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现代科技的一系列成果,加快了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的步伐,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社会生活。以下现代科技成果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人们初步掌握包括某些疫苗和血清等多种为医疗服务的生物技术
②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美国国防部建立起军用网络
④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水下6000米处进行科学试验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
2 . 汪闻涛在《历史变迁视角下的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一文中提到,“新保守主义继承发扬了斯密的自由放任经济学,认为国家干预政策,力图调节人们收入的差距,得到结果平等,这反过来必然危及机会平等和人们自由竞争的权利,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并且使那些辛苦劳作的人去养活那些靠社会福利而生活的人,这也是极不公道的。”这里所说的“新保守主义”实施的的时间是(  )
A.19世纪中期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50年代D.20世纪70、80年代以后
3 . 苏(俄)联在七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几次较大规模的政策调整。这些政策

A.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B.巩固了集体农庄的基础地位
C.贯穿计划经济的理念D.反映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
2020-04-09更新 | 918次组卷 | 27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青海湟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不再宣传“共产主义”而是宣布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积极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导致执政后期社会矛盾丛生,国家陷入困境的苏联领导人是(  )
A.斯大林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2019-12-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格尔木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勃列日涅夫进行经济改革的重点是(  )
A.农业,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B.轻工业,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
C.重工业,增强军事力量D.科教,提高国民素质
6 .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和平砥柱》演说指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上述演说的主要目的是。
A.制造西欧与苏联的矛盾
B.呼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
C.宣告“冷战”开始
D.揭露苏联侵略扩张、称霸欧洲的野心
7 . 1967年美苏两国在葛拉斯堡罗进行会谈,虽然在重大问题上分歧重重,但会谈达成了新的妥协。如在中东问题上,使中东继续保持着“不战不和”局面。双方决定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这一会谈
A.导致两国关系趋于紧张
B.维持了美苏两极格局
C.有利于解决地区性争端
D.推动多极化趋势出现
8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一定程度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2019-07-13更新 | 213次组卷 | 23卷引用:青海省格尔木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1974年,出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表明随着实力的增强,西欧
A.拒绝加入美国主导的北约
B.取代美国对苏联遏制的战略
C.敦促美国给予更大的经济援助
D.摆脱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局面
2019-06-2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帕尔默指出:“在1991年,一场几乎是不流血的革命在世界共产主义的心脏发生了,毁灭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果。”这里所指的是
A.苏联解体
B.欧盟的成立
C.东欧剧变
D.两德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