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德国工业革命开始起步。与英国一样,德国的工业革命也是从纺织工业开始的,并从英国引进了大量技术。19世纪40年代,德国掀起了铁路建设热潮,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全面发展。自1850年开始,德国的工业革命全面展开。大量新技术的运用,使得煤炭开采、钢铁生产、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至1870年,工业总产值翻了两番。1871年德国统一后,不断增加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到1880年,教育经费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这极大推动了德国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业生产总值赶上并超过英法两国,跃居欧洲第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工业强国。

——摘编自王觉非主编《欧洲历史大辞典》

材料二   当日本通过1868年的明治维新跨入资本主义的门槛时,欧美先进国家基本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避免沦为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日本明治政府尤为重视军事工业的发展,大力引进英国等西方先进国家的技术设备,建设了一大批兵工厂、采矿场以及以生产纺织品、水泥、玻璃为主的民用“模范工厂”。这些工厂的建立,标志着日本工业革命的开始。工业革命开始以后,为了解决因国内市场狭小而导致的生产过剩的危机,日本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1875年入侵了朝鲜,1894年又发动了甲午战争。日本把战争得到的赔款绝大部分都用于军事工业,在此推动下,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近代工业的主要部门都已经建立起来,在整个工业中,大机器生产明显地占据了优势,表明日本的工业革命已基本完成。

——摘编自李毅《日本产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工业革命和日本工业革命的共同之处。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学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技术的突飞猛进,这些新的技术发明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德国的物理学家雅科比在1834年制成了最初的电动机,德国的科学家维尔纳·西门子在1866年研制成功了第一台自激式发电机,电能得以广泛运用。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1879年制成了白炽灯泡,民用照明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全新的电码,推进了电报系统的发展和通讯网络的铺设。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第一部电话,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

——摘编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二   1871年,德国的钢铁年产量才是英国的五分之三,到1900年开始超过英国,到1914年,它的年产量已经是英国的两倍,但是仅仅相当于工业新巨人美国的一半。1914年美国的钢铁产量比德、英、法三国的总和还要多。英国作为机械化的开拓者,正在被旧世界和新世界抛在后面。在1914年之前的二十年里,这三个欧洲强国的工业生产增长了50%左右。可是,从1870年至1913年,美国却有着比这三个强国要高得多的4.3%的年增长率,德国是2.9%,英国只达到2.2%,法国才1.6%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产生的影响。
2024-05-1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世纪英国中间阶层的开放性

18世纪一些贵族家庭中的非长子因继承问题,拌落到中间阶层,但更多的出身贫寒的人则上升为中间阶层。以下为部分示例

人物事迹摘要

斯塔布斯
由最初的学徒成为具有良好工艺知识的镗刀医,由于他同时还是个小 旅店主,他设法把部分利润积储起来用作最初的资本,进入钢铁行业中,开 设工厂。

阿克莱特
1732年出生子一个贫穷家庭,的年就开位当理发学使,接受了严格的 手艺训练,从事理发业。1760年他取得了纺抄机发明专利证书,1771年同 别人合伙在话丁汉开设了第一家工肠,随后在德比附近的克尔姆幅德开设 纱厂。到1779年,这家厂已有129个纱似,雇用了300个工人。1780年他在曼彻断种的纱厂雇用了600多名工人。

书奇伍德
出生在当时并不富裕的瓷器小城镇伯斯勒姆。当14岁时正式拜长兄
为师,1752年,在斯托克平了两年陶工。1759年,他从15英镑的年租金从 堂见那儿租来一间茅屋、两座窑,还有厂房,又花了26英镑租了一 个制陶特盘,以年薪22英镑请了一正堂弟作为雇工。1766年,韦奇伍德斥
资3000英镑在伯斯勒姆的运河边上的地300英亩,动工兴建厂房。

——插编自舒小购(18世纪是国社会流动分析》

(1)概括表格中的三位英国人上升为中间阶层的共同历程。
(2)结合18世纪的历史背景,从其他职业的角度,补充两条这一时期上升为中间阶层的途径,并说明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中间阶层开放性是如何体现的。
2024·宁夏·模拟预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通过降低税率来取代沿袭自第一帝国的最新进口禁令,与这种做法相呼应的是法英之间首次开展的贸易自由化的尝试,即1786年签署《伊登一雷纳瓦尔条约》,不过该条约因法国大革命而终止。1860年1月与英国缔结的商业条约是法国实行长期深度保护主义政策时期的短暂异常现象。这场“海关政变”对于反对这场政变的人而言,建立了自由贸易,是“我们所有罪恶的起因”。1850—1870年,法国出口额翻了三番,进口额增长了4倍。这种突飞猛进是在国际分工的背景下实现的,而不是对英国的追赶。1860年商业条约的签署并非出于奉承英国的缘故,它起源于法国的自由贸易构想。但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大陆封锁令和第三共和国充满敌意的保护主义主导着19世纪法国的经济。

