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7 道试题
1 .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2020-04-04更新 | 346次组卷 | 100卷引用:2010-2011学年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卷
2 . 俄罗斯学界和官方通过的《俄罗斯历史统一教科书新教学法总体构架》大纲指出,早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在大吹大擂“发达社会主义”的辞藻下,苏联的“体制性危机已经成熟”。这种“体制”(   
A.产生于新经济政策时代B.曾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C.农产品义务交售制的取消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3 . 20世纪30年代,国统区人士形成一股了“苏联热”。史学家钱穆曾对苏联农业集体化描述:“孤独的农民从前对着疲马叹息,从朝到暮在一小块土地上流汗,现在是用着机器伴着愉快的歌声,在一种友谊的态度上工作了”。这一描述
A.说明历史叙述受主观情感的影响
B.说明当时意识形态的矛盾逐步弱化
C.准确记述了苏联农民的生产状况
D.表明知识阶层发展计划经济的意愿
4 . 20世纪20年代末,斯大林在与反对派论战时指出:苏联比先进国家落后50年到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要么做到这一点,要么被人打倒。据此可知,斯大林主张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借助商品货币关系恢复经济
C.产业结构协调发展D.无产阶级掌控国家经济命脉
5 . 到1940年,原本落后的苏联东部地区建立起了具有全国意义的煤炭、冶金、石油、机械、化工等产业基地,其工业总产值相对于1913年增长了13.5倍,超过了同期全苏工业增长的平均值。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大量引进欧美新技术B.原有工业布局的逐渐调整
C.苏联人民饱满的建设热情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推动
6 . 《列·托洛茨基自传》中写道“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消除人类躁狂精神病周期性发作的悲剧,并为人类最高的文明奠定基础”。材料中的“基础”奠定于
A.二月革命的胜利B.《四月提纲》的提出
C.临时政府的垮台D.十月革命的成功
2020-02-13更新 | 8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8 . 十月革命前,列宁主要从革命视角看待工会组织,认为工会应该团结和联合工人、维护工人阶级利益、反抗资本主义统治;十月革命后,列宁主要从管理视角考虑工会的作用,认为工会应该在管理国家、教育工人、维护工人和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自身作用。这转变
A.适应了国家政治形态变化的需要B.主要基于劳动者维权的现实需要
C.说明工人阶级成为革命领导阶级D.表明工会的独立性获得充分发挥
9 . 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约占50%;斯大林后来也曾说:“(1929-1932年间)苏联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由美国帮助或技术援助而建成的,其余三分之一是由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帮助或技术援助建成的。”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化加速促进国际交流B.经济危机推动西方扩大对外投资
C.新经济政策实施规模扩大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内在需求
2020-02-02更新 | 20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期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为解决这一困境,苏俄(联)
A.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D.实行了国家工业化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