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是一国发展之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全球工业10

——40的概况及特征


工业体系概况特征
工业1.018世纪60年代一19世纪中期,通过水力和蒸汽机实现机械化生产。经济社会从农业、手工业转型为工业及机械制造下的经济发展模式机械制造
工业2.019世纪后半期一20世纪初,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实现电力驱动的大规模生产,零部件生产与产品装配分离,开创了产品批量生产模式。电气化、自动化
工业3.020世纪70年代后,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机器逐渐替代人类作业,接管了相当比例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电子信息化
工业4.0始于2010年,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化使人类步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数字化以及基于信息通讯技术的模块集成,将形成一个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模式。只能创造和制造

材料二   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资本家为了追寻更高的利润和在竞争中取胜,逐渐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制衣、廉价电子产品、玩具等)转移到了更具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国内制造业投资被对外直接投资赶超,制造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生产率止步不前,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下降,“去工业化”还加剧社会贫富分化和对立,中产阶级日益萎缩。为此部分人士提出“再工业化”要求恢复和提高制造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2009年奥巴马政府上台伊始,就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再工业化”的综合性举措,大力推进美国制造业的振兴。特朗普政府进一步推动美国“再工业化”,提出“展开公平的双边贸易协定谈判以让工作和工业重返美国。”

——余功德、黄建安《美国“再工业化”的国家安全含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前三次全球工业化的共同点。
(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二,指出特朗普政府“再工业化”提出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2019-04-23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天津市九校联考2019届高三历史试题
2 . 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同任何其他的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国富论》


(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亚当·斯密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经济生活中应该处于什么地位?

材料二   1938年,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时说:“今天,国家正对没有特权的人进行保护,增加国民收入,并把此项收入更公平地分给各类生产者,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美国政府不仅承担起保证社会安全的全部工作,而且还要成为工业商业的参加者和创立者。”

——洛克《今日美国的问题》


(2)材料二表明罗斯福新政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什么变化?试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当代学者在评论二战后西方世界的国家和经济关系时说: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必须进行国家干预……资产阶级国家首先捍卫垄断资本的利益,与此同时它在解决资产阶级共同的阶级任务的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本国范围内,国家对社会生产进行调节的方式是个别垄断组织所办不到的。

——舍纳耶夫《今日西欧》


(3)材料三表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经济生活中充当了什么角色?这在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有哪些具体表现?发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机制……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和调整能力,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发挥政府作用,不是简单下达行政命令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

——《人民日报》2017年1月23日


(4)材料四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怎样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这一认识的依据。
2019-03-10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2018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口信号灯连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 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探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2019-01-30更新 | 3334次组卷 | 42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3届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35年初,罗斯福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

主要派别对新政的认识认识的史实依据(措施)
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激进的左派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多数民众新政提高弱势群体地位,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一一摘编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布林克利《美国史》等

(1)结合所学,在材料一表格中▲位置,举出两个史实(措施)来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你如何认识材料一中罗斯福新政受到不同评价的原因?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的性质和作用,对此问题,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对于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它虽然使美国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但并未达到经济复兴、充分就业。真正中止这次危机的是战争,美国大发战争横财,才使危机结束的。

——摘自曹玉秀《罗斯福新政的经济学浅析》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释“真正中止这次危机的是战争”的理由。

材料三

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再分配式的、保护主义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虽然经济上往往不大成功,但政治上却颇受欢迎:往往立竿见影,不但有一个清晰的行动主体,而且其政策往往指向一些集中的、直接的、阶层性或行业性的受益者,这些受益者可以立刻成为这些政策的政治同盟军。

——摘自刘瑜《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罗斯福新政“是政治上的成功”?

(4)综上,你认为评判一场社会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有哪些?

2018-05-18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18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2年英国政府制订了“吉尔伯特法”,规定:准许教区救济壮健的贫民而不强迫其进入济贫院,还要求济贫院管理人员为贫民在农场里找工作,如工资不够维生,就应该从济贫税里抽取补贴。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从1835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管理员不再是无薪俸的义务工作者,而由纳税人选举产生,领取工资。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济贫法案针对济贫对象出现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   德国的俾斯麦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该制度规定:围绕着劳动者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等方面的风险设置保险项目,并用以保障劳动者在遭遇这些事件时的基本生活;劳动者享有的劳动保险待遇水平与缴纳劳动保险费的多少和个人收入情况相联系;雇主与劳动者个人缴纳的劳动保险费形成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劳动保险基金,当劳动者遭遇保险事件时,享受相应的劳动保险待遇,劳动保险基金在受保成员之间调剂使用。

——摘编自《俾斯麦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2)依据材料二,概括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指出这一制度实施的意义。

材料三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之中。日益增多的福利支出使许多西方国家出现了巨大的财政“黑洞”;充裕的财政福利使一部分人只想索取不想奉献,违背了追求社会公平的初衷,导致了生产率的下降;沉重的福利负担使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竞争能力下降,也导致社会失业率居高不下。

——摘编自史柏年《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3)依据材料三,概括西方福利制度产生的弊端。

(4)综上,谈谈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有何启示?

