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1年,皮尔任首相不久,宪章派和反谷物法同盟的斗争双双进入高潮,对政府造成强大压力。皮尔明了:谷物法抬高了谷物价格,影响了工商业资本利润,降低了民众生活水准,是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而若将之废除,国外廉价谷物就会进入不列颠,降低食品和某些原料的价格,这不仅会使外商购买更多的英国产品,还会激发国内经济繁荣。1830年以来,保守党始终在野。皮尔政府认为只有实施政敌的自由主义政策,才有长期执政的可能。1845年以来的农业危机致使改革势在必行。倘若政府不及时采取果断措施从国外大批进口粮食有可能出现饥民暴动和社会动荡。1846年1月下旬,皮尔正式提出了废除《谷物法》的议案。经过4个月激烈辩论,在自由党的支持下在两院通过,由维多利亚女王签署生效。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1932 年初,英国议会通过《进口关税法》规定除小麦、肉类和英国不生产或短缺的原材料外,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与此同时,根据该法英国还成立了一个进口税建议委员会,只要该委员会认为符合国家利益,便可按提出申请的任何工业部门的要求对该工业进口商品征收不超过33.5%的关税。……1932至1937年间,来自外国的进口值由4.54亿英镑增加到6.24亿英镑,即增加了27 %;来自帝国内的进口值则由2.48亿英镑增加到4.05亿英镑,即增加了64 %。

——欧阳萍《从关税改革看英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1)据材料一概括《谷物法》废除过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谷物法》废除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并简析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
2021-03-28更新 | 303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15两次次工业革命
2 . 下表为英国19世纪三次议会改革简表。据此推断
1832年议会改革承认资产阶级进入国家的政治(议会)。
1867年议会改革赋予城市工人政治选举权。
1884年议会改革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同时,工业资产阶级掌权后,逐步调整自身政策,在贵族阶级和工人阶级中求得平衡。
A.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优势地位丧失
B.男女选民获得同等政治权力
C.改革与经济基础的发展演变相适应
D.议会权力中心地位得以巩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的速度,福特汽车才得以在此后十年中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福特式的“创新”
A.造成了劳动力的严重过剩B.开始了生产的标准化
C.适应了规模化生产的要求D.带来了交通业的革命
2021-08-27更新 | 276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课时26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4 . 1880年以后,国际市场上的原料价格不断下跌,而制成品的价格却稳步上升。富国和穷国之间的人均收入的比率从1800年的3:1扩大到1914年的7:1。造成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成为世界工厂B.欧美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深化
C.西方列强殖民掠夺D.欧美各国普遍确立了代议制
2021-11-28更新 | 407次组卷 | 5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经济史-考点27近代世界的市场化和工业化进程
5 . 下表是19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英德美中四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图中反映出的信息,评价正确的是
A.殖民扩张是各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
B.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国家经济发展快
C.海外市场广阔的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6 . 霍布豪斯曾指出:“19世纪可被称为自由主义时代,但是到了这个世纪的末叶,这项伟大运动却大大地衰落了。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那些代表自由主义思想的人都遭到了毁灭性的失败。它正在对自己失去信心。它的使命似乎已经完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到来D.殖民扩张的进一步加剧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了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真正的工业化浪潮从以前西欧个别国家扩大至北美、东欧和日本,除了原有的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获得重大技术改造与发展之外,还涌现了一批新的工业部门;工业地区在不断地向纵深地区扩展,机械化生产也日益推广。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社会后果是确立了工厂制,那么,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工业发展的主要社会后果,则是确立了垄断制。

——摘编自周友光《“第二次工业革命”浅论》等

材料二   比之欧西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象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洋务运动包罗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的一小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工业革命,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与西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8 .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商品种类和样式层出不穷。资本主义生产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更是以生产新产品、开创新生活为目的。但这些不属于贫苦的工人们,他们不但物质贫困,精神上也十分空虚,生活苦不堪言。这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A.整合了社会矛盾B.加剧了社会分裂
C.割裂了国内市场D.加速了人口流动
9 . 经济全球化

材料一   1763年的世界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及其全球扩张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阶段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的扩张过程;第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冷战结束前,表现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垒;第三阶段,冷战结束至今,是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并日趋明朗的阶段。

——整理自崔兆玉、张晓忠《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要说明1500年前后,世界主要贸易路线的变化。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任选全球化的一个阶段分析其形成原因。
2021-05-09更新 | 292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14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10 . 如表是欧美四国(法国、美国、德国、英国)生铁、钢、煤的产量的统计数据。以下结论解释合理的是
生铁产量(单位:千吨)钢产量(单位:千吨)煤产量(单位:千吨)
1871年1891年1871年1891年1871年1891年
15644641521235237.084.2
660074996003200127186
86018978074013.25926.025
1665920369427729.514.09

A.甲是法国,通过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钢铁煤产量增长迅猛
B.乙是英国,通过两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C.丙是德国,完成国家统一后,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生产跃居第一
D.丁是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