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在各国漫画中呈现出不同的面相,体现出不同群体的思考与诉求。

图1   《南大洋是未来的地中海》

1884年舒尔茨(德)绘

图2   《时局全图》

1898年谢缵泰(兴中会会员)绘

画面中的俾斯麦将长烟斗指向已被法国抱住的非洲,俄国正从亚洲中部钻出,日本则紧紧盯着东亚,德国只在非洲西南角插了一面旗。

画面上题有诗句:“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1.图1中标题中的“南大洋”指的是_____________(海洋名),画面正中“张开双臂的人”指代的国家当是_______________
2.依据图1,作者认为与德国争夺非洲的主要对手是(     )(单选)
A.英国B.法国C.俄国D.日本
3.图2作者创作漫画的主要意图是(     )(单选)
A.宣扬西方强大B.挑起列强矛盾C.推动反清革命D.支持戊戌变法
4.下列史事中,可为图1和图2反映的形势直接提供背景诠释的是(     )(双选)
A.克里米亚战争B.柏林会议的召开
C.第二次工业革命D.国际联盟的成立
5.依据图3,结合所学,你认为西奥多·罗斯福的新外交“新”在哪里?

图3   《新外》1905年   路易斯·达尔林普尔(美)绘

画面中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站在写有“US”的陆地上,腰上别着“有事找警察”的文件,一手挥舞写有“新外交”的大棒,一手夹着写有“仲裁”的文件。


6.依据三幅漫画,请从不同视角概述世纪之交国际关系的主要发展趋势。
2024-01-11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戴维·利文斯顿是英国著名的探验家。1841年,他受伦敦宣教会派遣去南非传教,当时奴隶贸易使非洲社会动荡不安,严重妨碍了传教活动的开展,为此,利文斯顿设计了铲除奴隶贸易的方案:“用合法商业取代奴隶买卖,供应欧洲工业品,奴隶贸易就无立足之地。……只需开辟一条从海岸通入内陆的商道,这个方案便可实现。”为铲除奴隶贸易,1853年后他转而从事探险活动,开拓了一条连接海岸至内陆的商道。他说:“地理学成就的终点即是传教事业的起点。”当时非洲内陆还鲜为人知,复杂的地形、恶劣的气候和致命的疫病令人望而生畏。在1853~1873年间,他三次深入非洲内陆,行程29000英里,勘查地域达100万平方英里。在19世纪数以百计的非洲内陆探险活动中,人们称他为横越非洲第一人。《泰晤士报》将利文斯顿的旅程描述为“当代最伟大的地理探索之一”。1855年,皇家地理学会授予利文斯顿“金奖”。1857年,利文斯顿出版的《南非传教士旅行与研究》成为畅销书,并获得巨大名声。同年12月,英国政府和海军部为他制定了一项庞大的计划,支持他努力结束赞比亚的奴隶贸易,并承诺通过基督教和商业开放该地区。

——据何一宁《非洲内陆探险与英国对非洲的认知变化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说明利文斯顿的非洲探险引发英国社会广泛关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从影响角度谈谈你对利文斯顿非洲探险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近代初期,西方殖民者就已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进入19世纪后,侵占非洲土地的活动加强,但主要在沿海地区。……(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材料二   英国对印度殖民政策变化

时期殖民政策简介
商业资本时期采取最简单、也是最野蛮的暴力手段,公开劫掠金银财富。1600年成立特权性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所辖区域一切贸易权。1613年,英国商人在印度设立商店,逐渐向内地渗透。七年英法战争英国胜利,将法国排挤出印度
工业资本时期在“自由贸易”的招牌下,资本主义国家加剧了殖民扩张与掠夺。在印度,英国机器生产的质优价廉的棉织品充斥市场,使印度的传统手工纺织业急速衰退,原棉大批输往英国,以抵偿英国大宗输入的工业品的价额,英国殖民当局规定由英国输入的货物税率为2.5%,有的甚至免税

材料三   大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这些使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70年前后西方列强对非洲殖民侵略的主要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个时期英国对印度殖民政策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述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时代背景。
2024-01-0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6世纪,大力推行殖民扩张的西葡两国注重运用在11世纪被重新发现的罗马法,以法律主张对尚未发现的近海岛屿享有管辖权、财产权。为此,教皇诏令大多只授予两国对殖民地的产权,并授予其对异教徒的城市、领地、自然资源等各类动产或不动产实施较高程度的管辖权。如西葡两国于1494年订立《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葡萄牙获得非洲、亚洲大部分“新发现”土地,西班牙取得美洲“新发现”土地(巴西除外)。1529年,西葡两国续订《萨拉戈萨条约》。这两个条约在教皇仲裁案的支持下,赋予西葡对非基督教土地的财产权,并排除其他欧洲国家基于发现论的主张

