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1948年,英国政府确定:把柏林空运作为开展对苏外交谈判的手段,在柏林空运取得重大进展前,暂不同苏联接触;英国的实力难以单独担负起西柏林的物资运输任务,须充分借助美国的力量;建立英美联合空运机制,以便督促美国对空运行动投入人员和物资。此举意在
A.依附美国共同对抗苏联B.加速联邦德国的军事化
C.争取对苏政策的主动权D.刺激法国挑战美国霸权
2021-12-27更新 | 3877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中学蓉江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1974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三术武夫对中苏两国采取“不偏不倚”的“等距离外交”的政策。此后.其又提出“全方位外交”“多边均衡外交”的主张。这些主张表明
A.日本外交的自主性有所增强B.日美联盟关系不断瓦解
C.日本意图挑战美苏两极格局D.中日关系逐步走向低谷
2021-12-04更新 | 328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1962年,肯尼迪任命赫克契担任总统艺术顾问负责联邦政府介入艺术界,此后,美国总统艺术顾问委员会、国家艺术委员会、国家艺术基金会相继成立,并重金扶持现代艺术的发展。而20世纪60年代的苏联现实主义仍然是艺术的主流,1963年全苏美术家代表大会开幕,大会的任务之一是限制形式主义和抽象主义意识。这表明美苏两国
A.对现代主义艺术认识的差别B.着力保持本国艺术的独立性
C.借助政府力量支持艺术发展D.通过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
2021-12-01更新 | 510次组卷 | 13卷引用:湖北省九师联盟(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认为,如果英国在二战后比苏联更强大,冷战仍然会发生,英国将取代苏联成为美国安全的主要威胁。最符合这一规点的论断是
A.冷战源于美苏意识形态冲突B.国家利益分歧导致美苏冷战
C.雅尔塔体系是美苏冷战根源D.美苏争霸威胁双方国家安全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格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国际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主要行为体,如国家或国家集团,所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局面。

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力量主要有两个:其一,各主要行为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是国际格局演变的物质基础和推动力量;其二,各主要行为体对自己利益的认识和考虑,以及不同行为体之间由于各自所认识的利益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运动,是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直接动因。另一方面,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有一个突出特点,即表现为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重大的具有全局性的国际事件,是推动国际格局从量变到质变的决定性因素。

——据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国际格局的演变”,提出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6 . 当帝国列强试图重新统治其战前的殖民地时,遭到了愈加强烈的反对。这些殖民地大多数处于亚洲,对恢复主权的要求更加强烈,美国支持非殖民地化这一举动更是促进了殖民地夺回主权。这一局面
A.反映了战后民主力量的极大增强B.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C.加速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D.充分体现了美国想独霸世界的野心
2021高三下·福建·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79年,苏联一官方媒体评论道:“资本主义正在把人类社会推向生态灾难。……唯有社会主义团结、人道的社会关系,才能使自然与人类社会真正和谐共处。”这主要反映了该时期
A.苏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B.资本主义国家存在严重的生态危机
C.生态环境成为冷战竞争的宣传话题
D.环境保护成效与社会制度密切相关
8 . 下表所示是1949年美国政府相关机构拟定的文件。据表可知,当时美国
时间       主要内容
1949年3月29日美国国务院认为东南亚的资源丰富、地缘位置重要,应将其“视为由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和日本构成的巨大新月形地带的一个组成部分”
1949年12月23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拟定题为“美国对亚洲的立场”的文件,认为美国目前对东方的基本战略是战略防御:“阻止共产党在亚洲进一步扩张”
A.国力相对下降,调整对外战略B.推行遏制政策,谋求世界霸权
C.改变扶蒋政策,维护在华权益D.调整对日政策,应对苏联威胁
2021-10-29更新 | 25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10月阶段性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全球战略的四点行动计划,其中第四点为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使不发达地区的进步与发展能受益于我们(美国)的先进的科学和发达的工业”,“使他们走向自由的方向”,史称“第四点计划”。1950年计划开始实施,重点向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工业、教育、卫生、社会福利领域提供技术和资金援助。到 1953年,美国财政拨款逾 3亿美元,在35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上千个援助项目。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印尼、泰国等国成为美国过剩产品的销售市场。在中东地区,美国鼓励私人资本投资石油开采业。到 1956 年,中东石油开采额中美国所占比例增加到 65%。在拉美地区,美国的原料生产与加工企业居于垄断地位。1963年,美国政府一特别委员会说,在马歇尔计划之后的援助中,大部分为军事援助,用于经济发展、教育卫生方面的援助极少,而且拨给的只是少数一些美国的铁杆盟友,大多数不发达国家几乎是什么也没有得到。

——摘编自刘国柱《第四点计划与杜鲁门政府在第三世界的冷战战略》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四点计划”与马歇尔计划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第四点计划”。
10 .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2021-10-03更新 | 657次组卷 | 60卷引用:201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