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的不是造福于人,这种工业化和现代化有什么意义?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1)材料一对于该课题的研究是必需的吗?请说明理由。
(2)材料二的史料价值体现在哪里?使用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材料三与材料二是否冲突?请说明理由。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课题研究做出你的判断。
2022-05-20更新 | 0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17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备战2023年山东历史新高考【3年真题+1年模考】精练【学科网名师堂】
2022·山东·模拟预测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期的英国

史学界一般认为,虽然这一时期的大英帝国呈现出衰落的趋向,但它依然是拥有强大实力,对世界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这一观点是否恰当?当时英国的实力来自于何处?下列材料中的数据能否揭示问题的答案,抑或拓展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呢?

材料一   1

英国德国美国
1871/1875-1881/18850.61.72.7
1881/1885-1896/19000.93.92.1
1896/1900-1900/19130.72.53.2

表2

年份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盈余/出口(%)
1860年代2234166157334
1870年代3139220493542
1880年代3039234269730
1890年代38522396145660
1900-191363544938141629

材料二   31860-1913年英国在某些方面占世界总量的份额(%)。

1913186018801900
人口2.22.42.52.5
制造业20231818
钢铁产业52432213
原棉消费47322518
出口总值20161517
商船吨位28324538
海外投资50494842

——以上数据均转引自【德】贡德·弗兰克《19世纪大转型》


(1)以表1为证据用来说明英国呈现“衰落的趋向”“但它依然是拥有强大实力”国家是否充分?说明理由。
(2)说明表2对上述问题的探究有何史料价值。
(3)根据材料二,以“英国的实力来自于何处”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叙述成文,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27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7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备战2023年山东历史新高考【3年真题+1年模考】精练【学科网名师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5 . 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工业时代,人类面临城市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为了探讨这一主题,请根据提示完成如下学习活动。
(1)第一步:在搜集到的下列两幅图片中,选择能够印证城市环境问题者,结合图片信息说明理由。

(2)第二步:为了进一步佐证,检索到下列三份资料,请对其史料价值作出评估与说明。
①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1838年)
②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
③道伊斯·沃尔夫编:《维多利亚时代的城市》(1973年)
(3)第三步:根据下列两则材料解释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材料一   1800年和190010万以上人口的欧洲城市分布图


材料二   早期市政建设大事记

1842英国“查德威克报告“呼吁改善城市的供水、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方式。
1848英国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去,赋予城市广乏权力建设现代卫生系统。
18531869去国政府半先实施巴黎城市规划,拓建林荫大道,建成下水道系统。
1890年代欧美国家用有轨电车取代马扛街车,实现了公共交通的革命,拓展了城市的空间。
2021-08-13更新 | 328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版)-专题15古今中外城市化进程
2021·山东青岛·一模
6 . 沙逊集团与列强殖民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本书作者查阅了沙逊洋行档案,参阅了罗思所著《沙逊王朝》等国外著作,是对沙逊集团历史的调查研究专著。

1832年,沙逊家族迁往印度孟买定居,后加入英国籍,并在英属孟买设立沙迅洋行。1834年,英国政府正式废止了东印度公司的垄断特权,英国对华贸易快速增长。鸦片战争后,沙逊洋行在上海设立分行。沙逊集团1872年创办新沙逊洋行,其发展概况共分四个阶段:1872-1880年,特点是重点以英国为后盾,以孟买为据点向远东发展,主要业务是从英属印度输出鸦片(当时最大的鸦片贩子)棉纺织品和棉纱等。1880-1920年,重点除扩展亚洲地区原有业务外,在孟买开展了工业投资,在上海借助英在租界的特权进行房地产投资和抵押贷款业务;1920年以后,在上海大力发展房地产并广泛投资于工业、金融,成为上海首富;1935年中国出现银元币制危机,沙逊集团抛出“救济上海金融之计划”,企图把中国货币体制纳入英镑集团范围,遭到中国人的反对而搁置。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国内政局动荡和日本的对华军事侵略,沙逊集团通过汇出利润和两次撤退,将其从中国聚敛的财富大部分输出国外,在华总共赚取利润大约3亿两左右。

——摘编自张仲礼、陈增年《沙逊集团在旧中国》


(1)评析《沙逊集团在旧中国》所依据的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
(2)采用合理的时间尺度,分阶段说明《沙逊集团在旧中国》对于研究列强殖民史的史料价值。
2021-03-18更新 | 752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1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历史01
2020·上海宝山·一模

7 . 工业化中的近代铁路交通问题近代世界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铁路交通一直是绕不开的问题。为了探讨这一主题,请根据提示完成一下学习活动。


