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19世纪二三十年代,英、法、美等发达国家修建了铁路并展现出铁路运输的潜力,此时的德国在经济上明显落后于英、法,但不甘落后的德国人也开始修建铁路。下表是1840—1851年德国从英国和其他国家进口机车数量以及自产机车数量的数据统计表(单位:辆)。图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     
A.英国丧失了工业革命领头羊地位B.德国铁路建设推动了制造业发展
C.德国的制造业已完成了国产替代D.铁路推动了德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2 . 下表是全伦敦各等级比例(1889年)
各等级人数占比合计
最穷的一类376100.9%30.7%处于贫困状态
非常穷的一类3168347.5%
穷人93829322.3%
生活不错的工人216650351.5%69.3%生活相当不错
中产阶级或中产阶级以上的人74993017.8%
表数据反映出,当时英国(     
A.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B.城市贫困问题仍然严重
C.贫富分化得到有效抑制D.建立工人政权条件成熟
2023-02-13更新 | 20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革命,是由科学的新发现和崭新的科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确立,而导致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变革,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质的飞跃,必然会对人类社会实践产生巨大影响。下表是对近代科学革命的阶段划分。

科学革命时间成就
第一次16-17世纪“日心说”,行星运动三大定律、观测天文学,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
第二次19世纪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细胞学说,进化论
第三次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X射线、电子、天然放射性,DNA双螺旋结构,相对论,量子论,有机化学,微电子与通讯技术
第四次20世纪四十年代以来核能,计算机,人工智能,纳米化学,生物医药
从表中提取至少两项成就,确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表述成文,主题明确,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2023-07-1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西方主要国家义务教育制度建立概况

国家相关法案主要规定
美国《义务教育法》(由马萨诸塞州颁布,1852年)等8~12岁儿童每年至少就学12周(到19世纪末,美国超过三分之二的州颁布了实施义务教育的法令)
英国《初等教育法》(1870年)对5~12岁的儿量实施强迫教育,由财政拨款开办的公立初等学校每周的学费不得超过9便士
德国《普通学校法》(1872年)6~14岁的8年初等教育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设基础学校(4年制)和高等国民学校(4年制)
法国《费里教育法》(1881~1882年)6~13岁的儿童必须接受强迫性的世俗化义务教育;小学完全免费

——据文进荣《从历史的视角看西方义务教育的发展》整理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西方国家近代教育发展的某一共性特征,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体现材料信息,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合理。)
2023-07-08更新 | 7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19世纪上半叶英国平均预期寿命统计(岁)。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曼彻斯特(城市)拉特兰郡(农村)
职业阶层、乡绅及其家庭3852
手艺人及其家庭(拉特兰郡包括农场主等)2041
工匠、农业工人及其家庭1738
A.工业化的消极影响严重B.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
C.城乡生活水平差距较大D.政治民主化任重道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英国1755~1851年18种行业男性从业者名义收入增幅统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群体增长幅度
农业工人、棉纺织工人、印刷工人、造船业工人61.3-69.6%
白领阶层(律师、医生、教师、技术人员、学者等)234%-695.5%
其他行业92.8-190.6%
A.经济发展加快社会分化B.工人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C.白领阶层成为剥削阶级D.廉价劳动推动经济发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为某学者对经济全球化的阶段划分。

阶段时间范围相关史实

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阶段
15001916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的开辟;三角贸易的兴起与繁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火车、汽船相继发明问世;汽车、电报、电话、飞机等相继问世,并投入使用;1869年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并被英法控制,1914年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并被美国控制

两个平行世界市场阶段
19171991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二战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世界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也进行着一定程度的合作,两个平行市场内部合作加深,各种形式的一体化得到发展;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新一轮的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走向体系化和制度化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阶段
1992年至今世界局势得到缓和,各国都制定了适合本国发展的政策;各种新技术、新制度把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进一步深化;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美国提出美国优先的口号,在国际事务中推行单边主义

-整理自陈江生《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及中国机遇》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从另一个角度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进行分期,并分阶段加以阐释。(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
2023-04-09更新 | 414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不同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古希腊时期
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后,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埃斯库罗斯在悲剧《波斯人》中把希腊的自由、民主、胜利和波斯的专制、奴性、失败对立起来。
14-16世纪
欧洲人的东方认识延伸到了中国和日本。马可·波罗向欧洲描绘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东方,金银满地、富庶无比的中国。
17-18世纪
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风靡欧洲。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中国社会是和平理性的理想社会。
18 世纪下半叶
-19 世纪上半叶
在欧洲人的认识中,西方与东方不再仅仅是地理的概念,而且是一种新的文化表述。西方理性、科学、进步,一片光明,东方非理性、愚昧、停滞,黑暗一片,有待于西方人用理性之光来照耀。从此历史有了标准,世界有了隔断。

——据黄洋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 “东方”想像》和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注:希波战争是对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城邦所引发的一系列战争的统称,结果希腊联军获胜。战后,雅典民主政治走向繁荣,波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至少源自两段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4-19更新 | 597次组卷 | 1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描述了欧洲部分国家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国别1875年1895年1905年
男性女性男性女性男性女性
奥地利313437393941
芬兰--43464548
德国363841444548
意大利353643434445
瑞士41434649--
A.医疗事业的进步B.生产效率的提升
C.福利制度的普及D.民主制度的确立
10 . 人们常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历史。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事件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
认识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一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着这样的生产力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

他们建立了巴黎的专制共和国。对于他们,智慧不够,就由充沛的暴力来补充。...国民会议的改进乃是表面上的,他们的错误则是根本性的。

——(英)柏克《论法国大革命》

夫法国大革命,实近世欧洲第一大事也。岂唯近世,盖古往今来,未尝有焉矣。迄唯欧洲,盖天下万国,未尝有焉矣!结数千年专制之局,开百年来自由之治,其余波亘八十余年,其影响及数十国土。..使千百年后之史家,永以为人类新纪元之一纪念物。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从上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逻辑关联的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信息准确,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