——摘编自[法]帕特里克·布琼主编《法兰西世界史》

材料二   1951年5月,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暂行实施条例》,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关税法则。1982年共调整了149个税号的关税税率,主要目的是降低国内不能生产或者生产不足的原材料以及祝器、仪表等零部件的关税税率,同时提高某些耐用消费品和国内已具备生产条件的机器设备的关税税率。1985年通过第二部关税税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关税条例》,以国际通用的《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为基础,降低了1151个税目的进口关税税率。对我国资源有限,不能有效供应国内生产的原材料,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关税税率。到1992年,我国关税的算术平均税率仍然高达47.2%。

——摘编自杨瑞《新中国关税政策的变迁及其经济效应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0年法国“海关政变”出现的背景,并对其做出评析。
(2)根据材料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新中国成立到1992年我国关税政策变迁的特点及其意义。
2024-04-2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全国卷人教版01)(12+2+1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工业革命完成后,工厂规模发生了根本变化,单个资本的弱点已经暴露出来,投资的最低规模限制,要求将股份公司制度广泛地用于制造业。(起初)制造商对成立公司还抱着猜疑和冷淡态度,他们建立工厂所需的资金依然依靠内部积累和银行贷款。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大工业企业逐渐增多,这时资金的筹集成为重要问题,股份有限公司的许多方便渐渐吸引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工业领袖们。这些领袖意识到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既可以筹集充足的资金,又可以分散风险,还可以让公司获得生命力,永远经营下去。于是,他们动手改造原先的企业或者按照公司的模式建立新企业。这种改造运动在冶金和工程行业中风靡一时,并逐渐扩大到其他行业。在截至188510月为止的这5年之间,约有560个私营行号改组成为公司。

——摘编自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经济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期西方企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司制度发展的原因。
2024-05-08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原来的协调状态不见了……白人和有色人种之间.大厦和小屋之间开始出现新的从属关系和社会藩篱……尽管出现了新的权力分配,但是大部分权力仍掌握在白人地主手中。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在高楼和豪宅中成长的白人孩子和在街上长大的有色人种孩子之间,出现了更加尖锐的对抗;而曾经在种植园里普遍存在的彼此友善.曾经在贵妇人与贫穷女子之间存在的友情,全都不复存在了。两个社会极端的经济差距变得更大。两者(种族和阶级)之间的友善关系只能是逐渐形成的:通过宗教游行,教会庆典以及狂欢节等活动……大概就是在这个时期,市政当局开始保护街道……城市法令主要针对居民的各种陋习而制定……城市街道、广场、市场、学校以及教会庆典、狂欢节等,这一切都体现出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交流和不同种族之间的融合;巴西人已经摸索出一套方案,能够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类型之间寻求新的协调与平衡。

——[巴西]吉尔贝托·弗雷雷《豪宅与棚户:现代巴西的形成》

(1)据材料,概括“城镇地区发展”带来的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历史根源和时代背景。
(2)据材料,概括作者解决问题的策略。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作者的策略。
2024-04-1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2024·江西·模拟预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40年,英国创建了现代邮政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对信函和包裹的统一收费标准,并利用新的铁路设施保证邮件投递速度超过传统的驿站马车。但是对商务和政府通信产生更重要影响的是19世纪50年代发明的电报技术。1870年,英国已与印度和北美洲建立了直接电报通信联系。这项新发明极大地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因为通过电报基本上可以达到市场间信息传递的同步化。1913年,电话的发明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初步开发进一步增强了电报在通信中的地位。

通信技术的创新在连接各国的资本市场和促进国际资本流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当时英国在国际金融方面的作用已经很重要,这是因为它有一个稳定健全的公共信用和货币体系,有一个相当规模的资本市场和公债市场,也有一个旨在稳定汇率的从1821年就沿用下来的金本位制度。19世纪70年代起英国出现了大量以海外投资为目的的资本输出,到1913年,英国在国外的资产相当于本国GDP的1.5倍左右,其中大部分是以债券形式进行的,并且大量集中在铁路建设方面。

