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的拉丁美洲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工农结合的香蕉种植园和现代采矿区,都普遍采用机械化生产,这些技术深远地改变了巴拿马和拉美民众的生活方式。1821年,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巴拿马人已经开始参与共和制下的政治选举,不同肤色的公民均享受法律上的平等,这完全是对美国种族歧视的一种挑战。

——摘编自拉索《被抹去的历史——巴拿马运河无人诉讼的故事》

材料二   拉丁美洲国家延续并放大了殖民时期社会结构的断裂,社会普遍存在上层权贵集团与底层民众巨大的两极分化,中间阶层人数较少且能力羸弱。在发展与公平之间无法平衡,使得政府的政策选择处于“钟摆”似的周期性变动之中,最终导致政府的频繁更替与政局的动荡。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多个拉美国家年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近半个世纪之后,阿根廷、乌拉圭、墨西哥、巴西等国家依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成为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

——摘编自刘持全《拉茨陷阱初探》

材料三   东亚国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市场经济+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模式,依靠“看得见的手”加速实现现代化,有人形容为“孔子+斯密”。东方儒家文化有利于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出现了“经济爱国主义”盛行的局面。东亚地区几乎无一例外地重视人的因素要大于重视物的因素,视教育为民族经济发展的“立国之术”。人才的涌现弥补了发展的后发劣势。种种因素的合力使以韩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迈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摘编自刘燕《东亚现代化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巴拿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东亚国家与拉美国家现代化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024-05-1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拉美独立战争胜利后,战争中的有功之臣和土生白人地主在战后瓜分了原殖民者占有的大片土地,并用廉价收购、强迫迁移等手段,进一步兼并印第安人的土地。这些大地主在庄园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君主式和家长式的统治。在政治上,大地主与天主教高级僧侣和高级军官关系密切,操纵国家政治,是拉美各国的军事独裁者的主要支柱。这些军事独裁者往往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彼此发动战争。为了夺取和巩固自己的独裁政权,他们还常常勾结并投靠某一外部势力,从而为欧美国家重新插足拉美创造了条件。从19世纪50年代起,巴西、阿根廷等几个拉美较大的国家经济首先逐渐恢复了过去被破坏的矿场和农庄,如巴西的咖啡生产从60年代起扶摇直上,但与此同时,英美等国的工业品也充斥了拉美各国的市场。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据材料,归纳独立后的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形势。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出现上述政治经济形势的原因。
2024-04-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门罗主义是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提出的一种外交思想。

1822年,法国干涉西班牙革命,进而寻求干涉西属美洲独立运动。1823年,总统门罗发表国情咨文,宣称:“对那些已宣布并维持独立的政府,我们把任何欧洲强权施加压迫或干预都视为对美国不友好的表现。”

1904年,西奥多·罗斯福提出:“在美洲,如同其他地方一样,会最终需要某一文明国家进行干涉……美国为了恪守门罗主义,要施行国际警察力量。”

1917年,威尔逊宣称:“所有国家应自愿将门罗主义作为世界性的原则;任何国家都不应将其政治体制扩展到其他国家或民族,每一民族都有自由决定自己的政治体制,无论是小国还是大国和强国。”

1928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感叹:“我们在西半球朋友如此之少。”1933年,当选总统后他又发展了门罗主义,提出了著名的“睦邻政策”,宣布“从现在起,如果需要干涉的话,那将是整个大陆协调一致的行动,而不只是美国的行动。”

——摘编自章永乐《“新门罗主义”的历史渊源与政治实质》等

(1)据材料,概述从1823年到1917年,美国“门罗主义”外交思想内涵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西奥多·罗斯福和威尔逊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政府“睦邻政策”出台的时代背景,指出这一政策的实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该运动17世纪从英国出现,18世纪法国成为运动的中心,尤其以法国三杰(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最为著名。下表内容是三人的一些言论。

人物言论
伏尔泰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而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国家。
孟德斯鸠如果同一个人……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诉权,则一切都完了。
卢梭人生来是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才应该是国家的主体

