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社区不仅是居住和休闲娱乐的地方,也是理想的工作空间。人们通过信息技术在社区内还可以享受到远程教育和医疗服务,以及网上购物、网上娱乐,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满足自身生活需求。材料意在说明信息技术的发展(     
A.促进了工业空间的重构B.丰富了城市居住空间新内涵
C.改变了经济发展的模式D.推动了民众娱乐方式的变革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个体家庭无力应对各种社会风险,客观上要求政府介入家庭领域。1917年,英国家庭津贴运动兴起。女权主义者和劳工妇女为实现家庭津贴计划的长期努力,使得家庭津贴成为20世纪2040年代各政党和社会人士聚焦的热点议题。1945615日,《家庭补贴法案》正式通过,该法令规定,为所有两个及以上子女的家庭提供每周5先令的家庭补贴。

——摘编自杨辉《挑战与变革:19171945年的英国家庭津贴运动》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进入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家庭政策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以应对挑战。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府大幅度削减福利支出,其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政府家庭政策的转变,譬如从“普遍性原则”向“选择性原则”的转变,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弱势的个人和家庭进行扶持;提倡国家责任与个人(家庭)责任的平衡,促进个人和家庭承担更加积极的义务与责任。进入20世纪90年代,布莱尔的工党政府提出社会政策的目标是鼓励人们主动地改变自己的处境,而不是仅仅依靠社会救济生活;政府不应该成为发放更多福利的家长式政府,而是要提供就业和教育以帮助人们自救的能动性政府。

——摘编自雷杰、张力炫、蔡天《英国家庭政策的历史发展及类型学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期以来英国家庭津贴运动兴起与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家庭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这个调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其次它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转变;最后,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并推动着社会的整体变革。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任一次科技革命 ,就材料涉及的三个层次展开说明。(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4 . 人工智能(AI)的应用,让机器代替人类进行单纯重复、危险和劳动条件恶劣的工作,既能减轻人类的劳动强度,又能避免发生工伤事故。这表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A.导致了技术工人的大量失业B.推动了新兴产业的产生
C.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安全D.提升了人类的智力水平
2023-02-1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联邦德国三大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变化(1993年为重新统一前的联邦德国各州数据)。促进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60年5.5%53.5%40.9%
1975年2.9%47.7%49.4%
1980年2.2%44.8%53%
1933年1.1%36.4%62.5%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B.福利国家制度的实施
C.新科技革命的推动D.知识经济的初露端倪
6 . 1945年,英国首相艾德礼上台后推行改革,使占国民总数10%的高收入者的财富在国民财富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由战前的38%下降到30%,与此同时,低收入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则提高5.6%。这反映了战后英国(     
A.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改变B.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C.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D.工人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同时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负责实施该法令。该法令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以避免盲目竞争导致生产过剩。1935年8月,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改变以往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实施“福利主义”试验。该法包括建立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废及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三个部分,规定年满65岁的退休工人,每月可获得10—85美元的养老金,所需资金一半由在职工人和雇主以保险费的形式交纳,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

——摘编自王斯德《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二战后英国工党上台,于1946年至1948年,通过了一系列法令来建立了“福利国家”。此后,英国逐渐形成了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其特点是全民保障,具有鲜明的普适性。但是,普适性原则与英国公民的普选权是联系在一起的,这就产生了另外一个怪圈。战后工党和保守党为了争取大选的胜利,在福利项目上互相攀比,花样翻新,致使历年的福利开支呈现只能上不能下的局面,财政支出不断增长。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矛盾逐渐激化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首先是经济发展的停滞;其次是旺盛的需求与缓慢发展的国内经济之间的矛盾使得进口不断增加;与此同时,英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不断降低,出口受挫。二战后的福利国家体制已难以为继。

——摘编自赵枫《西方福利国家危机与应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采取的社会保障措施,并分析这一时期美国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英国福利保障制度“难以为继”的原因,据此谈谈你对实施福利制度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两宋城市和城市文明的演变,我们简括为如下九点:1.居住里坊的瓦解,代之以开放式的街巷;3.严格管理的封闭式市肆,变为24小时营业的、开放式的商业街和小区;5.城市居民的户籍定为坊廓户,首次出现“城市居民”的概念;7开设了城市防火灭火的官方机构;8.重视对城市路旁与沿河地带种植花树等绿化措施;9.城墙改由石砌或铺以砖替代夯土墙,并且建有敌楼、箭楼和深邃的城沟。宫城仍是首都的中心。在各下级城市中,官署仍占有核心位置。

——《宋代:中国城市文明的高峰》(薛凤旋)

材料二   马克思指出:“在1847年到1864年间,仅仅由于害怕那些对‘上流人士’也决不留情的传染病,议会就制定了不下十项卫生警察法令,在某些城市,如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地,吓破了胆的资产阶级还通过他们的市政当局来进行干涉。不过,西蒙医生在他的1865年的报告中仍然大声疾呼:‘一般说来,这些灾祸在英国还没有控制住’。”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病”及其初步治理》(高德步)

20世纪60—70年代,由于主要的经济命脉掌握在国家手中,莫美等国的市政运营惨淡,社会分化进一步加深。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大幅削减公共开支,积极推进公共部门的私有化,导致政府对社区服务的投入急剧萎缩。当政府把大片的城市开发一股脑交给一个开发商时,开发商就成了“城市运营商”。

——《新自由主义城市治理理论的批判性反思》(吴晓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城市治理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20世纪70—80年代与l9世纪英国市政管理的差异,并简析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治理的认识。
9 . 1999年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京东、苏宁易购等自营式电商企业相继诞生;2012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网购市场;2018年的“双11”不仅是购物狂欢节,承载更多的是观念的更新。这说明
A.中国引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新趋势
B.互联网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C.电子商务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
D.网络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
10 . 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互联网的诞生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现代科技的发展
2019-06-16更新 | 227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南孟津县一中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