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科学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面向社会生产需要的实际应用。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欧美主要国家出现了政府越来越多地参与科技活动的发展趋势。19世纪后期,美国建立了国家科学院,颁布了资助科技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莫里尔赠地法令》。但传统观念认为政府权力膨胀会不利于社会发展,国家应限于保护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这使国家科技职能的发展受到不少限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少数私人垄断资本控制了美国绝大部分科研设备和科研成果。但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政府科技体系,政府科技经费也相应大幅度增长。

——摘编自梁伟《美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政府作用》等

材料二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的科技投资表     单位:十亿美元

时间(年)联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国民生产总值比例(%)
19400.0799.70.07
19410.20124.50.16
19420.28157.90.18
19430.60191.60.31
19441.38210.10.66
19451.59211.90.75

——摘自经合组织《国家科学政策评论——美国》

材料三          1991—2001年部分国家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表

时间(年)
比重(%)
国家
199119931995199719992001
中国0.740.720.600.680.831.09
巴西0.640.480.69……0.871.05
印度0.85*0.860.77**0.67***0.86……
墨西哥……0.220.310.340.430.39
土耳其0.530.440.380.490.630.64*
美国2.722.522.512.582.652.74
日本2.942.832.902.842.963.07
英国2.022.051.951.811.871.86
法国2.372.402.312.222.182.23
德国2.522.332.252.292.442.51
加拿大1.601.701.721.681.822.02
意大利1.231.131.001.051.041.11
韩国1.922.222.502.692.472.92
新加坡1.091.151.491.902.10
:土耳其*2000年数据;印度*1990年数据,**1996年数据,***1998年数据。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科技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4)》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前期美国国家科技职能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科技投资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评析。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鼎革之际,中国社会经历了“海徙山移”的历史巨变,士人们开始对传统帝制时代的君主专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其中唐甄(16301704)以平等思想激烈地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主义,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上一位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平等问题的思想家。唐甄从人的自然生理角度论述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追求生存和发展是人天然的权利。他又提出“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及其不平也。此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人之生也,无不同也”。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建立新的君臣关系,批判社会贫富悬殊。在家庭伦理领域,唐甄提出“父母,一也:父之父母,母之父母,亦一也。男女,一也;男之子,女之子,亦一也”,主张夫妇之间应该“敬且和”。

——摘编自梁靖《唐甄的平等思想及其特色》

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黑人是最早和最热心斥责欧洲兴起法西斯主义的美国人”。据统计,截至1940年冬,美国75%的国防工业不接受黑人,即使到19413月,在17.5万名接受过国防工业生产培训的人中,也只有4600名黑人。二战使黑人看到了争取种族平等的希望,二战期间,美国国内各种关心种族权利的组织空前活跃。在大萧条中失业的黑人工人也终于因为战争再次找到工作,但是战争的结束也意味着这一切的结束。如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指出的那样,他们所受的待遇使美国白人大大丧失了人们的尊重。战争前后的经历刺激了黑人的民族意识、平等意识和寻求变革的渴望。二战期间黑人反种族歧视的斗争最终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为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

——摘编自燕青《浅析二战对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甄平等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美国黑人的平等意识与唐甄平等思想的共同诉求,并分别简评二者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美国向西欧和日本进行的经济扩张,必然引起同其他国家的矛盾和冲突,但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这种矛盾得到缓解。及至(20世纪)60年代,情况发生了变化,此时爆发的“冻鸡战”成为突出例子。最初是美国先提高地毯和玻璃的进口税,作为报复,欧洲经济共同体六国于19628月将美国冻鸡的进口税从每磅4.5美分提高到13美分,使美国冻鸡对共同市场的出口额猛降60%,接着又于19635月将所有家禽的进口税提高50%。而美国则提高了从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进口的卡车、酒类等商品的进口税。在此期间,美国为弥补在欧洲市场的损失,转而将冻鸡销往日本,但受到日本的抵制。19641月,日本政府将冻鸡的进口税从10%提高到20%。“冻鸡战”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后,到那时为止,西欧和美国之间发生的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的一次贸易摩擦。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60年代“冻鸡战”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冻鸡战”中采取的主要手段及其影响。
2022-02-28更新 | 2962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河北历史高考真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广泛地介入公民社会权利的保护过程,以此形成的公共政策构成了现代国家的核心制度。在这个意义上,现代国家也被称作“福利国家”。在发达国家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工人阶级相对于农民阶级,较早获得了福利保障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政治转型、经济危机与公民权利运动共同改造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为政府定义了新的角色。凯恩斯主义提倡政府积极干预市场,增加公共开支,创造就业,扩大福利分配。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与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实行政策转向,抛弃凯恩斯主义的遗产,转而拥抱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试图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大规模削减政府的公共福利开支,鼓励私人资本在福利分配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然而民主政治下的政党竞争诱使执政党通过增加公共福利开支,以赢得选举。

