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据一名垂钓者记载,1852年,他在流经英国毛纺织业城市威克菲尔德的卡尔德河中垂钓,收获了80磅鱼,1853年收获量减少到48磅,1855年则只有14磅,1856~1857年几乎一无所获。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英国(     
A.普通民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B.养殖行业生产日益走向衰退
C.工业迅速发展带来新的社会问题D.国民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严重
2 .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把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是1783—1842年的“产业革命时期”;第二个是1842—1897年的“蒸汽和钢铁时代”或“世界上的铁路化时代”;第三个是1897年以来的“电气、化学和汽车时代”。这样的划分(     
A.揭示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特征B.着眼于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推广
C.以机器生产的规模化发展为依据D.突出了交通运输发展的基础作用
3 . 据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的研究:在1838年的利兹城,周薪20先令以上的九个工种中,传统工匠只有两个,周薪在10至15先令的6个工种几乎全是受机器和新组织形式排斥的手工业者。据此可知,工业革命(     
A.改变英国社会结构B.造成新的贫富分化
C.严重影响工人收入D.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2022-08-24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4 . 1833年,英国埃尔德莱有一个织工,一家7口,4个人工作,全部收入在扣除房租、工具等后所剩只有每星期2先令,这点钱要供全家人吃穿。因此,他们的伙食是早上喝粥,中午土豆拌盐,晚上也是这样,最多加一点麦片粥。由此可知,工业革命(     
A.造成环境污染严重B.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C.推动了生产力发展D.加剧社会贫富差距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统计,19世纪的美国,童工是纺织工厂劳动大军的主力,其中费城39家纺织工厂的1100名工人中,童工占到了40%左右,其他地区如马萨诸塞州是43%,康涅狄格州是47%,罗得岛是55%。这—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B.社会人口的逐渐下降
C.童工价格的相对低廉D.社会相关法律的缺失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1—1914年,欧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社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调整。以英国为例,当政者通过改革扩大了民主范围,缓解了工人阶级的不满情绪。除俄国外,欧美其他国家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扩大了民主。为了应付社会生活的复杂化所带来的新问题,英美两国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美国还开展了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或加强官僚制度。1871年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也进行了调整。比如英国,它在1870年以前实行的是经济上的放任政策,随着社会经济上的不平等加剧,统治集团改变了过去的自由放任政策,开始对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美法德诸国也推行工人福利政策,尽管背景因国而异,但无一例外,这些国家的劳工立法都是在资本主义框架内实施的。

——摘编自刘祚昌《1871—1914年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社会调整》

材料二   到1900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提及“世界文明”。尽管所有国家在语言、文化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还保持着相当大的差异,但都不由自主地被拖入一个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之中。政治和经济的现代性的标志,如现代科学、机械工业、现代交通、工业组织等,无论在何处都非常相似。但并非各个民族都能以平等关系参与这场全球性发展,欧洲人攫取了最大的利益。在其他地方,部落社会及固有的旧文化开始土崩瓦解。科学的思想到处改变着旧有的思想方法,就像当年在欧洲发生过的那样。

——摘编自(美)乔·科尔顿   劳埃德·克莱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71-1914年间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和社会领域所进行的调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世界文明”产生的历史背景并谈谈你对这种“世界文明”的认识。
7 . 美国资本主义竞争的混乱无序和投资过度使许多铁路公司在1893年的经济危机中破产,金融家摩根对破产的铁路公司进行大规模并购,通过合并同类企业、减少恶性竞争、降低运行成本等措施来保证行业的利润。这反映出( )
A.美国已成为重工业国家B.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C.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达到鼎盛
8 .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科技劳动者出身迥异。瓦特、戴维和法拉第出身学徒,焦耳是酿酒工人,卡特莱特曾是牧师,达尔文是名门之后,道尔顿是织工后代。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A.劳动实践推动科技发展B.科技领先于世界
C.封建等级制被彻底打破D.社会具有开放性
9 . 随着工厂制的发展,工人有组织地进行生产,群体意识和组织性日益强化。工人们意识到要抬高社会地位必须团结起来共同斗争,并由维护经济权利到争取政治权利,工人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
A.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最终目标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领导革命
C.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发展D.资本主义发展产出自身的掘墓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时,在荷兰、英国等国大力开展远程贸易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股份公司这一类型的经济组织。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正式成立,在得到政府的垄断贸易特权后,其经营便按照股份公司的运行体制来进行。公司成立伊始便公开征集资本,社会各界人士以入股的方式投入资本。就连阿姆斯特丹市市长的女仆也以100盾现金投资入股,短短一个月便筹集到6424578盾的资本。投资多的人成为董事兼大股东,一般投资者成为小股东。

161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不仅为本次航行筹集资本,而且为今后的一系列航行募集资本并建立长期账目。与此同时,由于去印度的往返旅程需要几年时间,每次的股份不可避免地混合在一起,就使得股东们无法随意退出。由此,1657年,公司确立起了长期资本,这标志着一次重大的转折,从而保证了企业经营的连续性。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伴随工业的大发展,公司日渐成为工业组织的支配形式,这一点在美国表现得最突出,公司法虽有着漫长的历史,但1865年以前法人体制在美国只广泛应用于运输、保险、银行等行业,并在较小规模上应用于纺织业。随着工业单位的大、大规模生产技术的传播,尤其1865年后托拉斯的发展,公司迅速取代业主所有制和合作经营,成为将资本和劳动结合起来的主要机构···..·与此同时,公司制被赋予新的内涵。由于出现了巨大的超级公司,其所有权如扩散,以致所有权和管理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对应关系。于是,随着大公司的出现,确立了职业经理阶层的权力,职业经理只在理论上对公司的股东们负责。股份公司制度促进了企业的巨型化和生产的集中。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公司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带动经济增长;公司推动创造发明、产生新的社会文化;公司改变社会秩序、影响制度建设。但同时,公司也放大了人类的贪欲,带来权力失衡和贫富悬殊。

公司向往每一个市场、奔赴每个市场、连接每个市场,近几十年来,它以前所未有的样态和一如既往的力量,穿越民族国家的疆域边界,扫除建立世界市场的障碍,今天,当我们从公司的角度来观察世界时,全球版图可以有另外的线条来勾勒。国与国的竞争,人与人的关系者可以重新定义。

——《公司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英荷东印度公司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9世纪的公司与东印度公司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说明公司发展对社会进程的影响。
2022-05-18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