2018-05-04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天津市部分区2018年高三质量调查试卷历史第二次模拟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部分)不同周期平均年失业率(%)

美国英国德国(西德)
1891~1907年91.72.2
1908~1914年114.63.1
1915~1921年103.22.6
1922~1932年1513.716.3
1933~1939年3114.612
1950~1959年4.31.25
1960~1969年4.62.00.8
1970~1979年7.45.32.5
1980~1988年8.510.38.1

资料来源:柯斯津:《劳动经济学》,工人出版社1956年版第30页;《基础经济理论探索》,1989年第5期,第2-5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二战后初期英国失业率状况的主要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导致20世纪30年代、70年代欧美国家失业率增加的各自原因及应对措施。

(3)综上,谈谈国家应如何有效应对失业问题。

2018-03-1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划时代著作《国富论》,批判了以往主张对商业活动采取限制与专利权的过时的重商主义。之后还有大卫李嘉图等人也提出了经济新主张,他们的学说被(反对者)赋予“自由放任”称号。他们的基本观点认为,存在着一个自主的经济关系世界,独立于政府或政治。这就是自由市场的世界,它本身受着一定的“自然法则”,如供求规律的制约。……工业家们由于“政治经济学”的出现而增强了对未来的信念。

﹣﹣摘编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自由放任学说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工业家们由于政治经济学的出现而增强了对未来的信念”?
材料二   在大危机之后的30年代,凯恩斯主义获得了主流地位,统治了经济世界几十年,一直到80年代才被人们所怀疑。为什么凯恩斯主义能够成为主流?简单的说就是,凯恩斯主义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依据:需求不足,市场失灵,解决的办法就是政府去介入市场,增加需求,从而使经济从萧条中走出来。

﹣﹣张维迎《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主义获得了主流地位,统治了经济世界几十年的原因。
关键环节题组:解答历史材料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   西欧六国在建立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共同体时,它们邀请英国参加进来,但却被英国拒绝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英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降到第五位,增长率直线下降。欧共体六国之间由于互减关税,实行了人员、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其经济迅猛发展,远非英国所能比。美国对欧洲的投资的重点也转向欧共体。法国打算把欧共体变成一个经济政治共同体的想法更让英国寝食难安。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的均势政策也失去了存在的依据。……1961年9月英国正式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

﹣﹣摘编自刘亚轩《论冷战时的英国与欧共体》


(3)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对欧洲联合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18-03-0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不能照抄材料)。

材料二1954年9月,全国人大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它正式确定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明确提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2)材料二中,1954年宪法在经济方面有何政策?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什么?试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历史原因。

材料三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具。

——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国有化的浪潮的原因有哪些?反映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有何变化?

(4)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谈谈你对上述问题的认识?

9 . 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少,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泰坦尼克号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比如航行过程中不断传输的电报,是利用电流交替地通电和切断产生不同的信号,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目的的新工具;再比如船上的电话、电灯、无线电通讯,都让航海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船和船,船和陆地之间不再遥远。泰坦尼克号在撞上冰山后,就曾利用无线电讯息向周围船只求救。

——《纪念泰坦尼克号遇难100周年》

材料二   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这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

在郭文珺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气手枪金牌之后,一则郭文珺拿金牌寻父的消息便迅速走红于媒体和网络——24岁的陕西姑娘郭文珺向人们吐露了她的秘密:她要用金牌作为寻人启事,寻找离别9年的爸爸,这一消息引发了众多热心网友启“人肉搜索”。关实,这一消息并不是郭文珺提出或授权的,媒体的误读使得郭文珺及其长辈、亲友陷入巨大尴尬,也令家人的那份痛再次加剧。郭文珺的母亲和不少网友事后通过各种方式表示希望广大网友停止这种“人肉搜索”。

有同学通过手机上网谈梦想、话未来,融矛盾、叙友谊,但还有些同学上网发牢骚、转假帖,极个别同学甚至荒废学业,沉迷于《王者荣耀》等虚拟世界之中。

(1)写出材料一中在“泰坦尼克”上所体现的科技成果,并简述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回答互联网给人们带来哪些影响。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3.5%,英国3.0%,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等。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从1973年11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1975年底,达1850万人。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7.4%,日本18.9%,联邦德国12.7%,法国26%,英国19.1%,意大利24.6%.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1)材料一反映了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及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不同。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试分析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为何不能解决“滞胀”问题。

(3)综上,你对经济政策及经济理论有何认识?

2017-08-04更新 | 2081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天津卷精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