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1929年5月,苏共通过了“关于厂际社会主义竞赛”的决议。随后全国兴起了以突击手运动为主要形式的竞赛运动,1932年参加突击手运动的工人占全体工人的75%。这一运动开展的背景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D.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2022-07-05更新 | 7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32年的一份会议记录中写道∶"乌克兰有粮,而这两位'钦差大臣'一定能把这些粮食征购上来";"是的,斯大林同志。庄稼不坏,所有的问题都在于收割和采购"。这次会议的历史背景是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B.俄乌矛盾导致粮食短缺
C.苏联工业化步入高潮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爆发
2022-03-25更新 | 314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仲元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二十七)历史试题
21-22高三上·广东茂名·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是前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的宣传海报,题为《面向未来》。海报上列宁正挥手指引人民面向未来,背景是冒着浓烟的烟囱和巨大的工厂厂房。该海报
A.展现了当时人们建设国家的热情B.反映了该时期国内形势的变化
C.体现了浪漫主义流派的艺术特征D.展现了前苏联工业化的杰出成就
2021-12-10更新 | 148次组卷 | 4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2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近现代世界崛起的强国都曾经历过工业化阶段,期间伴随着美好,也有阵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编自《列宁全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冲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别指出这两种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并对此作简要评价。

材料二随着30年代中期国际局势的再度紧张,“斯大林及其助手就坚信,他们将不得不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否则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或许苏联就有可能被资本主义所摧毀。”然而,工人低下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高效的驾驭从西方进口的设备。1935年8月30日夜间,斯达汉诺夫在一个工作班内采煤102吨,超过了当时定额的13倍。不久,斯达汉诺夫运动在全国迅速开展。与1913年相比,1937年苏联人均工业产量增长速度为610%,工业生产水平跃升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徐天新《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斯达汉诺夫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该运动对苏联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全国工业复兴法》既是产业政策法,也是市场归制法。在实施过程中,大企业一直在寻求控制价格,法规的执行有利于大企业,使中小企业的处境更加困难。到1933年后期,消费者不满工资上涨幅度低于物价上涨幅度,劳工抱怨政府偏袒投资方,执行不力。等到经营情况略有好转,大企业也公开抗拒执行法规。1935年,联邦最商法院在一则判决中指出国会授予总统制定甚至批准行业法规的权力是违宪的,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予以废除。

——指编自潘贤掌 《罗斯福“新政”及共启示》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全国工业复兴法》作为一部“市场规制法”的体现,并概括《全国工业复兴法》被废除的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不同做法的看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以来,工业化浪潮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优越的自然资源。富有创造力的工匠在先前的科学发展基础上实现了更大的技术创新。同时,致力于经济发展的政府也通过鼓励新发明、新贸易和银行体系的种种法规支持了工业化的进展。

——据皮特·N·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19294月,苏联在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决议中提出,“根据国家工业化、加强苏联国防力量与不依赖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总方针,工业基建投资主要用于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它要占全部工业投资的78%”。到一五计划结束,苏联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28年的48%上升到1932年的70%。

——据陆南泉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任举两例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出现的技术创新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工业化有何突出特点。并说明苏联“一五计划”取得的建设成就。
6 .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
匮乏。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这从根本上说明
A.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B.计划经济的弊端严重
C.轻、重工业没有协调发展D.忽略了市场经济规律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采取了一种新的经济政策,这个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31年,苏联购买机器设备的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苏联逐渐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经济发展速度世界第一,工业总产值占欧洲第一位。

——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


(1)材料一中的“权宜政策”是指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中的“后退一步”?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3)简述苏联(俄)的社会主义探索给我们的启示。
2022-07-0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俄、苏联的工农业生产情况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3—1926年间俄国(苏俄、苏联)经济发展状况的原因。

材料二   苏联重要工业产品在世界的排名

年份
项目
192819321937
机器制造业422
拖拉机422
电力1073
石油322
553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苏联工业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并分析这些取得成就的原因?

材料三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在此期间,亚当·斯密的思想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运用。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苏联工业化的道路是用忽视农业、压缩轻工业的办法,片面发展重工业,这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表现为走了一条粗放发展的道路……苏联生产每单位国民收入用钢量比美国多90%,耗电量多20%,耗油量多11%,水泥用量多80%,投资多50%……

——刘靖北《关于苏共灭亡的思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苏联与英国工业化的异同。
21-22高三上·安徽·阶段练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爆发后,美国通过武装干涉、经济封锁等手段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年轻的苏维埃意识到要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中生存,必须要建立强大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基础。但是,俄罗斯帝国时期建立的工业基础已被战火摧残殆尽,西方国家对苏联又采取经济封锁,工业的发展缺少国内和国际的有利环境。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大危机,美国等国家自顾不暇、商品滞销,需要扩展海外市场,这给苏联利用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困境来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装备提供机会。

——摘编自兰庚泽《苏联工业化中的美国因素》

材料二   苏联一五计划开始后,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上由租让、合营公司的形式转为进口机器设备或者聘请外国公司承建工厂的形式。通过与美国公司签订技术援助协定,设计、装备苏联的重要项目。1929-1945年,苏联与西方国家共签订了217个技术援助协定,其中美国139个。1933年,在经贸关系改善的基础上,苏联和美国建交。当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后,苏联从美国引进的技术开始减少,1937年比1931年减少了87%,1937年进口机器只占国家总需求量的0.9%.

苏联在引进的项目上,成套设备过多,技术专利较少,消化、创新能力较弱。在引进的效率上,主管部门层层审批、办事拖拉,基层企业往往也缺乏热情。

——摘编自姜凌《苏联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特点》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过程中引进美国技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对外国技术的引进。
10 . 在1921年至1927年间,苏联农业总产值以每年16.9%的速度递增,到1926—1927年,已经恢复或超过了战前水平,根本缓解了国家一度面临的粮食困难。苏联农业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政府
A.全面推行余粮收集制
B.在农村实行粮食税
C.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D.普遍建立集体农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