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杰弗逊出任第三任美国总统期间,他的政府首次组织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察计划,为科学活动拔专款,承认科学研究的自主性,尊重科学家。美国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工厂中心实验室”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科学家跳出了纯科学的圈子,从大学实验室走出来到企业工作,寻找科学应用于技术的道路。在18601914年间,美国的科学活动已向组织起来的集体形式发展。1915年美国国会批准建立了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这是政府建立的第一个军事研究机构。1940年,罗斯福总统在参战前夕大カ动员国家的科学技术资源,为此采取一系列集中化的组织措施,先后组建了国家国防委员会和科学研究与发展局,战后美国的工业和大学系统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们成了美国两支巨大的科学技术研究系统。

——据夏源《国外科技体制的历史演变》整理

材料二19704月,勃列日涅夫第一次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苏联通过组建科学生产联合公司的形式,对科技进步实行统一计划领导,消除了研究和采用新技术各阶段的裂痕,缩短”科研生产”周期。19797月通过的新决议规定,所有工业部门都要在部一级建立科技发展统一基金,基金的来源由企业和联合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利润提成建立。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进步提出了改革科研体制,加速科技进步的措施。为了迅速发展信息业和计算机生产,苏联设立国家计算技术和信息学委员会,综合、协调地加速发展计算机生产和信息业;调整科研机构的设置,建立跨部门科学技术综合体,下放某些科研和设计机构的领导权,精简科研机构。

——据宁健强《苏联科技体制的发展及其改革》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展科技事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因。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从美国、苏联推进科技事业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认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从1954年起在哈萨克、西伯利亚,乌拉尔河、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实行大规模的垦荒。……1954-1960年,先后开垦四千多万公顷荒地。这期间全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50%以上,其中1/3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但由于经营和管理不善,加上粗放耕作,到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就呈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便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材料三西方学者把戈尔巴乔夫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纳为三点……其二,他在经济改革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决策失误。其三……根本没有跨越体制转换的门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利用资本主义”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指的是什么政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2)材料二中赫鲁晓夫为解决粮食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认识。

(3)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4)根据材料三,指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2018-07-28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九姑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下学期必修二历史期末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830日,麦克阿瑟以盟军最高统帅名义进驻日本,其制定并实施了包括解除武装、惩办战犯等一整套“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改革,如基本人权、议会制度、和平经济等,以清除军国主义对日本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大力压制体现军国主义及侵略精神的制度。……194810月,美国国家委员会通过《关于美国对日政策的建议》,主张美国政府缓和惩办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政策,复兴日本经济。美国政府接受了该建议,此后的日本顺利踏上了美国的同盟战车,逐渐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基石。

——摘编自《中等大国的战略选择-以日本为例》

材料二   战后初期,按当时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看法,由人民民主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过渡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这种人民民主道路基本上反映了东欧各国的实际,而且有很大的包容性,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经过政治经济改革,多种所有制并存且互相竞争,各民主党派组成联合政权,团结了最大多数人。到1947年前后,东欧各国的经济已经达到或接近战前的水平,政治民主也呈现勃勃生机。然而,随着冷战的爆发,苏联迅速放弃了允许东欧国家自主探索民族化道路的政策,要求这些国家完全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体制。

——摘编自《前东欧国家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初期日本改革的背景,并简析美国对日政策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初期东欧人民民主道路的特点。
2023-07-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对传统理论和体制发出了严峻挑战,建立起了受国家政权领导但又为国家服务的特殊的“资本主义”,并且为小生产者的存在正名:农业上,每一户的粮食税额取决于它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多打粮就能多得粮食,因此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在这一政策下,农民可以把多余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去出卖,这就打开了市场的大门,为商品的流转、商品经济的恢复和活跃创造了条件。此外,这一政策还改变了内战后期产品的免贵分配,允许商品买卖合并实行按技术高低、贡献大小付酬。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材料二   斯大林往往打着列宁旗号,大量地引证列宁的话,实际上斯大林与列宁的联系是非本质的。斯大林主义是背离列宁的思想的。在军事共产主义结束后,列宁强调把全国视为一个合作社,向社会主义过渡是长期的,并且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过渡形式,而斯大林对苏联体制进行了彻底改革。《消息报》评论员鲍文认为,需要彻底改革的斯大林模式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经济过程中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法,这也对此后的领导人产生影响。

——摘编自陆南泉《对斯大林模式的再思考》

材料三   关于苏联的部分观点

人物观点
美国前总统布什苏联发生的事情(苏联解体)是我们价值观念的道义力量的胜利。
一些西方学者极权主义这一管理体制最终必然走向可悲结局。
吴雄丞戈尔巴乔夫推行了一条“拆除社会主义大厦”的路线。

