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研究性学习。

材料   

         


   图1《共产党宣言》中译本            图2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图3十月革命中革命武装攻占冬宫

(1)以上材料可以用于研究哪一历史学习主题?请说明理由。
(2)请在上面的学习主题中增加一个与中国相关的历史史实,并说明原因。
2 . 一战后,德国经济困难,希特勒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后,不断对外扩张。为避免影响本国经济以及希望“祸水东引”,英法等国采取牺牲小国的政策是(     
A.武器禁运B.绥靖政策C.经济制裁D.集体安全
3 . 有同学在研究战争史时提炼出关键词:1914-1918年、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华工参战、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B.越南战争C.第二次世界大战D.朝鲜战争
2023-06-16更新 | 121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为巴黎和会三个实际操纵国英、美、法对德国和苏俄的态度示意图。该图反映出此次会议达成的共识是(     

A.反对苏维埃俄国B.提升欧洲地位
C.认可美国的领导D.彻底削弱德国
5 . 如表为某同学归纳整理的俄国相关史实,其反映的主题是(        
时间事件
1900年创办《火星报》
1903年建立布尔什维克党
1917年提出四月提纲
1917年领导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
1918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俄国农奴制改革B.二月革命的影响
C.列宁的革命历程D.十月革命的经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45年确立的雅尔塔体系中明确提出:“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这体现了(     
A.美国的霸权地位已经荡然无存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已崩溃
C.人类呼唤和平并要求共同发展D.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形成
7 . “集中大量兵力,以‘闪电战”从数个方向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占领苏联首都莫斯科、苏联第二和第三大城市列宁格勒和基辅等,把苏联红军的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尔后向苏联腹地长驱直入,进而击败苏联”,这是“巴巴罗萨计划”的基本内容。该计划的实施(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B.使苏联成为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
C.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D.直接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8 . 1917年1月美国与德国宣布断交参战后,总统威尔逊说:“作为一个参战国领导人,在和平会议的台面上,美国总统会有一个席位,但如果他仍然只是一个中立国的代表,最多只能隔着门缝喊喊。”由此可知,美国加入一战意在(     
A.打击德国法西斯势力B.保证战后的世界和平
C.防止协约国走向崩溃D.谋取战后的国家利益
9 . 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竞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无论是批判还是辩护,所有这些不同的阐释与应答都闪耀着时代的思想光芒,极大地影响着19世纪工业社会的历史进程,成为留给后人进行思考的宝贵思想遗产。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一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二月革命是1917年(俄国)两次革命中的第一次,无事先计划,也并不彻底。…在这种紧张的政治局势中,列宁站了出来。…与马克思不同的是,列宁认为工人阶级不能最终导致政治行动的正确革命意识。对列宁来说,工业无产阶级必须建立组织良好、恪守纪律的政党,这个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将担当革命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催化剂。到117日下午,这场没有流血的起义已经自然结束,政权从临时政府转移到列宁和布尔什克党手中。美国记者约翰·里德作为布尔什克党夺权的见证人,(似乎)认识到了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将其称为“震惊世界的十天”。列宁和他的支持者为摧毁俄国社会的传统模式和价值、为挑战各地自由社会组织做好了准备。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

材料三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前十年(19271937年),中国还存在着一种“另类”的乡村政权,这就是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共产党人在农村建立的红色苏维埃政权。…中国的苏维埃政权虽然始终在农村,但相对于当时中国其他地方的政权形式而言,其来源却要洋气得多,是直接从苏俄引进的。…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摘编自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时代关注的焦点”。结合所学,列举这一时期对此“展开批判”的社会主义思想家及他们创立的社会主义学说。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列宁领导建立的“布尔什克党”的性质及指导思想,并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为视角简析发生于11月7日的“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1931年中国“红色苏维埃政权”成立的意义,并结合1927年的相关史实说明“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开始逐步“中国化”的表现。(说明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41年12月7日,日本动用60多舰船和423架舰载飞机,对美国太平洋舰队所在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击沉击伤美军大量军舰;同时出动五路陆军,向东南亚各国和西南太平洋岛屿发动进攻。珍珠港事件令沉睡于孤立主义和不干涉主义情绪中的美国“猛然惊醒”,罗斯福总统就此宣布参战。之后荷兰、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哥斯达黎加等近20个国家相继对日宣战。这意味着(     
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
C.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作战的东方主战场D.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2023-05-24更新 | 27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