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后,美国上下一片哗然,有人将其比作美国科学技术史上的“珍珠港事件”。民众对本国的技术能力、教育水平、政治制度等提出了质疑。受其影响,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民意支持率从原先的79%陡降至57%。美国社会的剧烈反应说明(     
A.军备竞赛威胁世界和平B.冷战对抗影响民众思维方式
C.太空竞争决定政治格局D.科技优势成就苏联霸主地位
2 . 1959年1月,苏联派出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访美。两个月后,赫鲁晓夫成为首位出访美国的苏联最高领导人,并且与艾森豪威尔总统在戴维营会晤,就核军备控制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合作意向,形成了所谓“戴维营精神”。这一时期的苏联访美(       
A.促成了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B.开始形成美苏平起平坐局面
C.导致了美苏攻守势态的转换D.缓和了冷战的国际紧张局势
2023-06-21更新 | 247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斯大林曾说,要保持战时团结并不太难,战后,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西欧国家的联合B.美日关系的调整
C.多极趋势的出现D.两极格局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47年6月,在巴黎召开欧洲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的预备会议,苏联派团参加;英法在美国指示下,建议受援国就各自的经济资源提出报告,再由美国提出援助方式和条件。7月2日,苏联以经济安全为由予以拒绝并退出会议。这一事件(     
A.体现了美苏国家实力的均衡B.加速了美苏对抗局面的形成
C.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D.导致了西欧经济主权的丧失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其巨大的破坏性而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它导致了6000多万人伤亡。

——据许海山《欧洲近现代战争简史》绘制

材料二 历史阶段……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期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其标志如下:(欧洲的)“边缘化”,指的是……移至“侧翼"。

——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材料三   随着冷战的结束,西欧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也正是在逐渐摆脱受美国控制的过程中,两欧国家认识到联合的重要性,不断把欧洲联合推上新的阶段。到冷战结束之前,西欧国家的联合已经初具规模,具有了实质性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的反美主义运动已崭露头角,但通常表现为单个国家中部分人的行为,多数情况下并未形成多个国家的联合抵制,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作为一个抵制美国文化传播之整体的功效很难发挥出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局面有所改变,单个国家文化精英的反美主义依然是主体,开始出现了西欧国家共同抵制美国的趋向。

——摘编自王晓德《反美主义与欧洲联合中认同的强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远超其他两次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欧洲“边缘化”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以来欧洲反美主义运动发展的原因。
6 . 如表为“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的部分大事摘编”。这反映了(     
法 国支持发展核武器, 推行促进欧洲统一的外交政策,退出北约
东欧国家掀起改革浪潮,试图改变苏联模式,甚至爆发与苏联的冲突
中 国中国和苏联两党、两国在意识形态等方面逐渐产生重大的分歧,走向分裂
A.国际关系逐渐摆脱冷战影响B.两极格局下国际力量分化调整
C.两大阵营意识形态对抗加剧D.美苏冷战的重点区域发生转移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推行向西方一边倒的对外政策,拒不承认战后欧洲边界,也拒不承认民主德国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坚持不与和民主德国建交的任何国家(除苏联外)建立外交关系。这种政策大大限制了它的外交舞台和国际地位的提高。1969年勃兰特当选为联邦德国总理,推行“新东方政策”。勃兰特与苏联和波兰签订了条约,保证互不侵犯,承认欧洲各国现有的边界。通过外交努力,促使英、美、法、苏签署西柏林协定,解决了东西方在柏林问题上的对峙。联邦德国与苏联、东欧及民主德国的关系发展迅速,并进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活动余地迅速扩大,两德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为统一注入了新的生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挑起冷战的缘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采取冷战“攻势”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两德统一的有利因素并分析其影响。
2022-07-0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80年,美国为报复苏联入侵阿富汗没有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夏季奥运会:1984年夏,苏联抵制在洛杉矶举行的夏季奥运会。这表明当时
A.美国承认了“一个中国”原则B.奥运会导致了美苏冷战的形成
C.国际体育领域受政治因素影响D.美苏对抗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2022-04-2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年,罗斯福认为,“朝鲜人民还没有能力实行和维持独立政府,应由美中苏三国托管,建立一个统一的朝鲜政府”。美苏矛盾加剧后,美国转为控制朝鲜南部地区。朝鲜分裂局面正式确定后,美国把战略重心放在欧洲,而在亚洲更为注重中国。……19506月,朝鲜战争爆发,为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美国决定介入。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分裂格局进一步固化,南北双方分别被纳入东西方冷战的大格局中。

——摘编自吴文兵《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二   从战争初期开始,中国出兵与否完全出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即对巩固新中国政权的基础是否有利……通过出兵朝鲜,中国扩大对朝鲜的影响力,并且可以履行向苏联承诺的对亚洲革命的义务,从而在社会主义阵营内大大提高中国的地位。

——摘编自【韩】金东吉、朴多晶《朝鲜战争初期中国出兵朝鲜决策及变化原因探析》

材料三   朝鲜战争结束时,美国高层却充满了沮丧,联合国总司令克拉克上将自称是“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军司令官”。自命为全球霸主的美国人有此心情,其实也很自然。战时曾任国防部长的马歇尔也叹息说:“神话已经破灭了,美国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一个强国”。美国经济受朝鲜战争影响,放慢了战后的发展速度,此后又长期受到军备竞赛拖累,这反而为西欧和日本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朝鲜战争对中国及其他各方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变化,并分析美国对朝政策转变给东亚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对美、中两国的影响。
2022-04-2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50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阐述对外援助政策时强调"我的意思不是说,继续推行欧洲复兴方案的唯一理由是苏联进一步扩张的威胁。恰恰相反,即使这种威胁不存在,自由世界仍面临着建立一个成功运行体系的艰巨任务""再也没有一种资本能够比向友好国家提供的必要数量的经济援助使我们获得更多的红利了"。这反映出,美国的对外援助
A.以稳定共产主义为目的B.服务于全球霸权主义政策
C.试图构建新的经济秩序D.受到苏联意识形态的支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