——摘编自林志彬《苏联剧变原因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斯大林模式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的世界,一方面在衰落一方面又在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在1932年说:“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非但没有更加接近,非但没有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反而还采取了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材料二   19836月,在国际高级研究协会联合会的一次会议期间,来自15个国家的学者们一致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都不再令人满意地起作用。“我们生活在一个正常秩序被打乱了的行星上,这一行星以一些与当代现实没有关系的经济观念为基础……我们要对那些基本信条提出异议,看看能否对它们加以修改或调整。”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导致1932年的世界充满“猜疑、恐惧和威胁”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都不令人满意”的表现。为此二者各自做了哪些经济政策调整?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欧局势剧烈动荡,柏林墙倒塌,新的不稳定因素不断出现,北约和华约对此束手无策。在戈尔巴乔夫的倡议下,199011月,冷战后首次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首脑会议在巴黎举行,与会的34国首脑签署了《新欧洲巴黎宪章》。它宣告:“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正从过去的遗产中解放出来”,进入一个“民主、和平和团结的新时期”;它指出:欧洲国家的新关系将“建立在共同恪守民主价值、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基础之上”,“各国人民权利平等和享有自决的权利”,在国家关系中“不使用武力、和平解决争端和尊重各国政治独立”;它还决定将“欧安会”制度化和机构化。它以几乎所有欧洲国家(包括美国和加拿大)达成共识的形式正式宣告了冷战在欧洲的结束和雅尔塔体制的瓦解,同时为欧洲未来发展构画了取向。

——摘编自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1945~19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欧洲巴黎宪章》签署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欧洲巴黎宪章》产生的影响。
2022-02-08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滁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斯大林死后,苏联在各方面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显而易见,赫鲁晓夫想使俄国受到尊重,甚至热爱,而不想让人们害怕俄国。他还想减少军费,增加农业投资,多生产消费品。他的外交总政策反映了他有结束冷战的愿望。他不顾莫洛托夫的反对,从奥地利撤军,将波卡拉和旅顺两个海军基地分别归还芬兰和中国,并与南斯拉夫改善了关系。他认为“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不只一条”,这一观点遭到了他的许多同事和毛泽东的反对。尽管由于西德加入北约,1955年华约正式成立,但赫鲁晓夫愿意与波恩建立外交关系。他还渴望与美国改善关系,尽管他的反复无常的行为和华盛顿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俄国人的不信任感使真正的缓和无法实现。同一年,赫鲁晓夫访问了印度、缅甸和阿富汗。从此以后,即亚非国家纷纷获得独立之际,苏联开始重视第三世界。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500年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的执政措施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政策制定的背景。
2021-03-30更新 | 26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宣告了自由放任经济理论的破产。经过“罗斯福新政”的实践和凯恩斯的理论创新,战后欧美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20世纪80年代,面对“滞胀”局面,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进行大调整,出现了一股强劲的私有化浪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伴随着各种救市措施的出台以及国家干预与监管的恢复和加强,国有经济的比重又在明显的恢复当中。

——摘编自刘儒《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

材料二   西方经济学家侯兰得·汉德认为,苏联在五、六十年代曾发挥过积极作用的体制,到七十年代已黯然失色,八十年代将面临失败。苏联当局要想摆脱困境,必须在体制上进行改革。改革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即维持现行政策勉强摆脱困境的方案;回到中央集权的“保守”方案;非中央集权化的“自由主义”方案。

——摘编自陈陶《西方经济学家论苏联经济改革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实质。
(2)材料二中“发挥过积极作用的体制”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种方案”在战后苏联的具体实践。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战后欧美与苏联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
9 . 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美国《时代》周刊曾用几个“10”概括了东欧五国的事态:“波兰变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材料表明
A.东欧剧变发生时间短速度快
B.东欧剧变是这些国家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总爆发
C.戈尔巴乔夫改革放弃了对东欧社会主义政权的支持
D.东欧剧变是在西方策划下产生的连锁反应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赫鲁晓夫……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普遍种植玉米,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那样高。但是,通过改革,苏联的粮食产量明显增加,1951—1955年间,粮食的年平均产量3850万吨,1961—1965年间,年平均产量达到1.303亿吨,增长近50%。肉类奶类生产也大幅度增加。

——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

材料二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

——《20世纪祖国史》(俄罗斯教育部审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赫鲁晓夫推行的“玉米运动”在苏联产生的不良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2018-04-11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二)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