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如表是三位苏联学者关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观点的介绍(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观点一莱赛克·科拉科夫斯基极力论证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不可逾越”的结论。他认为新经济政策证实了列宁极其擅长利用为保持政权而牺牲原则
观点二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等分析指出,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证明了列宁能够摆脱教条的束缚,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妥协,是俄国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暂时的退却,为的是给国家一个喘息和恢复的机会
观点三埃·鲍·根基娜指出,在19211923年,列宁的每次论述都是针对新经济政策中的某个方面,这些论述合在一起创造了关于无产阶级国家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政策的完整而统一的学说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一点或整体)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须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材料三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措施,并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
(2)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并指出罗斯福调整农业政策的实质。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是如何“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弊端”的?
3 . 列宁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农民的“个人主义”对社会主义是否可怕?他们的“自由贸易”是否可怕?不可怕……勤劳的农民是我国经济振兴的“中心人物”。列宁的这一主张
A.奠定了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B.丰富了苏俄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
C.重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基本内容D.强调了农民是苏俄工业化的核心地位
4 .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发生在70年代以来的西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限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了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利用乘数效应,用扩大财政支出、国家采购、扩大公共消费开支的办法,扩大市场和扩大就业。特别是在危机的时候,可以刺激经济早日复苏。但是1973年危机……凯恩斯主义一筹莫展。……面对滞胀,新自由主义开始流行。新自由主义认为政府干预在长期内不会对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产生影响,甚至会由于理性预期和滞后效应而加大经济的波幅。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分别为政府开出了治理滞胀的药方。

——摘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1)结合材料一说明苏俄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办法失败后,又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该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材料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具体内容。并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在主要观点上的异同。
2020-09-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在于解决苏俄(联)经济尽快工业化的问题,但它没能完成这一任务,这就决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命运。该学者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
A.没有完成实现工业化任务B.没有推动苏俄经济的发展
C.必然被苏联模式所取代D.没有使苏俄过渡到社会主义
6 . “约有75%的零售业以及大量的小型手工业经营权重新回到私人手中,农民终于可以自由买卖他们有余的谷物。但是政府依然控制着经济‘制高点’:重工业、批发商业、银行业与运输业”。苏维埃政府这些做法
A.有利于当时经济恢复发展B.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体现
C.促进了斯大林体制的建立D.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全面失调
7 . “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用迅速和直接的办法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和资本主义,实行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苏俄这一做法
A.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B.发生在斯大林时期
C.推动了苏俄经济快速发展D.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符
2020-07-1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学段检测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1938年苏联和英国主要经济指标的比较
人均生铁产量人均钢产量人均用电量
苏联87公斤107公斤233度
英国145公斤226公斤620度

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应该是
A.苏联二五计划实现了国家工业化B.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具有制度优势
C.英国的主要经济总量远远超过苏联D.苏联的生产力水平并未超越西方强国
9 . 某学习小组依据下列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下选项中符合其研究主题的是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B.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与改革
C.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D.战后科技革命与经济发展
10 . 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却并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社会主义乐园。符合历史事实的解释是
A.苏联取得的成就完全是苏联政府的自吹自擂
B.苏联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但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低
C.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
D.苏联的发展道路是模仿西方市场经济的产物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