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0 道试题
1 . 19世纪末,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根本原因在于(     
A.农奴制成为俄国一切邪恶的焦点B.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其实力
C.大量的封建残余使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D.俄罗斯垄断组织不发达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如图是1913-1926年苏俄(联)西伯利亚的粮食生产情况(单位:万吨)。图中变化能够说明当时苏俄(联)(     

A.政策调整的合理性B.工农联盟得到巩固
C.重工业的基础雄厚D.计划经济体制建成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面是1926年苏联农民出租土地的原因调查情况图。由此可知,当时苏联(     

A.农业政策制约农业发展B.小农经济已成为农业经济主体
C.农业集体化存在可行性D.农业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7日内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麦迪森统计1950年,第二大经济体苏联经济总量占美国总量的35%。1973年,达到美国的42.8%:1975年,顶峰时期达到美国的44.4%。这表明苏联(     
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B.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一定成效
C.斯大林模式促进经济良好发展D.勃烈日涅夫改革达到预期目标
2024-04-2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列宁在1918年指出:“我们俄国无产阶级比西欧最落后的国家都还要落后。正因为这种特殊情形,遂使现时工人们应当向那些决心为苏维埃政权服务,相当认真帮助组织大规模国家生产之最有文化、最有天才和最有组织能力的资本家提出必要的特殊的‘赎买’”。这一论述(     
A.指导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蕴含着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
C.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推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2024-04-19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论述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制度能够决定人们的行为偏好,因为人们是在游戏规则之下做出选择的。“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制度变迁则决定了社会演进的方式。”

——摘编自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结合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变迁与社会发展”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4-17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四)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当苏俄通过建立“无产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的联盟”,将亚非拉地区的革命运动纳入“世界革命”的范畴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本土性革命就成为“世界革命”的组成部分。由此可知,十月革命(       
A.导致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B.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加剧了东西方国家间的对抗冲突
D.客观上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2024-04-17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2024·安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俄罗斯学者指出:“沉重的战争负担超出了人民的忍耐力和控制力,人民还不需要西欧式的民主。农民需要土地,工人需要工厂,而其他人则要求结束战争,这一切都必须马上实现,已经等不到成立大会了。因此,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把人民吸引到自己这边来。”这段话可用来解释(     
A.二月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B.列宁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
C.苏俄陷入内战局面的原因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覆灭的原因
2024-04-1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一) 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据如表可知(     
苏俄(苏联)新经济政策终结原因探究
时间作者论文名称主要观点
1996年薛汉伟等《新经济政策的内在矛盾
和历史命运》
新经济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是不完善的,虽然十分重视市场机制,但在实践中把市场的存在
同小农经济的存在相联系
2004年王世涛等《苏联新经济政策终结的
原因及启示》
斯大林没有把握住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始终以解决革
命问题的模式审视新经济政策
2005年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
释及其命运
领导层没有取得共识,理解的层次因人而异,谁
执掌最高权力,谁的主张就得到拥护
A.苏联模式存在严重弊端B.历史认知需要适时加以总结
C.社会主义遭遇重大挫折D.新经济政策违背了客观规律
2024-04-1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将东方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译本,连同自己的文化成果输往欧洲,从而奠定了西欧新文化的基础。与此同时,阿拉伯人还在东西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及其帝国无愧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之美誉。

——摘编自晏绍祥、李隆庆《世界通史(古代中世纪卷)》

材料二   十月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的意义,从根本上说,是探索了一条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非资本主义道路。列宁提出的先夺取政权,然后在苏维埃先进制度的基础上赶上西欧文明,讲的正是这样一条道路。十月革命的胜利还直接推动了东方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它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建立了一条新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战线,使民族解放运动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部分。

——摘编自黄宗良《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促进欧洲文化进步的角度,阐释“阿拉伯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举例阿拉伯帝国与唐代中国之间的人员往来情况。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列宁对“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所进行的重大探索,结合中国20世纪二十年代的相关史实,说明十月革命“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