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变革资产阶级所有制,变革产生资本主义的根源的小私有制。现在这种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1956927日)

材料二   1945年到1970年间,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国国内的政治形态。新政给美国社会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们包括联邦政府权力和重要性的急剧上升,工会组织作为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崛起,开始考虑对少数民族尤其是美国黑人的权益。美国政治中的新政传统在民主党当政时期-1948年杜鲁门和1960年约翰·肯尼迪、1964年约翰逊时期得到加强。即使是在1952年和1956年共和党总统艾森豪威尔当政时期,也没有改变新政的基本方针。艾森豪威尔说:“如果哪个政党试图废除社会保险,取消劳工法案,那你们就不可能在我们的政治历史上再听到这个党派的声音。”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各发生了哪些变化?两国的变化有何共同点?
(2)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调整。概述两国的调整措施,并分析其调整的原因。
2 .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对亚洲的渗透可上溯到13世纪中期,教皇英诺森四世和法国的路易九世派遣一些……教士到中亚大可汗宫廷中布道。1294年,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了17年之后回到欧洲……马可·波罗游历的故事,激起了欧洲的好奇心和商业欲望。蒙古人将亚洲和东欧联为一体曾便利了此种商业交往。但是,如我们曾经谈到过的,帖木儿掠夺性的征服和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越来越阻隔了此种交往。土耳其人并非有意损害贸易,而是他们没有能力促进贸易。

——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

国家行业

邮政

电站

煤炭工业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英国

100

100

100

100

75

加拿大

100

100

私有

75

75

法国

100

100

100

100

75

联邦德国

100

75

50

100

100

日本

100

私有

私有

75

25

美国

100

25

私有

25

私有

——岳麓书社《历史必修11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下半期英国就业人口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3 . 下图是英国1938—1999年政府开支占GDP的百分比变化情况,有关开支占比变化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1938—1950年呈上升趋势,这与世界性经济危机有关
B.1950—1973年呈上升趋势,是因为英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1973—1999年呈下降趋势,是因为英国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D.1973—1999年呈下降趋势,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后不同程度增加政府公共开支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概况
16世纪 近代科学产生,天文学革命,近代物理学诞生。近代科学革命是从意大利开始的,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伽利略就是意大利人。
17世纪 牛顿的方法论集中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这一时期,英国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吉尔伯特、哈维、牛顿等科学大师都是英国人。
18世纪与理论科学研究无关的技术发明多数发生在英国,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科学—技术相互加速的循环机制。同时,启蒙运动使近代科学精神在法国广为传播,大革命中诞生的民主政制认识到科学的进步意义,从而使法国一跃取代英国成为欧洲科学强国。
19世纪自然科学形成空前严密和可靠的知识体系。进化、发展的观念进入自然科学理论之中。从1851年到190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上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6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德国占202项,德国已居明显领先地位。德国科技领先地位一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
20世纪理论科学经历一系列革命,以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在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均发生重大理论变革。信息时代到来。二战后,许多欧洲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美国,极大地推动美国理论科学的发展。此时的美国,借着它在两次世界大战积攒下来的庞大经济实力,由联邦出巨资支持基础理论研究,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头号科技强国。

——摘编自吴国盛主编《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轨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3)围绕世界科技中心转移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5 . 货币是反映经济状况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象征——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铸币技术难题。工业革命给已经实行金本位制的英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使其成为经济发展领先国家和外国融资的主要来源国。这都促使其他国家设法与英国开展贸易并从英国引进资本。到19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纷纷实施金本位制,最终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摘编自[]巴里·埃森格林《资本全球化》

材料二 西方尤其是美国在衰落,而之前所有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是在美国主导下确立起来的。美国的衰落就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虽然不一定是要去美国化,但至少要淡化美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新兴国家的崛起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提出了需求。当然,全世界都十分明白,美国主导权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导权的易手,事实上,任何单一的国家都无法取代美国的地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只能在多层次的主体间开展多层次的博弈。

