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英国建立济贫制度,以教区为单位实行救济。1911年,自由党制定《国民保险法》以缓解济贫制度带来的危机。具体做法是国家出面组织社会保障,具体操作者是各种社会团体。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很小。1946年福利覆盖范围扩大到全体国民,并由国家承担社会保障的一切责任。后来历届政府不断加以补充完善,国民的生活标准不断提高。为维护福利制度的运作,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税收也越来越高。当支付福利制度的资金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定比例时,就会形成一种阻力,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发展。杜鲁门时期颁布了提高最低工资限额的法令,政府的福利开支也从1927年的25亿美元上升到1960年的970亿美元。1964年,总统约翰逊宣称“无条件地向美国贫困开战”。国会通过了《经济机会法案》,设立经济机会局,组建服务志愿队,为穷人改善居住条件、健康及教育提供支持。约翰逊时期美国财政赤字平均每年增长10%左右。然而,福利国家的覆盖面过广,使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基础——努力的人会变得富有,懒惰的人将承受苦难发生动摇,导致人们缺乏努力工作的动机,经济增长放缓。美国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情况也并没有因福利覆盖范围的扩大而明显改变。

——摘编自刘守旭《1973年—1975年美国滞胀危机成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福利国家发展历程体现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福利国家存在的问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当时美国大街小巷流传一首歌谣:“牛奶白白被倒掉,玉米当作木柴烧。富人发疯去上吊,穷人饿得嗷嗷叫”。

材料二   罗斯福在谈到他的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革命的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材料三   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

材料四   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停滞或下降,通货膨胀严重的局面。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2)材料二中“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指什么? “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如何理解?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经济理论?这一理论的局限性是?
(4)吸取大危机的教训,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对经济进行了调整,其调整产生了什么影响?针对材料四的现象政府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
2022-08-1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2022-08-11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风起云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成果有(     
①电子计算机的发明②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③内燃机的创制④空间技术的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5 .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西方国家一方面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加剧。为应对这一局面,西方国家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支持民权运动发展B.建立“福利国家”
C.改革社会保障制度D.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6 . 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写道:“以美国为中心的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本的流动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领土范畴,而是更多地表现出超地域的全球网络特征,在这种条件下,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已不再需要以有形的殖民地为前 提。”该学者意在说明,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之一是(     
A.二战后各殖民地的民族民主意识开始觉醒B.二战后工业新发展超越了殖民主义旧形式
C.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D.二战后民族自决和废除殖民主义成为共识
7 .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系列新变化,其中“福利国家”的建立是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下列关于“福利国家”的描述错误的是(     
A.这是国家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的重要形式
B.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公民享受公共福利
C.其实质是战后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
D.其建立缓解了社会矛盾,实现了社会公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若干新变化,在社会结构方面,产生了一个庞大而相对稳定的“中间阶层”(又称“中等收入群体”)。这一“阶层”的形成(     
A.利于缓解贫富两极对立B.推动了福利国家的建立
C.表明资产阶级逐渐分化D.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9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二战结束后维护国际金融秩序稳定的重要力量。其成立时各国认缴资金的份额决定了该国在这一组织的发言权,而作为二战后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美国,认缴的“会员费”远超其他国家。据此可知,二战后初期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A.致力于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B.成为维护美元霸权地位的工具
C.推动了国际贸易民主化的实现D.为各国提供了宏观调控的杠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

科学中心国家转移成就
第一个意大利
1504~1610年)
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伽利略奠定(地面)近代力学的基础
第二个英国
1660~1750年)
第一次转移实现了以牛顿《原理》(1687)发表为标志的第一次科学大综合,发生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第三个法国
1760~1840年)
第二次转移创办了一系列新的军事院校、医学院校、技工学校和一些新的大学;改造巴黎科学院,使院士们成了真正的职业科学家。此外,还形成了集中型科学组织
第四个德国
1875~1920年)
第三次转移实现了第二次科学理论的大综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特性开始显现,科技、工业和社会发展的互动更加明显
第五个美国
1920年至今)
第四次转移以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以电子技术广泛运用为标志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的策源地

——摘编自曾国屏《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


从上表中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严密)
2022-08-06更新 | 40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