材料二   1496年,英王亨利七世效仿亚历山大六世教皇诏令,授权航海家卡伯特以英王名义征服并占有“新发现的”任何尚不属于其他欧洲国家的土地。1584年,航海家吉尔伯特登陆纽芬兰群岛并以伊丽莎白女王颁发的皇家特许状宣告:“对今后发现的国家、土地……依照英格兰法律以‘完全产权’等方式处置。”“无主地论”和“有效占有论”取代“发现论”成为获得殖民地土地财产权的理论。如1606年,英王詹姆斯一世颁布特许状,第一次授予殖民者范围明确的土地,即规定弗吉尼亚公司有权取得詹姆斯河沿岸附近未被实际占有的区域,定居点100英里以内的土地、森林、沼泽及河流。弗吉尼亚公司成为当地“真正的主人和财产所有人”,而后陆续建设城堡、要塞、防御工事、城镇、村庄,任命治安法官、治安官及其他官员,设立市场、集市和交易所,并以英国法律治理当地事务。

——摘编自万立《近代早期的国际法理论与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的“财产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的西方殖民理论的特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个近代欧洲国家广泛认可“有效占有论”的案例(“案例”不能来源于材料),并予以阐释。
5 . 【英国在北美及印度的殖民扩张】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是英国急剧变动的时代,其在殖民扩张和对外战略方面表现为重大调整和转换。虽然英国在欧洲以外地区从事殖民扩张始于16世纪后半叶,但英国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并取得重大进展的殖民开拓和商业扩张则始于17世纪。从17世纪开始,英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到17世纪中期,英格兰人口达到530万,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总数也达到240万,英格兰和威尔士在15201690年人口增加了近120%,但在大约16031750年增加人口则少于60%。随着移民者在北美大陆垦殖活动的成功开展,大量英国移民不断地远道而来。162111月,一艘名为“鸿运号”移民船带来35名乘客;16225月底,“麻雀号”移民船带来7个定居者,之后逐渐有更多的移民大军加入到殖民者的行列,主动移民逐渐取代被动移民而成为主力。

——摘编自王中宝、洪霞《从被动移民到主动移民——17世纪上半叶英国对北美移民的动因》

材料二   18世纪8090年代,包括总督在内的英国高级官员在印度创办宗教学院、梵文学院,传教士们努力创建印度最早的英语教育以完成“文明使命”。1813年,议会还在续订公司特许状的法令中要求公司致力于“传入有用的知识和宗教以及道德的改进”,要求每年必须拨出一定款项用于印度文学与文化的“复兴”,以及向印度人介绍科学知识。19世纪上半期,英国议会和政府在逐步接管印度统治权的过程中,总督们大力推行各项改革措施,竭力将英国式“文明福音”带给南亚次大陆,1823年东印度公司按照议会要求成立了“公共教育委员会”。英国人在治理与掠夺印度的过程中,摧毁了印度原有的社会与经济结构,推进了印度社会的近代化,用强力手段将古老的印度拉进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之中。

——摘编自张本英《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印度的“文明使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英国在北美殖民扩张的原因,指出这一时期英国在对外殖民扩张方面出现“重大调整和转换”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印度进行“文明使命”的表现,并结合材料评价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扩张行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1—1865年美国内战期间,欧洲爆发严重“棉荒”,当时欧洲列强试图寻找能够替代美国的原棉供应地,纷纷将目光投向非洲,在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等地推广面向出口的棉花生产。1921年,英国帝国棉花种植公司与殖民部和殖民地政府合作,在热带殖民地开展棉花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英国棉花种植协会集中关注尼日利亚、埃及、乌干达、苏丹、尼亚萨兰、坦噶尼喀和南非。作为私营机构,英国棉花种植协会需要借助殖民地政府来推广棉花种植。殖民地政府在制定棉花销售相关法规方面给予英国棉花种植协会以特殊照顾。1902年英国棉花种植协会开始在乌干达推广棉花种植,到1905年逐渐扩展到布尼奥罗、布索加和安科莱地区。乌干达的原棉出口从1908—1909年的725吨,增至1928年的27697吨。尼日利亚的棉产量虽未达到英国棉花种植协会的预期,但到1926年也出口了5万包。

