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瓜分非洲的浪潮掀起后,各种力量的碰撞日趋频繁和激烈,为了平衡利益和避免得不偿失的冲突,相关国家坐到了一起。1884年,14个国家的代表在柏林集会。在非洲代表不在场的情况下,相关欧洲国家把一片片的非洲土地当作博弈的筹码。而实际上,欧洲国家在会议桌上拿来推去的这些土地中,有很大一部分它们还弄不清楚情况也并没有实际占领。于是,柏林会议提出了一条被称作“有效占领”的原则,要求声称对某片土地有所有权的国家应对这片土地有实质性的占有和控制。根据“有效占领”原则,包括商人、探险家、传教士在内的各路人士进入大大小小的非洲酋长或国王的“牛栏”和“王廷”,通过利诱、威逼、欺骗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等方式去求取协议。

——摘编自刘伟才《柏林会议与瓜分非洲》

材料二   19世纪过渡到20世纪的年代中,除了冰冻的极地以外,全世界都被瓜分完毕。从此以后,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德国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了……但结果却是德国最终将其全部殖民地让给主要的协约国家及其伙伴,列强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化解,不可避免地又要发生一次重新瓜分世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新战争。

——【法】雅克·阿尔诺《对殖民主义的审判》

(1)根据材料一、指出柏林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柏林会议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方列强“重新瓜分土地”所引发的国际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自1652年荷兰人登陆好望角后,白人(欧洲殖民者)从黑人那里掠夺了大量的土地。人口占绝大多数的黑人被取消了南非公民权,其中大部分被驱赶到十个地域狭小的地方定居。这则史料最适合用来研究(     
A.南非落后的历史渊源B.西方在南非的殖民争夺
C.南非民族独立的背景D.南非反殖民斗争的艰难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殖民主义制度的出现到殖民主义体系的最终形成,其间存在着一个较长的过程……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欧洲列强为了自身的利益更加热衷于进行海外殖民扩张。为了协调欧洲列强在非洲的利益之争,1884年11月15日—1885年2月26日,英、法、德、比、俄等15国在柏林召开会议,就列强在非洲的殖民活动,通过了一个颇为有名的“有效占领”原则。柏林会议的召开和有效占领原则的制定“标志着欧洲在非洲的扩张从此有了国际法”。在此基础之上,各个彼此分割的殖民地最终成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体系,并且也促使了以中心与外缘这一构架为基本内容的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摘编自高岱《论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与构成》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获得了独立和解放,殖民体系逐渐瓦解。在这一进程中,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政策发生了变化,老殖民主义政策演变为新殖民主义政策。“新殖民主义不进行直接统治,而是承认政治独立,采取各种方式尤其是隐蔽的方式进行间接支配,达到控制、干涉与掠夺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目的”。“新殖民主义在一定情况下也会采取赤裸裸的武装入侵的手段。”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垄断资本主义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转变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即南北矛盾。

——摘编自刘青建《试析发展中国家与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兼论殖民体系瓦解的三个经济根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殖民主义体系最终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的表现和新殖民主义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所示为1884年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创作的背景是
A.非洲被瓜分完毕B.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
C.柏林会议的召开D.埃塞俄比亚击败意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近代以来,西方一些政客认为,欧洲人出现在非洲是对“幼稚”“尚未成熟”的非洲人担负“责任”,进行“托管”,利用“土著人当局”对非洲实行间接管理,使非洲劣等种族“文明化”。这种认识意在(     
A.解释非洲落后的原因B.压抑非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C.掩盖西方侵略的本质D.推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6 . 15-17世纪,西方列强主要在亚洲交通要道建立殖民据点、控制航线,而18世纪后他们将殖民据点扩大为殖民地,这种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殖民地人民的抗争B.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
C.殖民掠夺的贪婪性D.列强经济发展不平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0012月31日,伊丽莎白女王颁发特许状,公司被命名为“伦敦商人对东印度群岛的贸易公司(与统治者)”,特许状写道:“为了我们国家的荣誉,我们民族的财富”,授予公司与东印度贸易的特权。最重要有以下几条:(1)禁止公司以外的一般商人从事公司专营的贸易,但在他们乐意之时,可以被授权进行贸易。(2)有权“在每次航行中输出价值三万英镑的金银,对共四次航行所载运的英国货予以免税,而且在特许状有效期内,英国船只转运印度货物出口也享有同等特权。”1624年,东印度公司取得通过民事法庭和军事法庭审判它在印度的职员的权力,实际上就具有了“对于公民的生命和财产的无限制的权力。”1668年,查理二世发给公司特许状,授权公司可以把一切没有获得特别许可而在印度从事独立贸易的人押往英国。

