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法国实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经济虽快速发展但政府赤字严重;1986年,右翼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新上台的希拉克政府开始国有企业私营化改革。到1991年底,政府通过市场公开拍卖和市场外交易共出售了65家大型国有企业。1993年政府又以股权向公开资本市场开放的方式将21个国企集团民营化。保留下来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能源、科技、基础经济等核心部门。2004年法国成立了国家参股局,制定了《国家参股局和国家参股企业关系的治理规则》,明确了参股局作为国家股东与出资企业的权利义务关系。即既要保证企业经营自主权,又要采取适当的经济杠杆手段参与管理,行使国家所拥有的控股权。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等

材料二   1984年,中国城市经济体制全面改革拉开序幕。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政府在企业管理中大大减少了国家指令性计划,增加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比重;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发展必要的个体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逐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强调明晰产权,完善科学管理。21世纪以来,股份制改革成为国企改革的新趋势。

——摘编自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改革国有企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法国有企业改革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法两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启示。
2024-06-0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仿真演练(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8年英国建立了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简称NHS),开始对全国医院进行国有化改革。英国公立医院的开支主要由国家税收承担,政府拨款对公立医院的医疗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医疗服务不再具有市场性质,“让每个人都可以立即得到所需的任何医疗服务”。在此背景下,医院就诊人次增幅明显。改革前,英国的医生多为自由职业者,他们在经营私人诊所的同时,为医院提供兼职服务。利益上的驱动让医生倾向于到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从业,出现医生分布不均的现象。改革后的医生成为国家公职人员,由国家实行统一的薪资标准,并按照区域内医院的需求,对专科医生进行统一分配。医院国有化改革带动了英国人口健康水平的显著提升,但也存在“过度医疗”等问题,因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的公立医院又进行重组并引入了市场机制。

——摘编自白爽《1948年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的影响及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
2024-05-13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顿官刚编译《西方笔的变迁史》等

笔的演进(如图)蕴含着影响人类技术创新的诸多因素。请提炼出其中一个因素,并围绕该因素,选择其他的生产生活工具进行阐释。(要求:选择某一个或某一类生产生活工具均可,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0年代,越来越多的外国科学家涌入美国。受原子弹研制计划的影响,美国政府建立了6个国家实验室。1947—1969年,在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国家航空航天局、国防部等机构的资助下,政府委托高校、研究院、企业等组织兴建了74所国家实验室。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凭借超一流的硬件条件与科研团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学家。1970年代,人们认为科学进步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作用有限,掀起了质疑国家实验室的浪潮,到1981年国家实验室仅剩下34个。从1982年到1991年,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增加到40个。在持续加强军事科技研究的同时,政府推动国家实验室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卫生健康、生态环境、能源再生的研究中。

——据李阳《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克服科研资金不足的困难,依托高校等科研力量,组建了我国首批国家实验室,取得了一批领先世界水平的成果。1998年以后,国务院提出“培育国际一流实验室”“实行理事会管理制度”“吸引、聚集和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等目标,仅在2012年就投入16000余亿元,启动筹建了一大批国家试点实验室。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科研基地布局中存在的交叉重复、功能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我国开始对国家实验室进行优化整合,国家实验室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型综合型研究基地。

——据苏熹《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为主导——中国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历程述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中期美国建设“国家实验室”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建设“国家实验室”的不同之处。分析我国建设“国家实验室”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在“国家实验室”建设中国家发挥的重要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美国成立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加强对科技创新基础研发领域的直接投资。二战后到1977年前后,联邦投入占到美国总体研发投入的50%以上,其中国防研究和开发投资总额逐年增长,在1961年达到了70.7%的高峰。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美国采取市场化手段,鼓励不同规模企业、大学等通过市场化模式参与科技创新,到1987年前后企业研发投入超过联邦投入。到90年代的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已经将国防领域的联邦研发投入比例压缩至1980年代中期的1/21/3,90年代的五年增长率为零或者减少。克林顿政府着力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奥巴马政府对美国科技创新作了全面战略部署,加大创新投入,强化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实施金融财税优惠和瞄准先进制造等关键领域。

——摘编自王开阳,徐峰《二战后主要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模式比较及我国发展对策》

材料二   1956年新中国颁布了成立以来的第一个科技规划,简称《十二年规划》,其指导方针是“重点发展,迎头赶上”。在内容上,《十二年规划》从13个方面提出了57项重大科学技术任务、616个中心问题,从中进一步综合提出了12个重点任务。《规划》还对中国科研工作的体制、现有人才的使用方针、培养干部的大体计划和分配比例、科学研究机构设置的原则等做了一般性的规定。1960年,中共中央委员会在《十二年规划》的基础上,制定《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其指导思想是:“动员和组织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迅速壮大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在重要的急需的方面,掌握60年代的科学技术,力求在接近和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道路上,实现大跃进。”

