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列宁在20世纪20年代曾指出:“小业主合作社的实现,能够把社会主义以前的各种经济关系彻底根除,合作制政策施行成功,就会使小经济发展起来,并使小经济易于在相当期间内,在自愿结合的基础上过渡到大生产。“列宁实际上在强调
A.十月革命为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利于实现大生产
C.苏联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紧迫性
D.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向社会主义过渡
2 .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2020-04-04更新 | 346次组卷 | 100卷引用:2011年河北省南宫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卷
3 . 到1940年,原本落后的苏联东部地区建立起了具有全国意义的煤炭、冶金、石油、机械、化工等产业基地,其工业总产值相对于1913年增长了13.5倍,超过了同期全苏工业增长的平均值。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大量引进欧美新技术B.原有工业布局的逐渐调整
C.苏联人民饱满的建设热情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推动
4 . 1917年4月,列宁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中提出新建立的国家政权形式应是苏维埃共和国,由全国的工人、雇工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而不是议会制共和国。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
A.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现政府B.找到了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C.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D.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5 . 1938年,苏联的生产总值被设定为1840亿卢布,其中1145亿卢布被用作生产资料的生产,只有610亿卢布被用于消费品的生产,而工人的工资报酬就在这一部分里面。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政府不愿改善民众生活B.经济发展方针因战争而改变
C.市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D.个人权益服从于国家工业化
6 . 列宁在1922年一次党代表大会上谈道:“我们甚至有过这样的诗人(共产主义者)他们写道:看!在莫斯科,饥寒交迫,‘从前是整洁、美丽,现在是买卖、投机’,这样的诗作在我们这里是很多的。”这说明当时苏俄有些人认为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完成经济恢复任务
B.新经济政策不符合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C.新经济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出路
D.新经济政策是特殊时期做出的暂时性妥协
7 . 如表《1913—1928年沙俄、苏联经济数据表》,下列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类别数据年份1913年1920年1925年1928年
工业总产值(亿卢布)102.5114.177.39158
钢(十万吨)42019186.8425.1
粮食(百万吨)144.452.5113.3123.3

A.社会制度的转型推进经济迅速发展
B.新经济政策的成功探索推动苏联经济复苏
C.苏俄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孤立
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苏联经济全面提升
8 . 某学者把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做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新经济政策
2019-08-09更新 | 130次组卷 | 3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苏联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2%,下半期降为1.0%,而1981—1984年已经降为0.6%,同时,苏联国内的腐败现象也日益严重,各种社会矛盾在不断激化。这些现象表明
A.西方“滞胀”迅速波及苏联
B.苏联发展模式亟需转型
C.勃列日涅夫改革毫无成效
D.赫鲁晓夫改革收效甚微
10 . 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地位逐步确立。1925年苏联开始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这表明苏联
A.斯大林模式已形成
B.工业发展资金得到解决
C.新经济政策被废除
D.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