——据李鹏涛《英属非洲殖民地的棉花种植推广活动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非洲殖民地棉花种植推广活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非洲殖民地棉花种植推广活动的影响。
2023-12-05更新 | 166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1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63 至1914年间作为一个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十分突出。 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始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期的漫长过程的非凡顶峰。 随着权力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经一跃而成为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1926 年写道:“使欧洲浸入血泊中的那场战争已经……在这片远离我们的土地上唤醒了独立的感情。 在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无论是人还是思想、还是亚洲本身都在变化。”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是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受到严重损耗,经济破败凋敝,政治局势动荡不稳,国际地位显著下降。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写了世界政治地图。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 世纪中期到20 世纪初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
(2)概括材料二的主旨,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过去几年里”亚洲“变化”在政治和思想领域的表现。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格局出现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2023-12-02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8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和对全球进行侵略扩张的过程。19世纪末的第三次殖民高潮是通过瓜分全球方式把广大地区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据1914年的统计,11个帝国主义国家共拥有各类殖民地面积将近5个欧洲大小,其中英国发展成最大的殖民帝国。从总体上讲,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列强全球扩张基础上的,其目的是为了掠夺。就其性质来说,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从而在世界格局的演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资本主义列强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只是为了把这些地区变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变成自己的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地,而绝非要在这些地区发展资本主义,改变其原有面貌。

——摘编自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殖民主义与全球化进程及其消极影响》

材料二   英国自18世纪便开始通过经济手段向伊朗渗透,利用不平等条约和特许权在伊朗扩大了影响力,英国对伊朗的掠夺与渗透加重了伊朗人民的苦难,使人民产生了反抗英国侵略的思想,为革命爆发提供了外部条件。恺加王朝统治者的无能与软弱致使国家逐步丧失独立,经济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沉重打击。内忧外患的处境促使伊朗知识分子寻找国家的出路,通过传播民主思想唤醒民众的反抗意识,并试图建立立宪政体,摆脱伊朗被殖民、被压迫的处境。随着伊朗发生灾荒,各地起义不断,最后王朝作出让步,宣布实行立宪,召开议会并颁布宪法。但在英俄共同阻挠下立宪革命最后以失败告终,两国趁机进一步破坏了伊朗的独立与领土完整。伊朗立宪革命作为当时亚洲各国坚持时间最长的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势力,也保留了宪法。

——摘编自李依聪《英国对伊朗立宪革命的干预及其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伊朗立宪革命爆发的背景,并分析其重要意义。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利文斯顿的非洲探险戴维·利文斯顿是英国著名的探验家。1841年,他受伦敦宣教会派遣去南非传教,当时奴隶贸易使非洲社会动荡不安,严重妨碍了传教活动的开展,为此,利文斯顿设计了铲除奴隶贸易的方案:“用合法商业取代奴隶买卖,供应欧洲工业品,奴隶贸易就无立足之地。……只需开辟一条从海岸通入内陆的商道,这个方案便可实现。”为铲除奴隶贸易,1853年后他转而从事探险活动,开拓了一条连接海岸至内陆的商道。他说:“地理学成就的终点即是传教事业的起点。”当时非洲内陆还鲜为人知,复杂的地形、恶劣的气候和致命的疫病令人望而生畏。对此,利文斯顿表示:“奴隶贸易把商人推入的地区,基督教的爱,难道就不能把传教士带到那里!”在18531873年间,他三次深入非洲内陆,行程29000英里,戡查地域达100万平方英里。在19世纪数以百计的非洲内陆探险活动中,人们称他为横越非洲第一人。

《泰晤士报》将利文斯顿的旅程描述为“当代最伟大的地理探索之一”。1855年,皇家地理学会授予利文斯顿“金奖”。1857年,利文斯顿出版的《南非传教士旅行与研究》成为畅销书,并获得巨大名声。一位记者对其评价道:“欧洲一直听说南部非洲是燃烧的孤独、荒凉、贫瘠、被毒风加热、有蛇出没,只有少数分散的部落和不可测量的野蛮人漫游……但是利文斯顿博士发现自己在一个高地国家,到处都是果树,有丰富的树荫,由完美的河流网络浇灌。”同年12月,英国政府和海军部为他制定了一项庞大的计划,支持他努力结束赞比亚的奴隶贸易,并承诺通过基督教和商业开放该地区。

——据何一宁《非洲内陆探险与英国对非洲的认知变化研究》整理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利文斯顿的非洲探险为何会引发英国社会广泛的关注,并谈谈利文斯顿非洲探险的认识。
10 . 【大航海与海洋格局】

材料一   直到15世纪之后人类世界才真正开始尝试相互碰撞、物资交换,开始了相互支配和冲突以及文化的交流。大洋航海之路一旦被打开,世界各大陆迅速实现了相互连结。海洋不再是交流的障碍,开始扮演超高速公路的角色。各文明圈和生态界的各要素向全世界扩散,我们生活的近代世界也随之经历了激变。……最初世界海路的开拓毫无疑问是欧洲航海人的功绩。

——(韩)朱京哲《深蓝帝国:海洋争霸时代1400-1900》

材料二   就海上格局而言,人类历史大致经历了16世纪前的区域格局阶段、15002000年的单极主导阶段,以及正在进入的一个多极格局阶段。

——摘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16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最初世界海路的开拓毫无疑问是欧洲航海人的功绩”的原因,并概括“大洋航海之路”打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材料二曲线图所示的海洋格局予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