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济贫法制度的根本缺点是,它以救贫为主,而不是以预防贫困为主。济贫法制度下的任何救济都是在贫困成为一种事实以后方才提供,而不是在可能出现贫困之前提供,以便防止贫困。因此,济贫法制度从根本上说不可能有效地解决贫困问题,尤其是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社会问题愈发复杂,贫困的原因更加多样化、社会化,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以救济为主的济贫法制度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需要。1870-1914年,英国的社会问题类型复杂、程度严重,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贫困问题只是其中的一种社会问题,失业问题、健康问题、老龄化问题的严重程度绝不亚于贫困问题。这些社会问题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各种社会问题本身的影响愈发明显。济贫法制度陷入困境之中。

——摘编自杨山鸽《后福利国家背景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材料二   社会福利国家模式变迁的历史比较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指导思想

社会民主主义

新保守主义

第三条道路

经济理论

凯恩斯主义

新自由主义

吸收新自由主义某些做法

国家干预

混合经济

私有化程度高

新的混合经济

社会福利

全面而广泛

不同程度削减

积极的社会福利

就业状况

以充分就业为目标

把劳动力抛向市场

以社会投资(教育、培训等)促进就业

社会关系

劳资合作、社会团结

劳资对立、社会问题突出

新的合作包容型社会关系

贫富差距

较小

财政负担

较大


(1)根据材料一,分析1870—1914年英国济贫法制度陷入困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福利国家模式的前两个阶段对应的历史时期,谈谈对福利国家模式的认识。
2024-03-2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世纪初,围绕“如何解释中国,英国人该如何和中国人做生意”这一问题,英国“自由贸易派”认为:十三行不怎么热衷进口西方商品,不代表中国市场对西方商品完全不感兴趣,因为在正式贸易以外,还存在大量的走私贸易;中国人实际上是和英国人一样喜欢经商;清朝政府恐惧汉族人与外国交流,妨碍清朝人进一步接受西方产品的就是清朝官方的法令和制度;从历史上来看,沙皇俄国打通与清朝之间的贸易大门,靠的是展示武力而后谈判。所以要促使清朝改变贸易政策,最好的办法是强硬手段。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先后通过了《1974年贸易改革法》《1979年贸易协定法》《综合贸易和竞争力法》(1988年),宣布美国的贸易政策由“自由贸易”逐渐转变为“公平贸易”。这些法案赋予总统以动用各种手段来反对“非公平贸易”的权力,包括因贸易逆差问题、劳工权利问题、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原因向其他国家发起报复性贸易制裁。在具体适用层面表现为,美国指认他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如何侵害本国利益,并据此附以相应“救济”措施。与此同时,当美国的贸易政策与国际法冲突时,美国政府公然声明法律冲突之下以美国国内法为准。对“公平贸易”政策的青睐逐渐超越党争,在美国高层政客中达成共识。

——摘编自朱洁《美国的“公平”贸易,真的公平吗?》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评析这一时期英国“自由贸易派”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调整贸易政策的背景,并谈谈你对美国“公平贸易”政策的认识。
3 . 劳动中的人

材料一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问世。他认为所有这些简化和便利了工作的机械发明,本质上是源于分工。约翰·温奇库姆建立了一个作坊(1564年),200名织工集中在一间又长又宽的屋子里,使用200架织机,200名学徒帮忙,100名妇女梳理羊毛,200名少女运转线杆的纺车。捡选羊毛的工作由150名儿童来完成。呢绒一经织成,即交到50名剪毛工人和80名整理工人手里。这个作坊还有一个雇佣20名工人的漂洗作坊和一个雇佣40名工人的染坊。监督者的作用就是使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合理化”。这一过程包括了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和想方设法去考核每一单位的投入产出,以及如何有效的进行要素组合,其结果是鼓励了技术创新,导致了组织创新。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福雷德里克·泰勒出生于宾州的一个富裕家庭,其“科学管理”方法出现在美国不是偶然的。他将生产过程分解为工序,然后对每一个工序中工人的劳动动作和时间进行研究,进而根据专门化的原则设计工人的动作和机器的功能。智力被驱逐出了车间和工厂,在那儿只留下没有大脑的臂膀和适应钢铁装置的肌肉装置。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尽管泰勒制受到劳工组织的反对,但是仍然被迅速推广开来。