(1)第一步:在收集到的下面两件历史资料(图1和图2)中,分别结合资料信息说明能否印证活动主题的理由。

(2)第二步:为进一步佐证,检索到下列三份资料,请对其史料价值做评估与说明。
①位于英国约克郡的大英铁路博物馆收藏的大量文字记录原件。
②美国实业家、“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1835—1919)所著《瓦特传(工业革命的旗手)》
③卡罗尔·里德执导的电影《开往慕尼黑的夜车》(1940年)
(3)第三步:根据下列两则材料解释近代铁路交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   1850年《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展示意图》


材料二   近代世界铁路建设大事记


1804年理查·特里维西克制成了世界第一台蒸汽火车
1825年世界上的第一条铁路在英国成功通车
1837年古巴第一条铁路通车,英国提供资本,用于运输蔗糖
1851年智利第一条铁路通车,用于运输铜矿
1853年英国在印度修建的第一条铁路通车
1869年美国两家公司合力建成第一条横贯美洲大陆的太平洋铁路
1872年日本政府修建了第一条铁路通车
187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通车,由英商怡和洋行擅自修建
1893年德国政府制定了从欧洲经小亚细亚、直抵波斯湾的铁路修建计划
1894年德国工程师威廉·普利斯曼制造出一台柴油机车
1904年俄国政府修建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完工,增强了对远东的扩张

2020-03-04更新 | 247次组卷 | 5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卷专用)-一轮巩固卷04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方国家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起源于近代的工业革命。城市化作为一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态,和工业化似乎是一对“孪生子”,它们就像两个车轮,承载着人类社会滚滚向前发展。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超过了50%,率先进入了成熟的城市化阶段。之后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中期以后,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在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材料二: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材料三:1863年,英国议会通过第一个《工业发展环境法》;1874年,第二个《工业发展环境法》;1906年《制碱法》;1926年《公共卫生(烟害防治)法》;1956年《清洁空气法案》《制碱等工厂法》;1974年《污染防治法》;1990年《环境保护条例》;1995年《环境法》;2008年《气候变化法》。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2)根据史料二,分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
(3)根据史料三,说明在解决城市化出现的环境恶化问题上,英国提供了哪些启示。
2024-01-22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选必2第四单元 单元提升
23-24高三上·北京西城·期末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兰克学派关于“世界历史”的观念,近代以来西方史学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和发展,最初,影响最大的是19世纪中期产生的以兰克为代表的“兰克学派”。

对当时西欧的知识分子来说,19世纪的欧洲是一个称心如意的时代……资本主义发展没有遇到大危机,整个社会洋溢着信心和乐观主义,这成为兰克学派及其观点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兰克在其第一部著作《拉丁和日耳曼民族史(1494-1514)》的前言中写道:“历史学被认为有判断过去,为未来指导现代的职能,对这样的重任,本书不敢企望。它只想说明:什么确确实实发生了”。同时强调,“我的注意力将放在(欧洲)日耳曼或日耳曼拉丁后裔的民族之上,其历史是整个现代史的核心”。该学派的历史编纂偏重于政治、军事、外交史料,因为其认为第一手的、比较可靠的史料是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案及政治家的日记、书信、讲演稿等。而进入20世纪,其光芒逐步褪去。

分析兰克学派史学观盛行的历史背景。依据材料,简要评价其史学观念。
2024-01-20更新 | 111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棉花产业发展编年简史

(1)古代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中世纪时,许多欧洲人想象棉花是植物和动物的混合——一种“植物绵羊”。

(2)宋代,棉花由海路传入内地并在南方推广;元朝,在农村广为普及,松江府成为棉纺织业中心;到1433年,中国臣民可以用棉花抵税。《天工开物》中记载,“棉布,寸土皆有”、“织室,十室必有”。

(3)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15001760年间,大约500万非洲奴隶被贩卖到新世界的种植园中去工作。

(4)1750年,中国棉花产量约15亿磅,仅次于印度,占世界第二。

(5)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812年,利物浦出现棉花期货交易,英国成为世界棉花网络中心。

(6)

(7)1889年,由李鸿章主持筹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正式投产,是为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1899年,张謇在南通投产大生纱厂。

(8)2012年,中国的工厂拥有世界上近一半的纱锭和织机,消耗世界原棉产量的43%(亚洲占82.2%),而北美和西欧仅分别使用全球棉花产量的4.2%0.7%200多年后,全球棉花的大部分使用再次集中在1780年以前的棉花产业中心地带。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3

阅读上述关于棉花产业发展编年简史,提取相互关联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3-12-18更新 | 416次组卷 | 6卷引用:秘籍06 抢分专项 · 中外对比类主观题精练30题(含抢分提示)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