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3 道试题
1 . 按照“蒙巴顿”方案,巴基斯坦被划分为地理上相隔甚远且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差异巨大的两部分。1971年,印度通过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独立的孟加拉国的决议,并在得到苏联支持的情况下突袭巴基斯坦。不久,孟加拉国正式独立。材料可用于探究(     
A.南亚国家的冷战角遂B.殖民文化的残余影响
C.印度民族的独立进程D.局部战争的文化动因
2 . 1957年11月,12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在莫斯科举行会议,通过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共同纲领《莫斯科宣言》。1960年11月10日至12月1日,81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会议。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A.得益于苏联力量的强大B.带来了两大阵营的对立
C.促进了不结盟运动形成D.推动着多极化趋势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5年7月,埃及宣布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10月29日,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在美国和苏联的压力下,英法两国和以色列在11月 6 日宣布停火。美苏在此问题的态度(       
A.体现了美苏对抗关系的缓和B.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C.导致了资本主义阵营的解体D.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
4 . 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以来,法国不断投入大量兵力,甚至使用了狂轰滥炸等恐怖手段。直到1962年,法国戴高乐总统不得不调整政策,从阿尔及利亚的“死胡同”中脱身,赋予阿尔及利亚人民“自决”权并承认对方独立。据此推断,戴高乐调整政策主要是由于(     
A.非洲民族独立意识开始觉醒B.法国国内的反战呼声高涨
C.殖民体系衰落已成必然趋势D.帝国主义在非洲竞争加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二战后,为了有效开展对外宣传战,美苏双方先后创建了专门机构来负责策划、实施、协调和评估对外宣传战,向对方阵营发起了宣传攻势,试图以此击垮对方,赢得意识形态话语权。这说明(     
A.舆论宣传是最有效对抗手段B.舆论左右美苏争霸的结果
C.美苏争霸双方当前处于均势D.美苏都谙熟现代外交手段
2024-05-2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51971年被视为南斯拉夫第二次改革高潮。这个时期改革的重点是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主张取消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特别是取消对投资决策的控制。19677月,联邦议会通过关于外国人对南斯拉夫劳动组织投资法。该法规定,在合资企业中,外资可占49%的股份,必要时还可以提高。外国资方可以将属于自己的80%的利润汇走,余下的20%应投资南斯拉夫企业,外资所得利润的税率为35%。同时规定,外资不能在银行、保险、国内运输、贸易、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和科研部门投资。实际上,从1965年起,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国的资本已进入南斯拉夫的石油、汽车制造、制铝、水泥、木材、电信器材、水力发电、旅馆和旅游等行业。这一阶段的改革充分发挥了市场规律的作用,搞活了经济。但统计数据显示,19651969年,工业年均增长率明显低于19601965年,仅为5.31%。不少盲目投资引起国民经济各部门间比例失调,商品普遍涨价,失业人数增加。

——摘编自马细谱《南斯拉夫兴亡》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利用地理优势迈出了招商引资的步伐,中国香港和国外商人纷纷涌进特区办厂开公司。19801985年,深圳实际利用外资12.8亿元。与此同时,上海市向国务院建议邀请西方企业家到中国访问,商议采用合资的办法,共同经营,共担风险。一位来华参与合资谈判的德国人回忆道:“中国正以十分惊人的速度迈向市场经济,但它不可避免地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同时也缺少相应的法律和行政条件……”1979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企业法》。三年后,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允许外国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国投资被写进宪法,这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是首例。

——摘编自迟铭、季鲁明《简述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引进外资环境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斯拉夫“第二次改革高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和上海采取不同方式引进外资的原因,并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史经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冷战格局为原殖民地国家和其他受制于西方的落后国家走上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该学者意在强调冷战(       

A.导致殖民体系瓦解B.壮大社会主义阵营
C.促进第三世界成长D.加剧世界局势动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经济学家们在分析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原因时提供了两种解说,一个是油价暴涨,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及利润减少,引致商品价格上升同时经济放缓。另一个应该是(     
A.美苏冷战造成国际局势持续动荡B.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经济发展迟滞
C.政策不当使政府对经济过度管制D.二战使得资本主义经济持续低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48—1962年,美国安置的难民中,享受优先入境权的是:掌握美国急需技术的人才,或经济条件优越的资本家和商人等;美国公民和合法外侨的外籍双亲、配偶和未成年子女。这一难民政策(     
A.违背了人道主义原则B.提高了美国的科技水平
C.改变了美国外交策略D.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世纪50年代,日本政府制定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等政策文件,具体规定了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强调“经济高速发展与稳定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相结合”。这些政策的实施(     
A.缓解了“滞胀”危机的冲击B.摆脱了美国对日本的控制
C.实现了改善人民生活的目标D.增强了日本经济干预能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