材料三   1979年,全世界有1万台工业机器人,其中3000台在美国,法国有150台。

“合并者”是一种焊接机器人,它样子像一只螳螂。它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他腾空机器,而后归位,为下一个汽车做准备、它一小时能经手110辆汽车,它永不疲劳,它永不抗议,它永不缺勤……当然,它也不买车……

——叙述者为一名法国汽车制造厂的工人


(1)概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与《科学管理原理》两部著作的问世背景,归纳斯密与泰勒关于生产管理理论的相同之处。
(2)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对“劳动中的人”的变化进行解读。
2022-04-02更新 | 375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高考临考信息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5—18世纪中期在欧洲流行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一七七六年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中抨击了重商主义,他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明的经济政策。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废弃了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

—努松著《重商主义经济学》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材料三袁志刚在《从里根新政看中国未来的经济改革》,中指出:如果我们讨论克林顿时期的经济繁荣,则不得不提到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里根新政。因为克林顿时期的美国新经济正是里根新政在九十年代经济政策上的延续和私人经济的继续发展。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经济已经被凯恩斯主义统治了四十余年。经过长期的需求管理,美国经济拥有一个庞大的政府,并随时遭受其看似合理的管制和调控。可是,长期的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并没有带来良好的经济表现,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美国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同时上升的滞胀情况。尽管如此,战后开始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丝毫也没有减弱。

1981年里根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在当前的危机下,政府并不是解决我们问题的办法,而正是问题本身。”其“经济复兴”计划概括地说,就是“三砍一稳”,即大砍联邦预算开支,大砍个人与企业的税率,大砍政府下达给企业的各种规章条例,以及要求制定一项稳定的货币政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经济思想中政府作用的主要差异;概括它们对不同时期的英国发展分别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欧洲国家的经济结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归纳里根经济改革的背景;并分析里根政府与罗斯福政府在解决经济危机策略上的发展性变化。

2018-02-21更新 | 84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广泛地介入公民社会权利的保护过程,以此形成的公共政策构成了现代国家的核心制度。在这个意义上,现代国家也被称作“福利国家”。在发达国家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工人阶级相对于农民阶级,较早获得了福利保障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政治转型、经济危机与公民权利运动共同改造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为政府定义了新的角色。凯恩斯主义提倡政府积极干预市场,增加公共开支,创造就业,扩大福利分配。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与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实行政策转向,抛弃凯恩斯主义的遗产,转而拥抱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试图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大规模削减政府的公共福利开支,鼓励私人资本在福利分配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然而民主政治下的政党竞争诱使执政党通过增加公共福利开支,以赢得选举。

材料二   传统计划经济提供了全面的福利计划,政府与单位负责城市人口的福利分配,农村人口则主要依托集体组织。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转型以及人民公社的解体,改变了原有福利分配的基础与结构。2003年始,城市与农村地区逐步建立起由政府、市场和个人共同承担的福利制度,在城市建立与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公共医疗改革、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障、工伤保险等,在农村建立起农村大病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1999-2006年,国家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中西部地区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为脱贫致富创造基础条件。2006年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继续完善落后地区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大力度治理重点贫困区,运用财政资金大规模实施易地搬迁,为实现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谢岳《中国贫困治理的政治逻辑——兼论对西方福利国家理论的超越》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福利制度同中国福利制度的异同,并概括西方福利制度演变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福利制度。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社会学家w.茨阿波夫提出,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是一种“特殊性”,他们对全球不具有普遍意义,不是众多国家可以模仿的路径。他说“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并不是只有一条,而且道路还不是直线,是渐进的,对于后进国家来说也不只有一条卓有成效的实现转型的道路。”虽然后发国家还可以从西方学到许多东西,但是现代化并不意味着美国化和西方化,各个国家都应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曹诏根《论“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您对材料观点的认识,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新边疆”是美国民主党总统肯尼迪的施政纲领。五十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缓慢,贫困问题严重,黑人运动逐步高涨;……这些因素迫使美国采取新的对策。

