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23-24高三下·安徽·阶段练习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世纪初,围绕“如何解释中国,英国人该如何和中国人做生意”这一问题,英国“自由贸易派”认为:十三行不怎么热衷进口西方商品,不代表中国市场对西方商品完全不感兴趣,因为在正式贸易以外,还存在大量的走私贸易;中国人实际上是和英国人一样喜欢经商;清朝政府恐惧汉族人与外国交流,妨碍清朝人进一步接受西方产品的就是清朝官方的法令和制度;从历史上来看,沙皇俄国打通与清朝之间的贸易大门,靠的是展示武力而后谈判。所以要促使清朝改变贸易政策,最好的办法是强硬手段。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先后通过了《1974年贸易改革法》《1979年贸易协定法》《综合贸易和竞争力法》(1988年),宣布美国的贸易政策由“自由贸易”逐渐转变为“公平贸易”。这些法案赋予总统以动用各种手段来反对“非公平贸易”的权力,包括因贸易逆差问题、劳工权利问题、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原因向其他国家发起报复性贸易制裁。在具体适用层面表现为,美国指认他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如何侵害本国利益,并据此附以相应“救济”措施。与此同时,当美国的贸易政策与国际法冲突时,美国政府公然声明法律冲突之下以美国国内法为准。对“公平贸易”政策的青睐逐渐超越党争,在美国高层政客中达成共识。

——摘编自朱洁《美国的“公平”贸易,真的公平吗?》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评析这一时期英国“自由贸易派”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调整贸易政策的背景,并谈谈你对美国“公平贸易”政策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波峰、波谷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最大值、最小值,一般为正值、负值。落差是一个周期内波峰与波谷的差值,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幅度,通过综合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经济周期的波峰、波谷、落差可以明显看出经济波动的剧烈与平缓状况。总的来说,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以前更加温和,有的学者称之为“被烫过了的曲线”(如图3)。



1886- -2002 年美国GDP增长率波动

——摘编自【英】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等

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经济发展速度年递增16%;19171940年,国民收入增长了814%,年均增长率高达9.6%,而同期美国GNP只增长了68%,年均增长率只为2.3%。1981198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工业产值、农业产值、投资额、社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3.2%、3.6%、1.0%、3.7%、2.7%,19861990年分别为1.8%、2.6%、0.5%、0.3%、2.0%,1990年分别为-4%、-1.2%、-2.3%、-19%、-3%。

——摘编自杨荣、季正矩《经济建设的成败与苏联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1917—1940年苏美两国经济均出现增长的相似因素,并对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周期波动为“被烫过了的曲线”进行解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1—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的态势及其原因。
3 .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一种十分密切的对应关系,即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进程由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民人所屯聚者,谓之村;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将防通者,谓之镇;亦有不设官而称镇……城市则是有着更加多元、开放特质的人类聚落,城市作为一个不同于乡村的聚合体,具有经济角色、政治角色、文化角色和流通角色四种职能。

——整编自周大鸣《文化转型的视角》

材料二:近代天津城市变化


   

1739年                       1903年               1917年

注:①修建在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的天津卫城;②紫竹林商业中心;③大胡同商业中心;④经济中心;⑤政治中心

——据张秀芹、洪再生《近代天津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材料三:

随着城市人口上升,人口密度加大,过度拥挤不可避免。供水和排污能力不足所造成的问题,更加剧了城市拥挤的后果,导致1848—1849年、1854年以及1866年的霍乱大流行。此外,人口身高、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实际收入情况等统计数据表明,人们的生活总体水平并没有随着主要工业部门的飞速增长同步提升。19世纪40年代的爱尔兰大饥荒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则表明,政府在应对危机方面的能力有明显的不足。

——引自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四:

二战后部分国家的经济数据表

国家类型

国家

时期

平均经济增长率(%)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德国

1950—1970

10+

日本

1955—1972

8.8

韩国

1960—2000

10+

社会主义国家

东欧各国

1960—1980

5—6

中国

1978—2018

9.5

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印度

1991—2018

7.3

巴西

1968—1973

11.2

——根据(奥地利)鲁道夫·希法亭《人类经济万年史》等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人类居住环境演变的三个阶段。指出其中最后一个阶段居住环境的主要含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天津城市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城市化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中提及的其中一类国家,围绕“二战后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这一主题加以简要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论证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7-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5年,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要消灭商品经济”。1921年,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我们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退向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边丽冉《论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到1950年,西德已经超过战前德国的生产水平,而到1958年,它更是成为西欧头号工业国。法国、意大利和其他西欧国家也经历了“经济奇迹”。从1948年到1974年全球衰退开始的二十五年间,西欧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间断增长。西欧人享受着繁荣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欧洲人后来把这段时期称为“白银的50年代”和“黄金的60年代”;法国人也有所谓“光辉的三十年”的说法。英国经济受老工业部门和丧失海外市场的拖累,因而落在其他国家后面,但它的增长速度也快过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年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经济思想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列宁在农业、工业、贸易、分配是如何“后退”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所有制结构和经济体制上有何改变?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繁荣的原因。
2023-06-2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货币是反映经济状况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象征——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铸币技术难题。工业革命给已经实行金本位制的英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使其成为经济发展领先国家和外国融资的主要来源国。这都促使其他国家设法与英国开展贸易并从英国引进资本。到19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纷纷实施金本位制,最终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摘编自[]巴里·埃森格林《资本全球化》

