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在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社会生产力都显著提高,其反映的主要现象是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人们越来越聪明
C.科技成果是不断探索的结果
D.社会阶级结构变化
2 . 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互联网的诞生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现代科技的发展
2019-06-16更新 | 228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4届天津蓟县马伸桥中学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3 . 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同任何其他的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国富论》


(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亚当·斯密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经济生活中应该处于什么地位?

材料二   1938年,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时说:“今天,国家正对没有特权的人进行保护,增加国民收入,并把此项收入更公平地分给各类生产者,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美国政府不仅承担起保证社会安全的全部工作,而且还要成为工业商业的参加者和创立者。”

——洛克《今日美国的问题》


(2)材料二表明罗斯福新政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什么变化?试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当代学者在评论二战后西方世界的国家和经济关系时说: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必须进行国家干预……资产阶级国家首先捍卫垄断资本的利益,与此同时它在解决资产阶级共同的阶级任务的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本国范围内,国家对社会生产进行调节的方式是个别垄断组织所办不到的。

——舍纳耶夫《今日西欧》


(3)材料三表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经济生活中充当了什么角色?这在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有哪些具体表现?发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机制……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和调整能力,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发挥政府作用,不是简单下达行政命令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

——《人民日报》2017年1月23日


(4)材料四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怎样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这一认识的依据。
2019-03-10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2018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下列说法中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的是(     )
①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②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促进农业、工业的发展
③“新经济”出现
④福利国家制度的逐步建立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B.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D.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2019-01-30更新 | 5167次组卷 | 78卷引用:2017年天津市第19中学高三复习文综考试历史部分
6 . 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2019-01-30更新 | 2451次组卷 | 40卷引用:天津市八校2017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2年英国政府制订了“吉尔伯特法”,规定:准许教区救济壮健的贫民而不强迫其进入济贫院,还要求济贫院管理人员为贫民在农场里找工作,如工资不够维生,就应该从济贫税里抽取补贴。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从1835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管理员不再是无薪俸的义务工作者,而由纳税人选举产生,领取工资。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济贫法案针对济贫对象出现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   德国的俾斯麦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该制度规定:围绕着劳动者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等方面的风险设置保险项目,并用以保障劳动者在遭遇这些事件时的基本生活;劳动者享有的劳动保险待遇水平与缴纳劳动保险费的多少和个人收入情况相联系;雇主与劳动者个人缴纳的劳动保险费形成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劳动保险基金,当劳动者遭遇保险事件时,享受相应的劳动保险待遇,劳动保险基金在受保成员之间调剂使用。

——摘编自《俾斯麦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2)依据材料二,概括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指出这一制度实施的意义。

材料三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之中。日益增多的福利支出使许多西方国家出现了巨大的财政“黑洞”;充裕的财政福利使一部分人只想索取不想奉献,违背了追求社会公平的初衷,导致了生产率的下降;沉重的福利负担使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竞争能力下降,也导致社会失业率居高不下。

——摘编自史柏年《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3)依据材料三,概括西方福利制度产生的弊端。

(4)综上,谈谈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有何启示?

2018-05-04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天津市部分区2018年高三质量调查试卷历史第二次模拟试题
8 . 对如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2017-08-04更新 | 2625次组卷 | 54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天津卷精编版)
9 . 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业和信息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美国经济结构发生这一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B.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C.凯恩斯主义盛行
D.知识经济的出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不能照抄材料)。

材料二1954年9月,全国人大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它正式确定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明确提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2)材料二中,1954年宪法在经济方面有何政策?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什么?试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历史原因。

材料三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具。

——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国有化的浪潮的原因有哪些?反映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有何变化?

(4)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谈谈你对上述问题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