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经济已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并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建立于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已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社会保障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中国共产党坚持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的基本方针,逐步由“全部包揽”向“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转变,形成了由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所构成的新一代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有效的后勤保障。

——摘编自《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材料二   与高消费并行的是西方国家的高福利政策,这一政策最早可以上溯至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济贫法。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中,制定了一些社会保障政策。1932年,瑞典社会民主党首次提出“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改革政策。但福利国家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在欧美国家广泛实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北欧五国,最突出的是瑞典,其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它(福利政策)力图拉起一张社会保障的大网,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即使是最底层的人也可以生活下去,同时又搭起一架社会进步的阶梯,为人们提供向上进阶的可能。……国家不堪负担巨额公共开支,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下降,产品竞争力不强,中产阶级日益削弱,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些在欧美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被称作难以治愈的“瑞典病”,它是一种由福利国家政策而引发的现代社会病。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一代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特点,并指出“瑞典病”的表现。
2023-08-28更新 | 20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每个人在他不违反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去竞争。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摘编自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一片混乱。1930年,美国纽约合众国银行宣告破产,造成国内银行倒闭风潮,并迅速蔓延到欧洲。由于德国冻结了英国的对德投资,其中多是法国和其他国家在英国的存款,引发债权人涌向英国银行提款,致使英国大量黄金外流。1931921日,英国被迫宣布停止现金支付,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制。英镑价格迅速跌落,英镑对美元的比值由四美元三十七分跌到三美元四十分。英镑贬值使英国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下降,刺激了出口,抑制了进口,抵制了美国的关税战。到1931年底,放弃金本位制的国家多达十五个,包括英帝国所属自治领及其成员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诸国及日本等国。

——摘编自崔树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国际经济战》

材料三   “经济计划化”,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进行综合性的调查,对协调和稳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通过采购订货和刺激消费……,保证了市场的稳定和扩大;同时通过国内干预和国际联合,调整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政策,降低关税和减少非关税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客观上不仅有利于扩大国内外市场,而且有助于提供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进程。

——摘编自梅宪宾《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


(1)概括材料一亚当·斯密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简析其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初国际金融秩序混乱的表现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计划化”的表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科技中心迄今发生五次大转移[注:古代中国一意大利(1540-1610-英国(1660~1730-法国(1770-1830)一德国(1810-1920)一美国(1920-至今)],共同推动了世界科技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各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兴衰缘由综合来看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影响,国家政策走向,是否具有良好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三方面因素,对我国未来科技发展之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捕编自杨明艳《世界科技中心转移规律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启示》


结合所学知识评论其中某一次世界科技中心的形成。(要求:内容要包括背景、表现、影响以及发生转移的原因)
2020-12-1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庞。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二 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1876 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联有“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样。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中华圣母”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42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
——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材料三 世界博览会主题概览
时间
主题
时间
主题
1933年
一个世纪的进步
1982年
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1935年
通过竞争获得和平
1984年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37年
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1985年
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1939年
明日新世界
1990年
人类与自然
1958年
科学、文明和人性
1998年
海洋:未来的财富
1962年
太空时代的人类
2000年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1964年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2005年
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1970年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2010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974年
无污染的进步
2015年
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世博会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1970年《尼克松总统关于扩大福利改革建议的声明》中指出: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家庭援助计划代表了近40年里我们在社会福利改革方面所作出的最广泛、最深远的努力。……家庭援助计划是以四个基本原则为基础的:鼓励工作和训练的强烈动机;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尊重个人的选择与家庭的责任;并且通过提高行政效率以博得纳税人的信任。由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该声明提出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经济“滞胀”
②过去的“援助计划”加大了政府财政负担
③尼克松建议扩大政府的公共福利开支
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有效缓解社会矛盾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4-05-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大选中,提出福利国家主张的工党大胜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丘吉尔和保守党,随后工党政府迅速推出以大规模国家干预为重要手段,以充分就业、福利国家、混合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政策。此后,保守党也承认国家干预和市场经济共存,支持充分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即“托利社会主义”。由此,两党政策大体一致,形成“共识政治”。英国经济政策也“重返”国家干预,英国也出现战后20年经济的“黄金时代”。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撒切尔为首的保守党政府提出必须打破“中央集权管理、官僚体制和干涉主义结合的政府风格”以及“包罗万象的政府措施”的口号,积极推动国企、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私有化,并鼓励小股东多而资本少的“大众资本主义”。在强化资本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废除了大批经济管制,开放市场竞争,取消价格、物价和最低工资的管制,鼓励金融自由化,给银行证券业大幅“松绑”,对企业和富人减税,以刺激投资的积极性。此外,撒切尔政府还改革行政,裁减大批政府雇员,削减包括福利、教育和科技等在内的公共开支。

这些在较大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不少中下层人民也因此生活压力增大和缺乏安全感,引发社会一定的不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英国“重返”国家干预政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政府经济政策转变的社会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府经济政策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甘地最大的功绩是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结束英国殖民统治,领导印度获得独立。种姓制度等级分明,管理严格。这种非暴力抵抗的传统在印度由来已久。甘地的学说受到西方非暴力思想和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但更主要还是源自本土深厚的文化积淀,例如印度传统宗教之一耆那教中的非暴力教义,因此甘地才有机会形成较为完整的非暴力不合作学说。另外,甘地还强调平等、牺牲、不占有、不记仇、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等各种美德。经过东西融合,作为充满宗教思维的新学说,如果只是说说,也就是老古董新包装。不过印度顽固的种姓制度却令甘地的学说继往开来,大有用武之地。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启发印度人民群众,宣传独立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向统治者乞求独立,只能是“与虎谋皮”!

