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932年底,苏联开始实行身份证制度,身份证只发给城市居民,市镇、中心区、新建筑工地、国营农场等地的工人,农村的居民(集体农庄庄员)则拿不到身份证,而没有身份证连一张火车票都买不到,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据此推知,当时苏联
A.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
B.实物配给制损害了农民利益
C.行政命令代替计划经济
D.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奉献
2 .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点是
①极为困难的形势
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
③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
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 .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的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为此苏联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重点发展银行业
D.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4 . “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实验”的内容
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取消自由贸易
C.全盘农业集体化
D.按劳分配
5 . 在国内战争期间,农民契诃夫拿100卢布到市场购买了100斤粮食,对此判断和理由正确的是
A.真的。余粮收集制实行后国家把口粮也收集起来,人们只能去买
B.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C.真的。苏俄政府改变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D.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6 . 苏俄(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相对于租让企业,租借企业比较多,仅1924年就由国家租出6488个。但是它们多是磨粉厂,碾米厂、榨油厂、制革厂甚至是一些小作坊,承租人多是原来的业主,另外大约还有1/4的承租人是合作社。这表明当时苏俄(苏联)
A.借助本国资本建立工业体系
B.准备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
C.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D.举借内债来解决民生方面问题
7 . 1921年12月,梁赞省公民拉尼京的姐姐在给列宁的申诉书中这样写道:“家里一切能拿走的东西都被拿走了:家具、餐具、水桶,奶牛也被宰杀,部分干草被运往县城,另一部分被警察悄悄据为己有。……转瞬之间一个能够养家并向国家交税的可怜的小家庭即遭毁灭。”这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去民心
B.农业全盘集体化势在必行
C.新经济政策执行中出现偏差
D.“玉米运动”不符合苏联国情
2017-10-01更新 | 238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8 . 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2017-08-04更新 | 6110次组卷 | 149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1921年苏俄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比1920年少690万公顷,只及其1913年的85%。此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地积极性
B.国内战争使农业生产形势日益恶化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D.苏俄工业化发展,工业反哺农业所致
10 . 英国学者霍布斯鲍姆指出:“虽然苏联经济的落后和低效、斯大林集体化和大规模镇压的残暴与无情也引人注目,但这些都不及苏联经济不受萧条影响的成就让人印象深刻……一时间模仿苏联五年计划之举纷纷出现。‘计划’和‘规划’成为政坛术语。”据此可知,该学者
A.肯定计划经济体制的完美无瑕
B.否认苏联经济存在的诸多问题
C.认识到斯大林体制的可取之处
D.坚信社会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