——摘编自陈铭仁《金融机构集聚论——金融中心形成的新视角》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近代通信业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通信业发展的历史作用。
2024-04-16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六)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工业化以前,英国妇女没有独立的人格,妇女完全没有财产权、订立契约权和离婚权。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不断摧毁家庭经济,大量的女性走进劳动力市场,扩大了社会交往。之后英国妇女以各种形式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开展女权主义运动,争取自身的解放,向社会显示了自己的力量,加快了政治民主化步伐。战争期间,至少有80万的女性在军火企业工作。人数更多的女性则在工厂、办公室和公共交通领域工作,她们填补了因男人参战而造成的劳力空白。在生产爆炸物的工厂里工作的女孩被称为“金丝雀女孩”,因为她们的皮肤接触有毒的化学物质逐渐变为类似黄疸的颜色,从而引起了公众的特殊同情。以前反对给予妇女投票权的人开始转变态度。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许多“金丝雀女孩”并没有在1918年赢得选举权,因为英国议会把女性选举权限定在30岁以上。直到1928年,所有年龄超过21岁的女性才得到了普遍的选举权。

——据戴维·雷诺兹《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以来妇女地位提高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工业革命到一战前后英国妇女地位变化的影响。
2024-02-0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二)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优先股制度起源于19世纪前期的英国。由于当时英国铁路和运河建设对资金的巨量需求,以及政府对公司债券融资的比例限制,许多大型工程由于资金匮乏不得不中途停顿,优先股便在铁路公司中应运而生了。当时的优先股既享有事先约定的固定收益、又可同普通股一起参与股息分配。19世纪30年代,美国几家在马里兰修建铁路和运河的公司因为资金短缺不得不向当地政府求助。马里兰州政府考虑到铁路建成的巨大利润,在1836年通过的法案中同意向其注资,但要求在三年后保证每年6%的股息,且股息支付顺序位于普通股之前。此后美国优先股制度不仅在基础设施领域,而且在采掘、冶金、纺织等行业亦被广泛采用。当时的优先股一般享有议决权,但1870年俄亥俄州颁布法律规定优先股不得享有议决权之后,优先股的议决权逐步被舍弃,现代意义上的优先股逐步成型。

——摘编自郭岩伟《近代中国中外企业制度对比研究》

材料二 清政府以新式企业从国家政府手中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为依据,要求企业向其提供各种形式的报效。这种情况在洋务时期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中比较普遍,报效成为这类企业盈余分配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的企业直接在章程中写明报效的条款,有的则奉命提供无偿服务,有的则被要求承担一部分社会职能。如1882年电报局转为官督商办,议定从当年五月起,缴还官本银六万两,以后在五年内分期续缴银二万两,免计利息,其余垫款约九万八千余两,则以军机处、总理衙门、各省督抚及出使大臣的洋务、军务电报作为头等官报,将其应收的电报费陆续抵缴,此项抵缴完毕后,头等官报也不收电报费,作为电报局对清政府的报效。

——摘编自严亚明《晚清企业制度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外商在华企业(至少在特种股票发行方面),直接承袭了西方近代数百年来形成的成熟企业制度。而华商企业的企业制度则借鉴西方并融合了传统的投融资理念,且只有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同时在近代中国的大部分时期内,外商在华企业在税收(如厘金)、融资(如股票溢价)、法律(如租界)等方面拥有诸多特权,而这种地位上的不平等又进一步迟滞了华商企业制度演进的进程。

——摘编自郭岩伟《近代中国中外企业制度对比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优先股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分析该制度起源于英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公司“报效”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代英美与中国企业分配制度得到的启示。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16世纪英国的儿童读物大多为礼节手册和训诫书,旨在用基督教教义教导孩子。18世纪后期,英国涌现了一批专为儿童创作的作家,他们往往将儿童文学作为教育儿童的手段,以期将儿童培养成符合成人理想的人,因而作品往往是寓含道德训诫的故事,说教性强。19世纪,在道德训诫故事的基础上,丰富多样、极具趣味性的儿童文学作品大量出现。

19世纪英国儿童文学代表作品

类别主要作品塑造的儿童形象
童话类《金河王》《公主与妖魔》《北风的背后》《哈默林的花衣吹笛人》勤劳、勇敢、善良、诚实
苦难类《水孩子》《流浪儿》《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贫困、孤苦无依
探险类《捕鲸者彼得》《远在南美的大草原》《金银岛》勇于冒险、追求财富
知识、科幻类《蜡烛的故事》《时间旅行机》《摩若博士岛》《星际战争》热衷科学、追求真理
幻想类《爱丽丝漫游奇境》《荒诞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富于想象、滑稽怪诞

——摘编自钟雅璇《论十九世纪英国儿童文学的人文关怀与游戏精神》

概括19世纪英国儿童文学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024-05-1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四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