材料二   传统计划经济提供了全面的福利计划,政府与单位负责城市人口的福利分配,农村人口则主要依托集体组织。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转型以及人民公社的解体,改变了原有福利分配的基础与结构。2003年始,城市与农村地区逐步建立起由政府、市场和个人共同承担的福利制度,在城市建立与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公共医疗改革、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障、工伤保险等,在农村建立起农村大病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1999-2006年,国家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中西部地区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为脱贫致富创造基础条件。2006年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继续完善落后地区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大力度治理重点贫困区,运用财政资金大规模实施易地搬迁,为实现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谢岳《中国贫困治理的政治逻辑——兼论对西方福利国家理论的超越》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福利制度同中国福利制度的异同,并概括西方福利制度演变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福利制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前期纺织、采矿和冶金行业的发展,要求改进运输工具,蒸汽机车和铁路应运而生,轮船逐渐取代了帆船。交通运输迅速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工业革命向全球扩展。
第二次工业
革命时期
电力和内燃机逐渐代替蒸汽机,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运输费用。同时,以内燃机作为动力的汽车运输和飞机运输异军突起。从地面铁路、汽车,到水面轮船,再到空中的飞机,立体的运输体系逐渐完善。
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
人类对原子能的利用突飞猛进,原子能除了用于发电外,已经在海运中采用。交通动力飞跃发展,动力来源多样化。
21世纪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合各种交通运输手段的“大交通”已经成型,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摘编自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年英国工党执政后大力推行以国有化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1946年通过《民用航空业法》,将民航机和航空站收归国有,并成立了直属国家控制的三家航空公司。19471月政府又将海底电报和无线电报的各公司国有化。1945年先后将技术水平低、长期亏损,需要动用巨额的资金才能进行技术改造的煤炭、钢铁和电力工业部门国有化。194510月通过了《英格兰银行国有化法案》,以方便政府利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同时继续执行1944年保守党政府通过的教育法案,194611月颁布了《国民健康服务法》,使居民享受免费医疗。从1945年到1948年还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险制度。工党政府所实施的改革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因而受到英国人民的欢迎,许多人以为这就是一种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摘编自杜奇华《战后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的内外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党政府推行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工党政府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
2022-07-27更新 | 220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河北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许多领导人都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一种退却,以拯救苏维埃政权。正如列宁所强调,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对当时的苏俄来说,首要的任务应当是全力抓经济,为落后的俄国创造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摘编自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

材料二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

——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材料三   1979年撒切尔夫人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摒弃凯恩斯主义进而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人们通常称这副药方为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以滞胀经济为特征的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减少国家的过度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职能,缩小工会组织对经济事务的影响,减轻公司和私人的税收负担,削减政府过于庞大的公共开支。

——摘编自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后是如何实践凯恩斯主义理论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夫人做了哪些改革。其有何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业岗位多集中于纺织业和采掘业,虽然当时已经开始实行工厂制,但实际上工厂多而小,与之前的规模差异不是特别明显。如在1851年英国全国87000名雇主中,雇佣10人以下者达76000人,占总数的87%,雇佣50人以上者仅2000人,占总数的2.3%。小而散带来的用工不稳定问题,也是当时出现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实现了企业的规模化,新技术下的重化工业需要大资金大规模才能满足,大企业相较于之前能为工人提供更多相对稳定且多样化的岗位,这也使得专业化分工由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简单化向着复杂化演进。

——摘编自李智明《新工业革命时代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挑战与思考》

材料二   在采掘、冶炼、纺织、建筑、运输、电气、煤气等传统产业部门劳作的产业工人,被称为“蓝领”阶层。19731985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增加了近40%,而同期“蓝领”工人的人数却减少了大约500万。生产自动化的发展及知识密集型生产部门的,催生了主要从事自动化作业管理的操纵按钮的“灰领”工人以及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1980年,美国“白领”工人和“蓝领”工人的比例是5032。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出纳员、饭店旅馆的服务员、公共娱乐及卫生保健人员等不断增加,他们在整个就业人口中的比例,在美国,1950年就已经达到53.2%,1976年为65.7%。

——摘编自许平《当代西方国家社会分层变化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就业产生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工人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

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 1601 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科研组织与技术进步]

材料一   19世纪晚期,西方科技发展出现新趋势: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直接结合,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如德国西门子等;科学研究走上集体攻关道路,1873年德国“国立物理研究所”、1876年美国爱迪生实验室即在此背景下创立;各国大量创办理工学院和技工院校;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1901年,美国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颁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等

材料二   二战以来,科学研究出现一种新模式——“大科学”。它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尖端工程联系起来,以解决重大问题。“大科学”对资金、设备和跨学科要求更高,远超普通企业的承受能力,只能由大型企业或政府资助和组织。到1965年,美国国民收入的3%用于科学研发,科研资金的3/4来自政府。苏联也大致类似。二战以来,美苏在众多领域尤其是军用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大科学”日益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舞台。

——摘编自巴克勒《西方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科学研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晚期以来科学研究主体的变化及其影响。
2021-10-07更新 | 3311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北省泊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