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材料一   17世纪开始,随着王权的扩张,地方领主及其代表出席或主持村民会议的权利被进一步限制,君主政府不断加强对村官的控制。后来,严峻的社会经济形势造成乡村共同体公有财产的大量流失,人们参与管理乡村事务的热情普遍降低。作为共同体主要纳税人的部分村民则利用这一机会及其经济上的优势地位逐渐把持了乡村的政治权力,决议权从全体村民转移到村民“委员会”,带来乡村共同体内部权力机构性质的变化。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利用乡村共同体在近代早期所遭遇的经济困难,将其置于自己的“财政监护”之下。在掌握共同体经济命脉的同时,中央政府逐步实现了对这一地方政治单位的直接控制。

——摘编自熊芳芳《近代早期法国的乡村共同体与村民自治》

材料二   1620年秋天,一艘来自英国的名为“五月花号”的大帆船搭载着若干清教徒移民到北美新大陆。他们在上岸之前签署了《五月花公约》,宣称建立自治机关,自愿结为民众自治团体。他们长期扎根在北美乡郡,具有强烈的民主自由意识和丰富的地方自治和管理经验,逐渐形成基于自然法的市民社会雏形。在殖民地时代,英国对北美殖民地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侧重经济管理。各个乡镇任命自己的行政官员,规定自己的税则,征收并分配自己的税款。美国独立后,地方自治制度得到较为充分的实行。南北战争以后,州政府开始加强对市镇的控制,但遭到了居民的反对,居民以宪法为依据,开展“家乡自治”运动。

——整理自【法】托克维尔著《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三

时间治理重点治理主体
194019701)社区贫困
2)社区生活质量
1)政府(2)社区居民
197019901)就业机会
2)社区吸引投资能力
1)社区发展公司(2)社区居民
3)政府、各方机构和组织

——摘编自边防、吕斌《基于比较视角的美国、英国及日本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

主题二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材料四   我国经济已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并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建立于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已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社会保障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中国共产党坚持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的基本方针,逐步由“全部包揽”向“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转变,形成了由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所构成的新一代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有效的后勤保障。

——摘编自《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材料五   与高消费并行的是西方国家的高福利政策,这一政策最早可以上溯至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济贫法。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中,制定了一些社会保障政策。1932年,瑞典社会民主党首次提出“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改革政策。但福利国家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在欧美国家广泛实行,是在第世界大战以后,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北欧五国,最突出的是瑞典,其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它(福利政策)力图拉起一张社会保障的大网,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即使是最底层的人也可以生活下去,同时又搭起一架社会进步的阶梯,为人们提供向上进阶的可能。……国家不堪负担巨额公共开支,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下降,产品竞争力不强,中产阶级日益削弱,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些在欧美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被称作难以治愈的“瑞典病”,它是一种由福利国家政策而引发的现代社会病。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六   17世纪,英国气候寒冷,谷物歉收,流民增多。英国政府在1600年以来,多次颁布《荒政令》,平抑粮食销售价格,打击谷物商囤等投机行为。同时,政府还采用多种手段,如扩大耕地总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土地利用率和采用农业新技术发明等提高粮食生产。面对社会流民问题,英国政府通过《济贫法》,将济贫与惩贫相结合,明确政府在救济贫民方面的职责。1665年伦敦瘟疫期间,英国政府还出台了卫生立法,建立疫病医院,实行隔离防疫、城市清洁等,并加征了特别税。

——摘编自孙义飞《17世纪英国如何走出危机》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法国乡村共同体走向瓦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美大陆地方自治形成的背景,并分析地方自治对美国国家治理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1940-1990年美国社区治理的经验。
能力提升✱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一代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特点,并指出“瑞典病”的表现。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为度过17世纪的危机采取的举措。
历史纵横✱
(7)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社会救助的特点。
2023-10-0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18·选必一第18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 . 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
(2)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2021-08-20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背记练(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 科学引领发展,技术助力生活,科技史亟需全人类省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8世纪晚期,(英国)已经有了跃进的感觉。人力和畜力已经被机器和非动物的能源所代替或补充:煤、铁等产量大幅增加。促使这种变化的一个必要的杠杆,就是发明。……没有发明的话,就不可能在产量上实现那么巨大的增长。(但发明)很少直接受益于理论科学,而更多是得益于经验。此外,像1754年在英国成立的皇家工艺、制造业与商业奖励协会这样的团体,则把发明创造的精神纳入了有用的轨道。……发明家的社会背景很不相同,从水磨匠到牧师,应有尽有。

摘引自[英]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二 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电磁场方程……的发现和创立,使得电磁学理论日臻完善。19世纪6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汽轮机等等的相继发明和应用,无不建筑在此理论基础之上。

-引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美国在日本投掷的原子弹使远距离战胜敌人的梦想变为现实。不久,苏联也研制出了核弹,开启了核竞赛的危险游戏。20世纪50年代,一方面人们只在所谓的“代表战”(冷战时期的词汇)中进行“低强度”的战斗,另一方面美苏都加强核武器研制。1952年,美国研制出了第一枚比1945年原子弹威力还强1000倍的氢弹。一年后,苏联也制造出氢弹。60年代开始研制的弹道导弹最具毁灭性。为此,美苏还上演了一起惊心动魄的事件。70年代,双方都对对方持有的近万枚弹道导弹十分忌惮,因此建立了直接联系的热线,防止灾难发生。