1960年7月15日,肯尼迪在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说中,提出了“新边疆”的口号。肯尼迪在1961年1月室誓就任前后,着手制订“新边疆”的施政纲领。“新边疆”包括内政和外交两个方面。内政方面,实行双重利率即降低长期利率、提高短期利率的有限廉价货币政策,采纳“新经济学”的减税主张,实行长期赤字财政政策;制定和实施太空探索和登月计划;实施老年医疗保险,提出解决种族隔离的民权法等。在对外政策方面,推行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把大规模报复战略转变为灵活反应战略;建立“和平队”:制造侵略古巴的猪湾事件,组织“争取进步联盟”,加强对拉美的控制;提出“宏图计划”,试图将西欧纳入以美国为主体的大西洋共同体之中。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肯尼迪提出“新边疆”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肯尼迪的内外政策。

2018-03-1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A)
2024·河北·一模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英、法、美等国推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20世纪30年代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从而也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改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法国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措施是:加强通过国有化手段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辅之以资本主义的计划化,确定发展目标,努力促使经济增长;摆脱法国对美国及马歇尔计划援助的影响,面向欧洲市场,努力联合欧洲国家发展共同市场,扩大贸易出口,建立独立的民族经济;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有力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重视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发展,工业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并举。

——选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国家之所以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面对“20世纪30年代巨大的摆动”美国与德日选择的不同方式和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二战结束后法国逐渐形成的经济运行模式。对于“确定发展目标”和“面向欧洲市场”的意向,法国政府制定了怎样的发展方针,采取了怎样的举措?
2024-01-13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河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9 . 【知识生产与知识危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 世纪,在个别王室成员和贵族的私人庇护下,英国有识之士开始质疑教会垄断的经院哲学和神学体系,研究文学、艺术和历史等世俗学问,以业余或兼职方式传播“新学”。16世纪,英国教区牧师收入锐减,传统教育衰落,引发知识危机,在早期资产者的资助下,“新学”群体组织了“古物学会”和“格雷欣学院”等学术研究机构,以推动各种新知识的生产和传播。

——摘编自张乃和《英国现代知识生产机制的形成》

材料二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知识危机”,又被称为“实证主义反叛”,最迅速发生在哲学领域,新的哲学理论在1914年之后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物理是对正统理论颠覆最显著的领域,无论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形成于1927年)正确与否,但已经在更广泛的意义上重创了确定性。在一个接一个领域里,自认客观的声明逐一遭受怀疑,对普遍规律和使用方法的信任也遇到相同的危机。历史学和社会学里也有相似的辩论,探讨自身学科领域的科学性。

——摘编自【英】彼得·伯克《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维基百科》

(1)根据材料一,概括15—16世纪英国知识生产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上半叶西方“知识危机”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诱发“知识危机”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加坡于1991年开始连续出台实施国家科技发展5年规划以来,目前已进入第7轮。2001年,新加坡政府投资85亿美元,打造世界级科技商务研发中心——“经壹科技城”(One North)项目,重点研究领域是生物医疗、咨询传媒和信息通信。“One     North”已发展成为一个汇聚科研精英和创新人才的科技平台,有近5万名员工,400余家领先企业和环球机构、超过700家起步公司、16个公共研究机构,以及5所企业大学或学院。根据《2022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新加坡吸引和赋能人才的能力排名亚洲第一位、全球第二位。新加坡400余家跨国公司拥有10万余名外籍高端人才,3万余名信息与通讯专业技术人才中约有30%来自国外,高等院校中近40%的教师为外国人。为鼓励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于2008年启动“概念验证资助计划”,在该计划支持下,涌现出内窥镜机器人、纳米颗粒的疾病诊断技术等众多突破性成果。新加坡总理亲自领导的研究、创新与企业理事会,宏观制定产业科技创新领域发展方向……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邀请知名企业家、投资人和研究人员做演讲,激发大众创新创业热情。政府还设立了1亿新元国家青年基金,以支持有创新精神的青年。2018年以来,新加坡被敲定并签署了2项超大自由贸易协定,分别是《欧盟—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摘编自王建美《新加坡科技创新实践与经验启示》

材料二   2021年9月,国家发改委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十四五”规划》(简称《规划》)。《规划》中指出,到2025年,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明显增强,努力成为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的重要策源地,科技创新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 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为203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奠定坚实基础,为提升上海“五个中心”能级和城市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撑。

——摘编自王道军《逐条解读上海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22条意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科技创新迅猛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围绕“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谈谈你的合理建议。
2024-05-0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