材料二   启蒙哲人立足于理性主义,对于他们所栖身的世界展开了广泛深入批判。这股强烈批判精神,驱散了人们思想中的宗教狂热与迷信蒙昧的迷雾,塑造了追求自由的公共舆论。启蒙哲人在批判传统的同时以科学研究人类社会,解决实际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各门学科的兴起。启蒙运动不仅打击了欧洲的君主专制制度,还改变了美洲的政治面貌。

——以上材料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法国三杰”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在18世纪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在思想文化上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启蒙运动“改变了美洲的政治面貌”的理解。
2023-06-29更新 | 8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西、葡两国在美洲的殖民总督成为听命于本国国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独裁者。在经济上,西葡两国在殖民地都推行具有封建专制和早期资本主义色彩的重商主义政策,对殖民地经济实行严密控制和行政干预……进入19世纪,被排斥在殖民政权机构之外的土生白人知识分子因受各种影响而投身革命。西葡两国陷入拿破仑战争的泥淖中,无暇顾及美洲殖民地,因而使殖民地获得了推翻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性机遇。

——摘编自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

材料二   拉丁美洲在取得独立以后,都颁布宪法,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巴西、海地除外),用本国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代替了殖民者的专制统治……但是,国家的独立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旧的社会经济基础。由于拉丁美洲各国资本主义薄弱,资产阶级十分软弱,独立后各国的政权一般都转移到白人地主的手中,因而仍保留了原有的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这严重阻滞了拉丁美洲,使拉丁美洲各国很快又成为美、英等国的半殖民地。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拉丁美洲争取民族独立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影响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2023-06-28更新 | 10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拉美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独立运动。独立运动中的著名领袖伊达尔哥、圣·马丁、玻利瓦尔等均出身于克列奥人(西班牙移民的后裔,即土生白人)家庭。克列奥人世代繁衍在拉美殖民地上,长期剥削殖民地下层人民,积聚了大量的财富。他们中的上层分子掌握了殖民地的大部分土地和一部分矿场,是殖民地新生的资产阶级和地主集团的核心。然而,克列奥人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方面都受到半岛人(来自西班牙的封建贵族、没落地主、高级官吏等)的歧视、排斥和打击, 因而克列奥人仇恨殖民当局。当时,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在殖民地有组织的文化界中普遍传诵,每一个识字的成年人都熟悉法国革命的经过。

——摘编自薛源官《试论近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时间

拉美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1926年

出身于庄园主家庭的桑地诺带领游击队, 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斗争,迫使美军于1933 年撤出尼加拉瓜。

1932年

萨尔瓦多共产党领导了主要由农民参加的全国性人民起义,并在很多地区
建立了地方苏维埃政权, 但最终遭到镇压。

1934—1935年

巴西工人运动活跃,参加罢工的高达150万人, 大多数罢工由巴西共产党领导。

1934-1940年

卡德纳斯任总统推行民主改革,对内推行土地改革, 限制教会, 遏制军人势力;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

1938年

智利的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初期拉美社会发展的概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前期拉美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4-05-28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选修)(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一系列突然降临西班牙美洲的事件而言,没有什么是不可避免的。欧洲启蒙运动也好,美国革命也罢,其中任一项都无法独立激发西班牙美洲反抗。若不是拿破仑干预,可能直到19世纪,这片殖民地依然属于西班牙,就像古巴那样。

——摘编自【美】托马斯·E·斯基德莫尔等著《现代拉丁美洲》

材料二   拉丁美洲在取得独立以后,都颁布宪法,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巴西、海地除外),用本国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代替了殖民者的专制统治……但是,国家的独立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旧的社会经济基础。由于拉丁美洲各国资本主义薄弱,资产阶级十分软弱,独立后各国的政权一般都转移到白人地主的手中,因而仍保留了原有的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这严重阻滞了拉丁美洲,使拉丁美洲各国很快又成为美、英等国的半殖民地。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丁美洲爆发独立运动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影响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2024-05-2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9世纪初拉美独立革命发生在世界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时代,领导这场独立运动的,大多数是留学海外,沐浴了欧风美雨的年轻的土生白人。他们深受资产阶级大革命潮流的影响和鼓舞。在他们看来,只要努力仿效西欧、北美,就能把自己的国家建成现代化国家。……但是,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西欧或它的近邻北美英属殖民地那样在政治变革之后,乘风破浪,进入现代化的航道。……欧洲殖民者被赶跑了,殖民地时期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却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