——摘编自《关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建立。
(2)根据材料二,归纳当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之前所有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与当今中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方面主张的不同方面.(说明:只列关键词,无需展开)
2023-04-08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的态度,认为政府没有义务帮助穷人们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应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对于美国政府“介入社会福利事业”的结果或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欧洲各国以此为蓝本建立了济贫制度B.德国因此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
C.使美国最终确立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D.使西方社会实现了社会公平和公正
2023-02-14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舟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六十一条   在本宪法公布之后,在全帝国内,应立刻全部采行普鲁士的军事立法……

——摘自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材料二:明治天皇于1889年2月11日公布,次年11月29日施行。共7章76条,主要内容为:

   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帝国议会分贵族院和众议院,贵族院由皇族、华族和敕选议员组成,众议院由公选议员组成。

   内阁由天皇任命的总理大臣和国务大臣组成,其对天皇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十一   天皇统率陆海军。

十二   天皇规定陆海军之编制及常备兵额……

——摘自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帝国宪法》和《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德意志帝国宪法》对德国和世界带来的影响。
(3)二战后,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德日两国迅速崛起,请分析两国迅速崛起的共同原因和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2022-07-2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

材料二:整个20世纪的发展从许多方面强化了全球化的进程。例如,飞机和无线电加快了通讯、交通的速度。但20世纪90年代对全球化的重新关注真正地反映了几个新的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致力于更多的自由市场安排、更少的国家干预,这就为外国投资和生产扩展到其他地区开拓了新的机会。

——迈克·亚达斯、彼得·斯蒂恩等著《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2)根据材料二说明是推动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2011至2018中美日国内生产总值柱状图


——《中外历史纲要》上


(3)指出材料三中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022-07-0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动。许多事情处于草创时期,既没有现成的答案, 也缺乏成熟的经验。它的基本格局一旦确定下来,对中国日后的发展就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回头来 看,可以惊奇地发现,当年作出的那些重大决策是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它的影响不仅在今天让人能强烈地感受到,并且还将延续到将来。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

材料二 到1945年时,维持欧洲的殖民帝国实际上已经不可能了……帝国主义不再是可行的或是受人尊敬的了……能够揭示这一时期东欧和西欧鸿沟的最好东西莫过干此……西欧最大成功在其经济领域。1948 年后西欧经济复苏的速度和规模在欧洲历史上前所未有,除日本外的世界任何地方都无法与之相比。它是 如此的不可预料和成就辉煌,以致历史学家们很难就其原因达成共识。

——摘编自(英)诺曼·戴维斯《欧洲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政治形态和思想文化形态转型的视角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西欧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说明这一时期西欧与新中国发展道路的差异性。
2023-01-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国内妨碍经济发展的旧政策法规逐渐消除,但在对外贸易中,小皮特等多届政府未革除重商主义,如对粮食等数百种进口物品征收高关税。1846年,英国废除了《谷物法》,不久又废除了《航海条例》,且对大多数商品取消关税。英国成为第一个自由贸易大国,确立了经济自由主义。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二   19世纪90年代末起,英国积极推动帝国内部的特惠贸易措施。最早采取的优惠形式是,殖民地单方面降低对英国出口的关税,到一战时,迫于殖民地的压力,英国开始给予互惠安排。1915年通过的"马克科纳关税"和一战后颁布的"产业保护关税"都歧视帝国外的贸易。

——摘编自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

材料三   1937年,英局乌干达殖民当局为发展近代纺织业而申请关税保护时,英国殖民事务部一位助理部长居然认为,"东非人的食指和大拇指太大、太笨拙,无法操作棉纺织机器"。在英国政府眼里,殖民地的任何工业化都是"不公平竞争",从鞋类到啤酒的英国生产商也向政府“写去愤怒的信函,要求获得针对殖民地‘不公平’竞争的保护”。

——摘编自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一反保守主义的稳重传统,态势激进,提出必须打破"中央集权管理官僚体制和干涉主义结合的政府风格"和"包罗万象的政府措施"。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二、三中“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内容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新内涵,并简评其作用。
2023-01-12更新 | 207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