——摘编自丁舟《圣人甘地,我们无需崇拜他》

材料二现代意义上的黑人民权运动,肇始于“一战”前后,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和美国迈入工业社会,自上世纪一零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经济大萧条”爆发,大量黑人从南部腹地涌入北部工业区、从乡村涌入城市,史称“黑人迁移运动”。这一运动引发了黑人种族意识的觉醒和争取民族权利的斗争:文化上,纽约哈莱姆区的黑人掀起了“哈莱姆文艺复兴”,一大批作家、诗人和艺术家及其作品涌现,现代黑人文化奠基;而在政治和社会领域,马库斯·加维领导的“加维运动”——号召“回到非洲”建立黑人自己的国家——成为了五六十年代黑人民权运动的先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朝鲜战争期间,由于有黑人参加作战,军队中取消了种族隔离制度,这一事实推动了国内黑人争取民权的斗争。1955年,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爆发反对公交汽车种族隔离政策的全面罢乘事件,而领导黑人进行罢乘的,便是在蒙哥马利市担任牧师的马丁·路德·金。1956年12月,美国最高法院宣布阿拉巴马州的种族隔离法律违反宪法。为了将民权事业向前推进,金在1957年建立了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

1959年,他还前往印度学习甘地的非暴力理念。至此,马丁·路德·金开始成为六十年代黑人民权运动,或者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旗帜。1963年肯尼迪总统发布了范围广泛的《平权法案》,其中要求在就业和就学方面不只局限于平等的原则,而应对黑人等少数民族提供优先考虑和机会,使得黑人和少数民族的处境得到了明显的实质性改善,这是美国民权运动史上又一件举足轻重的革命性之举。50、60年代黑人的民权运动与反抗斗争尽管从法律上清除了长期以来存在于美国社会方方面面的种族歧视与隔离,但却未能消灭美国社会中根深蒂固制度化的种族主义。

——摘编自《从非暴力抵抗到暴力革命:黑人民权运动的演化》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甘地学说的思想渊源,并简要评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2023-05-2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向全社会开放数据与技术,让不同阶层、性别、职业和不同教育背景的用户参与使用,让世界上不同民族、文化、价值观和专业的头脑献计献策,每一次用户访问,都是开放平台的一次调试和升级,头脑、数据与设备互动起来,人工智能技术才能不断提高。对以上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开源与共享是推进数字技术迭代更新的真正力量
B.共享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C.共享大大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D.信息技术极大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共享发展
2023-05-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马克思主义与妇女运动]

材料一   1792年英国妇女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出版了第一本女权主义理论著作《维护妇女权利》。1870年议会通过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已婚妇女财产法,保证妇女独立经营或工作所获得的经济收入,这是英国妇女通过斗争获得独立财产权的开始。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投资经营虽然很有限,但不仅发挥了在英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女性在公共领域的影响力。此外,纵观英国女权主义的发展,可以发现它同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保持了密切关系。女权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潘克赫斯特夫人(1858—1928,促成1918年英国妇女获得普选权)就是社会主义的信奉者之一。英国女权运动一直与工会运动相呼应,在获得妇女选举权之后,又在争取福利立法,同工同酬等方面继续合作。

——吴庆宏《论女权主义在英国的演进》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认为,家务劳动在氏族公社原属于社会劳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家庭和私有制,家务劳动逐渐脱离社会劳动,变成妇女在家庭内的专门工作。妇女解放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使妇女摆脱繁重的家务劳动,提出消灭私有制和家务劳动社会化。

现代西方女权主义的贡献在于:从思想上冲击了家务劳动纯属私人劳动的旧观念,对妇女的家务劳动给予新评价,肯定家务劳动的价值,提出家务劳动不应该是妇女专门的工作,就为提高主妇在家庭中的地位和男女平分家务劳动提出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此外还提出如女性教育、提高性别觉悟、生育自由、性平等和儿童社会化等理论,这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也大有裨益。

——王智海《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西方女权主义的联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妇女运动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西方女权主义对妇女地位认识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评价。
2023-05-0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社会记忆以及二战前和平主义思潮的盛行,使得一战期间英国政府“为了国王和国家而战”的口号失去吸引力。在二战前的和平主义运动中,经验丰富的政治家和数百万民众寄希望于国联来防止战争。英国对德宣战后,和平主义和绥靖主义思潮在英国仍有很大影响力。英国民众不再像一战时那样用欢呼声以及对军事荣耀的期待去迎接战争,相反,二战被视为一场人们缓慢接受的、不可避免的战争。政府与人民之间缺乏信任,政府的战争动员话语较少涉及人民。负责政府战时宣传的信息部由于机构庞杂、分工不明、人员业余等弊病,给人留下愚蠢且无能的负面印象。在此背景下,政府动员话语逐渐出现“人民战争”的转向。“人民战争”话语延续到战后初期英国的社会转型中。在1945年大选中,工党领导人艾德礼表示,“人民”在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牺牲,必须建立“人民的和平”即符合“人民”利益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工党最终赢得大选,映射出“人民战争”话语承载的价值理念在战后英国的社会吸引力,为战后英国共识政治的确立提供了基础。共识政治的基础主要包括混合经济、充分就业和福利国家。

——摘编自莫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民战争”话语的生成、传播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说明英国“人民战争”话语生成的历史背景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3-11-2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