材料二 西方尤其是美国在衰落,而之前所有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是在美国主导下确立起来的。美国的衰落就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虽然不一定是要去美国化,但至少要淡化美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新兴国家的崛起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提出了需求。当然,全世界都十分明白,美国主导权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导权的易手,事实上,任何单一的国家都无法取代美国的地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只能在多层次的主体间开展多层次的博弈。

——摘编自《关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建立。
(2)根据材料二,归纳当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之前所有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与当今中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方面主张的不同方面.(说明:只列关键词,无需展开)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概况
16世纪 近代科学产生,天文学革命,近代物理学诞生。近代科学革命是从意大利开始的,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伽利略就是意大利人。
17世纪 牛顿的方法论集中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这一时期,英国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吉尔伯特、哈维、牛顿等科学大师都是英国人。
18世纪与理论科学研究无关的技术发明多数发生在英国,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科学—技术相互加速的循环机制。同时,启蒙运动使近代科学精神在法国广为传播,大革命中诞生的民主政制认识到科学的进步意义,从而使法国一跃取代英国成为欧洲科学强国。
19世纪自然科学形成空前严密和可靠的知识体系。进化、发展的观念进入自然科学理论之中。从1851年到190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上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6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德国占202项,德国已居明显领先地位。德国科技领先地位一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
20世纪理论科学经历一系列革命,以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在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均发生重大理论变革。信息时代到来。二战后,许多欧洲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美国,极大地推动美国理论科学的发展。此时的美国,借着它在两次世界大战积攒下来的庞大经济实力,由联邦出巨资支持基础理论研究,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头号科技强国。

——摘编自吴国盛主编《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轨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3)围绕世界科技中心转移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每个人在他不违反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去竞争。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摘编自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一片混乱。1930年,美国纽约合众国银行宣告破产,造成国内银行倒闭风潮,并迅速蔓延到欧洲。由于德国冻结了英国的对德投资,其中多是法国和其他国家在英国的存款,引发债权人涌向英国银行提款,致使英国大量黄金外流。1931921日,英国被迫宣布停止现金支付,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制。英镑价格迅速跌落,英镑对美元的比值由四美元三十七分跌到三美元四十分。英镑贬值使英国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下降,刺激了出口,抑制了进口,抵制了美国的关税战。到1931年底,放弃金本位制的国家多达十五个,包括英帝国所属自治领及其成员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诸国及日本等国。

——摘编自崔树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国际经济战》

材料三   “经济计划化”,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进行综合性的调查,对协调和稳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通过采购订货和刺激消费……,保证了市场的稳定和扩大;同时通过国内干预和国际联合,调整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政策,降低关税和减少非关税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客观上不仅有利于扩大国内外市场,而且有助于提供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进程。

——摘编自梅宪宾《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


(1)概括材料一亚当·斯密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简析其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初国际金融秩序混乱的表现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计划化”的表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造纸术传播示意图

图二工业革命成果扩展示意图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标志性科技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1945

美国

原子弹爆炸

1969

美国

“阿波罗11号”登月

1946

美国

电子计算机诞生

1972

美国

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57

苏联

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97

美国

克隆羊“多莉”诞生


(1)材料一图一、图二所反映的科技及传播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一分析世界科技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结合各中心经济水平指出,这种转移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科技改革的决定、条例内容(摘编)

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

科研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要与企业之间协作和联合,加强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

关于扩大科学技术研究机构自主权的暂行条例(1986年)

科研机构在保证国家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向社会承接各种科技任务。根据科研机构的性质,采取合同制、基金制和包干制管理形式,合理应用国家科研经费,多途径开辟经费来源。

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1995年)

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新型科技体制。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部署信息技术、节能技术、新药创制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发展路径以及建设若干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大学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发机构。

——摘编自侯波《新中国70年科技发展改革的历程和经验》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技改革的特点,并说明科技改革的意义。
2023-02-1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9 .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瓦特             图二 蒸汽机             图三 法拉第               图四电磁感应实验

材料二   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

材料三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邀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

材料四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航空航天技术飞速发展,神舟系列、嫦娥系列相继进入太空。


(1)有人认为,从生产力角度看,材料一中的两位科学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以来高科技是如何改变人类的劳动方式的?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2023-01-0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战争和科技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代通信和交通工具的发明缩短了世界各地间的距离,战争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同时,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武器的发明,坦克、飞机、远程大炮等大大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使得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说明科技与战争的关系。

材料二   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得以实现。1957年,苏联发射了历史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创造了宇航事业伟大的开端。1961年,苏联发射了“东方一号”载人飞船,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美国奋起直追,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摘自《宇宙探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对太空研究不断深入的原因和表现。

材料三   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9557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指出宣言所表达的核心思想。
2023-01-0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六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