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世纪,英国教师的职责、行为规范、教师职业教育标准的制定仍以男性为依据。19世纪以来,大量男性“逃离”教师行业,大批女性进入教师行业。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工业化进程推动社会分工变化B.蒸汽时代教师生活境遇的改善
C.机器生产使阶级结构发生变革D.工业革命促进教育体系的完善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世纪英国中间阶层的开放性

18世纪一些贵族家庭中的非长子因继承问题,拌落到中间阶层,但更多的出身贫寒的人则上升为中间阶层。以下为部分示例

人物事迹摘要

斯塔布斯
由最初的学徒成为具有良好工艺知识的镗刀医,由于他同时还是个小 旅店主,他设法把部分利润积储起来用作最初的资本,进入钢铁行业中,开 设工厂。

阿克莱特
1732年出生子一个贫穷家庭,的年就开位当理发学使,接受了严格的 手艺训练,从事理发业。1760年他取得了纺抄机发明专利证书,1771年同 别人合伙在话丁汉开设了第一家工肠,随后在德比附近的克尔姆幅德开设 纱厂。到1779年,这家厂已有129个纱似,雇用了300个工人。1780年他在曼彻断种的纱厂雇用了600多名工人。

书奇伍德
出生在当时并不富裕的瓷器小城镇伯斯勒姆。当14岁时正式拜长兄
为师,1752年,在斯托克平了两年陶工。1759年,他从15英镑的年租金从 堂见那儿租来一间茅屋、两座窑,还有厂房,又花了26英镑租了一 个制陶特盘,以年薪22英镑请了一正堂弟作为雇工。1766年,韦奇伍德斥
资3000英镑在伯斯勒姆的运河边上的地300英亩,动工兴建厂房。

——插编自舒小购(18世纪是国社会流动分析》

(1)概括表格中的三位英国人上升为中间阶层的共同历程。
(2)结合18世纪的历史背景,从其他职业的角度,补充两条这一时期上升为中间阶层的途径,并说明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中间阶层开放性是如何体现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为1889年美国漫画家开普勒的画作《参议院老板们》(发表于《帕克》杂志)。作者意在揭示(     

   

A.民主政治的虚伪性B.垄断资本操控政治
C.社会分化日益严重D.金融寡头践踏立法
2023-06-01更新 | 368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某一时段英国城镇人口增长信息表(a和b年的时间间隔为50年)。判断a-b时段处于(     
城镇类型a年平均人口数b年平均人口数年增长率(%)
伦敦95900013620001.82
郡城6000140001.61
滨水城镇(港口与海滨胜地)5000190002.56
海港16000490002.19
制造业城镇14000460002.38
矿业与五金城镇13000420002.34
A.17世纪下半期B.18世纪上半期
C.19世纪上半期D.19世纪下半期
2023-04-30更新 | 302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欧洲城市发展

材料一   

左图是中古后期法国北部城市圣奥梅尔的城市印章正面,展示的是负责城市审判的议员。圣奥梅尔城市制定的章程被认为是最早的商业行会章程,包括了促进城市共同体形成并发展的各种规定,如维持城市秩序、禁止城市内的暴力行为,为城市道路和城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筹集资金等。——摘编自[日]河原温 《图说中世纪生活史》

材料二

176O 年前,英国的城市居民有的还从事 农业,有的虽是手工业工人,但一般还租几英亩地,把农活作为一种副业。此外,居民里还有手工工场主、商人、银行家、房地产 者……等等。工业革命之后,一般说,工人阶级占居民的四分之三左右,资本主义城市的实际主人:工业家、金融家、靠年金或红利过 活者、房地产主……等等,约占居民的四分之一左右,此外,还有少量的小资产阶级如小商人和人数极少的手工业者。

——摘编自庄解忧《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城市的发展》

据统计,1785 年,在英格兰和苏格兰, 除伦敦以外,五万人以上的城市只有三个;七十年以后,这样规模的大不列颠城市已经有了三十一个。
在这些新兴城市中,最突出的是兰开夏郡的曼彻斯特。在棉纺织厂出现之前,曼彻 斯特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商业中心。尽管它的历史悠久,但是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曼彻斯特的人口,从 1772 年的二万五千人增至 1851年的四十五万五千人,成为第一个最著名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摘编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古后期西欧城市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谈谈你对英国城市发展变化与工业革命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6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业发展迅猛。化学工业中,酸碱等基本化学品产量据世界首位,染料、医药、照相用化学品驰名世界;1913年德国电器制造产品占世界的35%;发电机、造船、汽车制造尤为突出。德国经济的发展突出表明
A.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B.后起国家可以借助新科技实验弯道超车
C.工业化水平是影响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D.统一的世界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巨大机遇
2022-03-06更新 | 1064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1898和1900年,德国海军大臣梯尔比茨两度提出建设强大海军舰队的法案,立刻获得包括造船、采矿、钢铁和化学利益集团在内的重工业领域资产阶级,新兴工业部门和商业公司的强力支持。这一现象突出表明德国
A.经济发展推动外交政策转变B.垄断集团控制国家政治生活
C.对外扩张符合资产阶级利益D.军事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荷马说:“长夜漫漫,既有时间酣睡,亦可让人听享故事的美妙。”夜晚讲故事是中世纪欧洲人长期形成的用来打发长夜的习惯。直到近代初期,欧洲人法定的劳动日依然是指白天的时间。

材料二   根据1816年对英国棉纺织厂的调查,女工和童工的日劳动时间基本上长达14小时、16小时,也有长达18小时的。在曼彻斯特,一天的劳动时间较为普遍的是以16小时为一班、休息8小时的作息方式。

材料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的增殖是资本唯一的生活本能,所以,资本家就千方百计地要把劳动日的时间往夜里延伸,要求24小时都占有劳动。夜间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要求”。

材料四   超长时间劳动严重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从而引起劳工的抵抗。19世纪上半期几乎成了劳资双方为控制劳动时间进行较量的时代。19世纪90年代,英国各行业和企业陆续引入8小时工作制,并采用了两班制或三班制劳动。

材料五   据统计,大约在1870年前后,英格兰的剧院数量差不多有200家,其中伦敦有44家,利物浦有9家,曼彻斯特3家。音乐厅的数量也迅速增长(如下表)。

伦敦谢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利兹伯明翰达德利
2710109657

——以上均摘编自史俞金《近代欧洲的黑夜史》


上述材料被用来探究“近代欧洲‘黑夜’的变迁与近代欧洲历史”这一主题。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以上材料对探究这一主题的作用。
2021-05-13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的《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一书,被誉为“德国史学领域的里程碑”,很快就有了多种语文的译本,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这本书是关于19世纪的深度思考,奥斯特哈默说,“我想要阐释和论述的对象,并非一段封闭的、自我满足的19世纪历史,而是一个时代与历史轨迹相融合的关系,也就是历史之中的19世纪”。本书中“诸多内容和线索”所显示的19世纪,则从18世纪60年代延伸至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更长的19世纪”。奥斯特哈默在写作19世纪史时,给出了三个名号,即“资本的年代”“革命的年代”和“帝国的年代”。

——摘编自李剑鸣《全球史写作中的时空结构》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更长的19世纪”是如何理解的。(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