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世纪30年代,苏联曾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竞争激烈、急于出口的时机,成为当时西方先进技术设备的最大买主;同时,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说明当时苏联(       
A.对经济政策进行了根本性调整B.工业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C.已经开始反思斯大林体制的弊端D.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十月革命后初期,列宁将苏俄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确立为世界革命即在国际范围内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到了1921年,他却极力主张应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这一转变主要是基于苏俄当时(     
A.国内外形势的变化B.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C.获得西方国家承认D.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2023-06-01更新 | 440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24年,苏联领导人布哈林指出,由于存在着大量的小农经济,苏联的经济技术极端落后,所以苏联要建立起的社会主义,“在发展的时期内将是一种落后的社会主义”,或叫作“亚细亚形式”的社会主义。这种观点(     
A.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B.是农业集体化运动的产物
C.表明新经济政策即将调整D.推动了苏联模式逐步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22-1923年,苏俄(联)国家获得粮食就上升为4.3亿普特,其他农产品的国家采购量也有较大的增长,工业原料也有所增加……苏俄公民可以自由从事手工业和开办雇佣工人不超过20人的小企业。这得益于实行了哪项政策(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D.社会主义工业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二月革命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认为俄国目前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布尔什维克党机关刊物《真理报》复刊后第一期上的文章也说革命的“根本任务是实行民主共和制”。这反映出当时俄国(       
A.布尔什维克对革命形势认识不清B.临时政府对苏维埃政权进行了妥协
C.社会矛盾变化影响革命目标确立D.革命形势的发展受到了一战制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新经济政策时期形成的小农经济,在1926年以后已无法取得粮食产量的大幅增长。而在这个时期,苏联工业建设的加速和城市的发展都需要提供更多农产品。据此可知,苏联当时(     
A.调整农业政策具有合理性B.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C.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
论述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历史学家于尔根·奥斯特哈默所著的《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是一部高水准的全球史。一般来说,历史写作中的时间建构,需要处理物理时间、历法时间、史学时间等多种时间的关系,其中史学时间即是历史学家依据理解过去的需要和对过去所做的理解而确定的分期、断代、事件起讫和不同事件或趋势的年代关系。

本书所涉及的19世纪,主要是一种史学时间。奥斯特哈默解释说,“我想要阐释和论述的对象,并非一段封闭的、自我满足的19世纪历史,而是一个时代与漫长历史轨迹相融合的关系,也就是历史之中的19世纪”。他谈到,许多历史学家所接受的“长19世纪”,始于18世纪80年代,结束于一战,长达130年。但是,本书中“诸多内容和线索”所显示的19世纪,则从18世纪60年代延伸至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更长的19世纪”。由此建构而成的19世纪,不是一个有着截然分明的起点和终点的“时间连续统一体”,19世纪何时开始,何时结束,恐怕没有答案”。

基于对世界历史趋势和特点的理解,奥斯特哈默认为19世纪的世界出现了五大特点:它是一个生产效率不均衡提升的时代,一个流动性增大的时代,一个不平衡的相互关系加强的时代,一个平等和等级制度对立的时代,一个解放的世纪。这五大特点的提取,上与18世纪相比较,下与20世纪相衔接,无疑是从21世纪的视点观察19世纪的结果。

其实,奥斯特哈默始终也没有摆脱19世纪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困扰,其显著的证据就是,他无法给19世纪贴上一个简洁而切当的标签,而只能拈出“演变”这个含义泛泛、随处可用的词。

——摘编自李剑鸣《全球史写作中的时空结构一一从奥斯特哈默的〈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谈起》


关于“19世纪史”,奥斯特哈默提出了诸多看法。请任选其中一种看法或是提出你自己的见解,并结合世界史有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922年列宁在俄共(布)十一大中指出:“在党同苏维埃机构之间形成了一种不正常的关系,有些具体的小事都要弄到政治局去解决”,苏维埃是党联系群众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传动装置”,需要发挥人民委员会和政治局这两个轮子的作用。这表明列宁意识到(     
A.政企不分的危害性B.新经济政策的优越性
C.党群关系的重要性D.党政的协调至关重要
2023-05-14更新 | 166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市区(高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参加十月革命的部分人士认为,“这场革命的意义,不只限于一国一地,而是全世界全人类的革命;革命不只为俄国带来了自由与社会主义,进而也将在全世界掀起无产阶级革命”。这一观点旨在说明十月革命(     
A.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B.推翻了封建沙皇专制统治
C.诱发了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D.促成了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0 . 1931年,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将每周7日工作制改为6日工作制,改革工资制度,大幅度提高钢铁、机器制造行业以及熟练工人的工资,还强调全力发展苏维埃商业,废除了一些工业品的凭票售货。这表明当时苏联在经济建设中(     
A.注重调整国民经济结构B.不断提高工人收入水平
C.试图发挥经济杠杆作用D.逐渐形成计划经济体制
2023-04-15更新 | 918次组卷 | 9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