——摘编自林被甸《拉丁美洲国家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1)据材料一、概括西方殖民者进行殖民活动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特点和典型事件。
2024-04-2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历史(合格考)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玛雅人分布较广,他们培植了玉米、蕃茄、辣椒等重要农作物。14世纪初兴起的阿兹特克人不断向外扩张,征服周围许多部落,形成一大帝国。阿兹特克人的农业、狩猎、捕鱼比较发达。印加人是南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住在安第斯山中部。印加社会等级森严,农业、手工业发达。印第安人在其有限的活动范围内,难以逾越自然界的重重障碍而将其文明的星星点火带到更远的地区。

——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   16世纪西班牙人在墨西哥的部分主要活动

时间主要活动
1519西班牙人科尔斯特率军向墨西哥中部高原进军。阿兹特克国王被迫准许其进入特诺奇蒂特兰城,自己也受到科尔斯特的扶持与控制。
15214科尔斯特以大屠杀的方式彻底摧毁特诺奇蒂特兰城。
16世纪70年代起阿卡普尔科(墨西哥港口城市)的大帆船不仅驶往墨西哥各地,还进一步向南到达利马,运送大量中国商品。
1593西班牙国王颁布敕令,规定从马尼拉进口的商品只能在墨西哥销售或转运至宗主国;墨西哥每年从菲律宾进口的商品价值不得超过25万比索,每年只允许两艘商船前往马尼拉,每艘载重不得超过300吨。

——据李兴华等《16—17世纪初期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与跨区域性贸易网络的形成》整理

材料三   1810年,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爆发了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到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彻底摆脱殖民统治。不过,这次牺牲了一百多万人生命的战争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拉丁美洲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独立后,各国频频更改宪法,政府的兴起和倒台更是屡屡发生。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人的活动对阿兹特克文明的影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有利条件。指出20世纪初墨西哥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的史实。
2023-09-21更新 | 14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83日,带着女王授予的海军大元帅的任命状,哥伦布登上甲板,对女王资助给他的三艘帆船下达了出航的命令。为了减少船员们因离陆地太远而产生的恐惧,哥伦布偷偷调整计程工具,每天都少报一些航行里数。但即便如此,两个月后,一无所获的船队依然走到了崩溃的边缘。1010日,不安和激愤的船员们声称如果继续西行就将叛乱。激烈争论后,哥伦布提议:再走三天,三天后如果还看不见陆地,船队就返航。他这么做无疑是十分明智的,因为仅仅在这次骚乱三天之后,曾经反对他的水手就在桅杆上高喊:“陆地!”这一天是14921012日。

——摘编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随着殖民统治的相继垮台,传统式的纵向联系的统治方式迅速中断,于是拉丁美洲上层出现了“政治真空”,下层形成了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在这种形势下,究竟谁主沉浮?明显地摆到了拉丁美洲西班牙语各国的各阶级、各集团代表人物的面前,在缺乏政治调节机制的情况下,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成为势所必然。原葡萄牙殖民地巴西与此相反,葡萄牙王室看到巴西独立已不可避免,便甩开葡萄牙议会,与巴西的大地产主、高级军官和天主教会等势力结成联盟,因势利导地宣布了独立,从而避免了出现政治真空,也就避免了考迪罗。

——摘编自陆国俊《略论考迪罗和考迪罗主义》


(1)根据材料一,以一个客观的角度陈述材料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考迪罗体制的理解。
2023-09-1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模拟考历史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