-摘编自[西班牙]马尔瓦莱斯《从投石索到无人机:战争推动历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人类结束对水力、畜力和风力依赖的标志,概括18世纪英国发明成果不断涌现的原因。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列举意大利人马可尼在通信领域的成就。根据材料二,一句话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三中“代表战”及“惊心动魄的事件”名称。关于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利弊,众说纷纭,浪漫主义思潮的观点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三与所学,从人类向“距离”挑战的角度论证此观点。
2021-01-09更新 | 2504次组卷 | 17卷引用: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材料三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5080200
儿童津贴13.013.013.0
其他津贴50.130.10
纳税0-7.9-43.8
国民保险-4.5-7.2-18.0
实际收入108.6108.0151.2

——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四(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及主要的社会福利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变迁对我国有何启示。

2017-11-22更新 | 229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2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高二下·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5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一)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二)表现
印度
(1)特征:现代文化呈现出______特征
(2)具体表现:统治精英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基本价值取向。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宗教与政治分离,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同时,注重发扬印度传统文化,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_______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
新加坡、韩国
(1)特征:_____与西方文化结合
(2)具体表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同时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努力创造一种_________文化。
埃及
(1)特征:具有_____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_____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2)具体表现:_______为官方宗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________为官方语言,但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英语中的“埃及”一词,是从古希腊语演变而来的。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也有很大影响。
2024-03-06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选择性必修三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史料二   工党政府1945年上台后,把一些工业企业收归国有,付给原企业主巨额赔偿费,成立了有关公司的国家管理局,由政府任命董事,归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工党政府通过8个重要的国有化法令,对英国20%的工商行业进行了国家控制。1945年到1951年英国工党的经济政策,促进了英国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摘编自赵君《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经济政策研究(1945-1951)》

史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摘编自林毅夫《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同样重要》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2)据史料二指出,二战后初期英国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出台这些政策的背景。
(3)根据史料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前后两种经济体制的区别是什么?
2024-02-0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这些发明又被很快地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并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使用机器特别是瓦特的"蒸汽机"代替了原来使用风力、人力等自然性资源;机器的使用突破了原来对建造工厂的种种自然条件的限制,改变了工厂的空间布局;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扩展,一些大型的工厂遍布全国,生产率也不断提高。大批人口从东南乡村地区,流向新兴的西北工业城市,致使新兴的工业区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推动、“冷战”时期的美苏空间争夺、和平条件下的激烈而广泛的国际竞争、垄断资本对超额利润的追求等,都对高新技术的发展提出强烈的要求: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高新科技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维护国际和平、谋求人类共同利益、确保可持续发展等世界性重大问题的出现,也对技术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产生了影响。上述因素只是提供了必要条件或可能性,最直接的推动力还是现代科技创新体制的确立。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厂制度下英国工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技术革命兴起的背景及其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广泛地介入公民社会权利的保护过程,以此形成的公共政策构成了现代国家的核心制度。在这个意义上,现代国家也被称作“福利国家”。在发达国家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工人阶级相对于农民阶级,较早获得了福利保障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政治转型、经济危机与公民权利运动共同改造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为政府定义了新的角色。凯恩斯主义提倡政府积极干预市场,增加公共开支,创造就业,扩大福利分配。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与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实行政策转向,抛弃凯恩斯主义的遗产,转而拥抱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试图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大规模削减政府的公共福利开支,鼓励私人资本在福利分配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然而民主政治下的政党竞争诱使执政党通过增加公共福利开支,以赢得选举。

材料二   传统计划经济提供了全面的福利计划,政府与单位负责城市人口的福利分配,农村人口则主要依托集体组织。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转型以及人民公社的解体,改变了原有福利分配的基础与结构。2003年始,城市与农村地区逐步建立起由政府、市场和个人共同承担的福利制度,在城市建立与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公共医疗改革、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障、工伤保险等,在农村建立起农村大病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1999-2006年,国家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中西部地区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为脱贫致富创造基础条件。2006年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继续完善落后地区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大力度治理重点贫困区,运用财政资金大规模实施易地搬迁,为实现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谢岳《中国贫困治理的政治逻辑——兼论对西方福利国家理论的超越》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福利制度同中国福利制度的异同,并概括西方福利制度演变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福利制度。
9 . 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用以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引入社会保险的国家。19世纪80年代,俾斯麦为遏制工人运动,设立医疗保险、工伤事故保险、老年与伤残保险,开社会保障之先河,成为各国竞相效仿的典范。俾斯麦说: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任何一个有养老金的人,都会比那些没有这样期望的人更容易得到满足,更容易管理。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的经济奇迹时期,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扩张。20世纪70年代,德国陷入经济下滑,但其保障水平和保障支出水涨船高。德国着手进行改革,可以概括为:进行社保制度的结构性调整,如提高退休年龄;改革劳动力市场。降低劳动力成本,促进灵活就业;对社保资金征收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将国家的责任向社会伙伴和个体转移。

——据朱宇方《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德国福利国家制度变革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德国推行社会保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70年代德国社会保障改革的背景及影响?
20-21高二下·湖南·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比较发达,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却暴露了一些问题,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注重市场竞争和大投入背景下的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医疗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优势的获得和维持,而不是公民的医疗福利与公平。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美国
A.医疗体系具有清晰的霸权国家特征B.“自由、平等、人权”思想的虚伪性
C.医疗技术的创新受政治体制的束缚D.医疗科技创新成果与疫情防治脱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