——摘编自曹希敬、袁志彬、《新中国成立70年来重要科技政策盘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科技发展模式的演变,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我国科技发展规划有何特点
(3)面对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综合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2024-02-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社会保障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始于俾斯麦执政时期。德国统一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高涨,俾斯麦政权在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也积极促进工人的福利,改革社会弊端。面对日益迫切的社会保障需求,德皇威廉一世于188111月发布诏书,要求“最大限度的保障需要帮助的人”,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构想。在俾斯麦的推动下,议会先后通过了《工人医疗保险法》《事故保险法》和《养老保险法》。

——摘编自李愚昊《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简述》

材料二   1946年英国通过《国家保险法》,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或者说“从出生到死亡”的社会保险项目,投保人在怀孕、疾病、工伤、失业、妇女丧偶、退休、死亡时都可以申请得到补助。另外,新生婴儿和儿童受教育时期,也可以获得补助金。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的“福利国家”制度也日渐成为社会各个群体批判指责的对象。面对质疑,加拿大各界也开始将研究的重点指向对本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行评估和反思。而真正的转变则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马尔罗尼执政时代。加拿大费雷泽研究所经济学家迈克尔·沃克认为,当时对加拿大失业政策的批评是有道理的,“我们对人们成为失业者支出得太多”。

——摘编自马啸《二战后加拿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实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并分析其对英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拿大“真正的转变则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原因。
2024-02-10更新 | 12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4年,英国设置济贫院,主要由政府承担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物资救济工作。“二战”后,英国议会通过以《国民保险法》为核心的一系列保障社会福利的法案,重视老年人的物质保障和精神健康。同时,加快私人养老金建设,发挥个人、国家、社会等多种力量的作用,使英国养老制度逐步得到完善。进入21世纪后,英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

——摘编自赵小妹《中英文化差异在养老问题上的体现》等

材料二   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概括英国养老救济政策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特点。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受政治经济变革和思想文化递嬗的影响与推动,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慈善事业呈现出新的气象和变化。戊戌时期,通都大邑里遍立的不缠足会、禁烟会等组织,其实都或多或少地带有慈善公益性质。到了民国,最终出现了规模庞大且名目繁多的慈善团体和机构。慈善事业以赈灾救荒、施医赠药等多种形式,救助了大量灾民,让他们饥有所食、病有所医,而不至于铤而走险,危害社会。

——摘编自周秋光等《近代慈善事业与中国东南社会变迁(1895—1949)》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上台,里根经济学在美国获得了巨大成功。三年内,个人所得税税率分别削减5%、10%、10%,同时降低遗产税和赠与税税率。据统计,1974-2014美国慈善捐款总额增加十倍。根据税法规定,对慈善组织的捐赠可以得到税收减免……由于历史原因,基督教乐善好施的倡导和富人原罪的说法,深深印刻在了美国人民的思想里。参与慈善,不仅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快乐和道德上的满足感,还可以为后代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认可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需要与关怀弱势群体的改良主义平衡。

——摘编自陶冶、陈斌《美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历史、原因及启示》

材料三   从第三次分配的角度看“基础性制度安排”,就是要求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条例等制度,给予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以利益激励、价值引导和道德奖赏,引导人们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诸如捐赠、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等形式的第三次分配。

——孙春晨《第三次分配彰显道德之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慈善机构发展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20世纪80—90年代美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发展慈善事业的积极意义。
2023-09-2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进入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450年之后的300年间,西方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农业社会,但它的商业已经非常活跃,其制造业也处于持续发展的状态。政府权力扩展,信仰发生了变化。科学开始成为西方社会知识生活的核心,这在人类各个社会的发展历史上尚属首次。

——皮特·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50年后300年间西方社会发生的主要变化。

材料二   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多数新发明的机器对于家庭生产来说都太大、太昂贵了,因此集中生产成为必然。《国富论》一书以别针工厂为例说明新的生产制度,“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在工厂,经理还可以制定严格的劳动纪律进行监督。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厂生产的突出特点。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表

经济部门

年份(年)

美国

联邦德国

农业

1950

12.2%

23.2%

1990

2.8%

5.1%

工业

1950

34.7%

42.2%

1990

25.8%

40.5%

服务业

1950

48.9%

42.4%

1990

71.4%

54.4%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0—1990年美国、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概况及其原因。
2023-09-16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适应性测试(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