——摘编自赵伯乐《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建立和形成》

材料二   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自由主义政策成为主流,英国政府逐渐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特权。到了19世纪50年代,公司内部的贪腐风气使得实际收入锐减,不足以维持本身浩大的开支,每当战争爆发时,额外的军费开支使得公司不得不发行公债,这样一来,公司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公司就变本加厉地搜刮印度人民,但到这时,印度已经被搜刮得国贫民穷了,东印度公司往往不能如数征得税额,反而激起了印度人民更加猛烈地反抗,终于,这个声名狼藉的殖民机构被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怒涛冲垮。东印度公司的衰亡,是英国工业资本对商业资本的胜利,标志着英国在印度殖民政策的转变。英国政府已不再需要东印度公司这块破旧的招牌,于是便亲自出马,从此以后,印度就成了英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重要场所。

——摘编自陈传金《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东印度公司最终衰亡的原因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3122日,门罗总统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中提出了奠定美国拉美政策的“门罗宣言”。门罗的这篇咨文成为标志性历史文献的原因不是其总结了前一年的事态,而是阐述了非殖民化、不干涉和孤立的思想,是美国第一次"更加明确而又大胆地在重大问题上表明自身的立场",表达了美国充满自信的民族主义精神。1870年,格兰特总统在圣多明各问题上重申了门罗主义,宣布如果美国不能得到圣多明各,其他任何国家也不能拥有它。他补充了这样一条原则:从今往后,本大陆的任何领土都不得被视为可以向某个欧洲大国转让的对象,并把这条绝对的"不转让"原则添加到门罗主义的神圣原则之中。自此,门罗主义的矛头直指欧洲殖民帝国,为西半球殖民地上独立的国家撑开了保护伞。

——摘编自魏红霞《美国在拉美软实力的构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材料二   第一次泛美会议于1889——1890年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及其常设机构美洲共和国商务局。从此,美国接过泛美团结的口号,利用泛美会议,宣传美洲各国有着共同利益,在加强美洲各国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联系。泛美主义基本内容是:(1)美洲各国人民团结、抵抗欧洲殖民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2)美洲各国在贸易、经济、社会、政治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3)实现泛美团结并成立美洲国家联邦。泛美主义是门罗主义在帝国主义时代的延伸,为美国确立在西半球的霸权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其团结合作的口号在很多历史时期将拉美国家召集在美国的阵营之中。

——摘编自孔华润著、陶文钊等译《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


(1)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二中19世纪美国的外交政策原则,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简述19世纪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2023-03-26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重点高中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门罗主义”总基调是被动和防御性的——它要求欧洲人不得在西半球扩展影响力或对其任何部分重新殖民,但并不涉及美国将会在西半球如何行事的问题。表面上,通过取代欧洲殖民列强的干涉主义政策,“门罗主义”似乎构成了一种开明的、反(欧洲)帝国主义的美国方案。但“门罗主义”并不是绝对的不干涉主义,以美洲“和平与安全”受到威胁为由禁止欧洲制度渗入西半球,本身即是试图对欧洲事务进行外交干预的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正如一位国会议员后来直白表述的那样:“门罗主义”暗含着美国作为西半球的政治代言人有权干涉美洲国家事务的意味——其未明言的假设是,“专制欧洲”的控制只能是邪恶的,而“民主美国”的控制却意味着关切与保护。

——摘编自付文广《从门罗主义到威尔逊主义:美国对外干预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二   大亚洲主义也称大亚细亚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日本社会广为流行的一种社会思潮,目的是倡导亚洲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孙中山与日本大亚洲主义者往来密切。孙中山认为如果欧美列强侵略和瓜分亚洲的势头持续下去,不仅中国,而且亚洲各国都将不可避免地“沦为欧美列强、白种人的奴隶的命运”;中日两国“非团结起来不可”,这是“使中国越过殖民化的危机,是保卫亚洲的第一步”。

——摘编自李本义《论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门罗主义的含义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倡导大亚洲主义的原因并指出该思想的局限性。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以前,东西方处在基本同样的发展水平上,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和独有的内生优势。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西方就此走向了现代化而中国却没有。而造成东西方历史分岔的主要原因,一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西欧通过海外殖民掠夺摆脱本土的生态困境,二是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易于开采和运输,由此率先实现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东西方历史这一分道扬镳的过程,彭慕兰称之为“大分流”。

——摘编自[美]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围绕材料,选择一种观点或者自拟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近代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