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请结合上面四幅图片,自拟论题,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史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鲜明,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4年以前,欧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这些思想和制度的影响已波及全球各个角落。然而,战争的浩劫却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191812月,当威尔逊(时任美国总统)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做“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和安全的远景规划。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宏伟的五年计划。欧洲大多数人士认为,这一计划是不切实际的,注定要失败的。然而,30年代初期,大多数观察家意识到,改变前俄罗斯帝国的政治和社会的剧变是世界上发生的大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是对自由社会的价值和制度的挑战,并且似乎表明了它作为社会和政策体系的可行性。甚至部分追求进步的人们,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民众情绪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人士对“苏联模式”态度的转变,并说明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28年,米高扬提出,“如果认为新经济政策就是市场自发性和经济发展的完全自由,这样想就不对了,....它不是回到资本主义的道路上去,而是要走上向社会主义前进的道路.”这说明该政策(     
A.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如出一辙B.利用资本主义发展国民经济
C.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道路D.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以其温和性和包容性化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期产生的诸多问题,逐步扭转了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给苏俄带来的不利局面,使得整个社会发展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转变。新经济政策是“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这些办法在工农业雇佣工人占大多数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是完全不需要采用的”。

——摘编自舒新《新经济政策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迪再探》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些国家的新一代领导人在回到欧洲去的强大思潮中,不是继续寻求社会主义改造的新路,而是盲目崇拜、全盘肯定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在这种形势下,西方国家凭借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起来的实力,实施“超越遏制”战略,……结果,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社会主义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摘编自黄宗良等《斗争·合作·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刚性有余、柔性不足”,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的表现,分析造成“严重挫折”的原因。
2022-09-07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二月革命后,列宁发表的演说《四月提纲》提出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很快传遍了全国,每家工厂、每座兵营都讨论他的发言。由此可见,该演说(     
A.反映了当时民众的迫切愿望B.促使全国革命形势迅猛发展
C.提升了布尔什维克党的威望D.推动了十月革命条件的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革命“多国同时发生论”,列宁在1916年提出“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列宁的这一论断
A.是立足于俄国国情的判断B.否定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C.预示了俄国革命即将爆发D.指明俄国革命成功的道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列宁曾指出:余粮收集制不是理想,而是一种痛苦的和可悲的必要。对“必要”理解正确的是(     
A.走向共产主义的需要B.为战胜敌人奠定物质基础
C.保障工农联合斗争的需要D.打击地主富农的手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列宁指出:“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列宁意在强调(     
A.十月革命在俄国爆发的历史条件不够成熟
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社会矛盾,促进俄国革命的爆发
C.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得以爆发的根本原因
D.俄国是帝国主义统治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于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据此可知,他认为苏联模式(     
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放弃工业化发展之路
C.扩大了农民经营自主权D.过度强调指令性计划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苏联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3倍。到1932年末,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28年的39.5%上升到53.4%,轻工业的比重则由60.5%下降至46.6%。五年计划虽然提高了国民收入水平,但人民的实际消费水平并未同步提高,农民的收入反而降低了。从1929年10月到1930年3月1日,集体化的农户教占总农户数的比例从7.6%猛增到56%。农业集体化运动是运用强制手段和“阶级斗争”方式进行的生产关系的变革,这场运动的结果使苏联构建起完整的“计划经济”制,确立了斯大林所设计的国家统制型经济。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一五”计划期间的核心工程涵盖了国防工业、冶金工业、能源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等各个领域,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首先带来了对生活、生产资料的巨大需求,而国家的供给能力却严重不足。于是,从1953年开始,粮、棉、油等几十种农产品被陆续纳入到统购统销的范围之内。为了配合“一五”计划的实施,国家还对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平衡分配。与“一五”计划几乎同时进行的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

——摘编自董志凯、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建立的途径,并指出该模式在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性中国在过渡时期经济建设上的特点,并指出新中国实施“一五”计划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