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世界中国
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战略收缩尼克松访华;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中美正式建交
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美国开展“星球大战计划”,军备竞争,拖垮苏联经济。苏联发展停滞,战略收缩中国十二大“特色理论”;中共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
20世纪90年代东、西两德统一,雅尔塔体制瓦解;欧共体12国成员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运作,总部在日内瓦加入亚太经合组织;邓小平加快改革开放的“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21世纪初欧元启用加入世贸组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

——摘编自《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上表为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两对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退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并促进世界发展。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20世纪西方发展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3 . 战后世界风起云涌,各种力量交互作用,对世界发展起到巨大影响。
材料一美国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到1951年共向欧洲提供了大约131亿美元的“援助”,受援助国GDP从1948年到1952年底增长了25%。但受援国需要承担经济和政治义务,例如美援必须用以购买美国物品和技术;部分工业发展接受美国监督;受援国必须放弃工业国有化等。其“援助”手段确定了美元的结算单位,打破了西欧各国的贸易关税壁垒,更削弱了意大利和法国共产主义的影响,稳定了政权。

——摘编自李申《杜鲁门主义的续篇》


(1)据材料一,概括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二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格局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2)你如何理解“新力量的萌动”促使“两极格局开始消失”?
材料三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想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对记者的谈话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建立单极世界“不现实”的理由。

4 . 材料一   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7世纪的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开创了国际关系史上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19世纪中叶以后,出现了越来越多为特定目的而设的一些常设机构,它们是现代国际组织的雏形。进入20世纪之后,国际组织开始获得真正的发展,国际组织也从最初的专门性和技术性组织开始向一般性和政治性组织扩展。二战结束时建立的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开创了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演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1949-1971年,中国很少参与当时世界上主要的国际性组织;二是1972-1989年,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但对国际组织的参与还是比较有限的;三是1989年至今,中国开始全面深入参与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国际组织。王逸舟将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演变概括为“从拒绝到承认、从扮演一般性角色到争取重要位置、从比较注重国内需求到更加兼顾国际形象”的曲折过程。

——摘编自宋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组织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各阶段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新时代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发展的期待。
5 . 中美关系仍然是当代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经济政策。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

——摘编自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从某种意义上看,尼克松的“越顶外交”可以说是美国在对华政策上把其盟友日本抛在了身后,这必然对日本的外交抉择产生了极大影响。1972年9月25日,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四次首脑会议和三次外长会议,在恢复中日邦交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对此,美国不得不正视这种现实,以谋求同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日三角关系之中,虽然美国的主导地位开始削弱,但是这种三角关系具有明显的互动性特征。然而,从实质上看,当时这种三角关系又是不均衡,不等边的。

——摘编自王云翠《20世纪70年代中美日三角关系的互动态势》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初期中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外”的原因,据此分析当时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日三角关系“具有明显的互动性特征”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美日三角关系互动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关系的视角分析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
6 .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
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
2019-01-30更新 | 2250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新课标1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埃及向美国寻求军事援助,美国提出了提供武器的先决条件:埃及加入以西方为首的中东防御体系。埃及政府认为这有损于国家主权,因此拒绝了。埃及政府在向西方寻求武器未果的情况下,于1955年4月在万隆会议上通过中国向苏联提出了购买武器的请求。对于苏联而言,这是打入中东地区的绝好机会。为了防止美、英等国的过度指责和反应,埃及和苏联于1955年9月达成了以捷克斯洛伐克的名义向埃及提供武器的协议。

材料二 埃及不愿意因此而彻底破坏同西方的关系。同样,英、美两国也希望通过“黄油”来吸引住埃及,避免其滑向“共产主义的深渊”。1955年12月,美国与英国同意向水坝第一期工程提供7 000万美元的贷款,世界银行也答应给予2亿美元的贷款。但是,由于埃及在1956年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取消了这项资助。同时,在约旦阿拉伯军团担任最高指挥官的英国人格拉布将军被约旦国王解除了职务,英国认为格拉布将军的解职是纳赛尔使然,“我们应该尽量抵制埃及的政策和支援我们的中东朋友,而不是安抚纳赛尔上校”。

而在此问题上苏联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我们关心政治甚于经济,通过建造水坝,我们会赢得埃及人民的信任和感恩……也是所有不发达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信任。……而且我们知道加强阿拉伯国家就是削弱敌人的阵营”。1956年6月,苏联外长谢皮洛夫访问埃及,答应不附加任何条件为阿斯旺大坝提供为期20年的11亿美元的贷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从苏伊士运河事件看英美“特殊关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埃及在二战后采取的外交政策的特点及相关的国际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美、英两国和苏联对埃及援助政策的目的和结果。
2018-11-0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辛集中学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同步训练试题: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布什新秩序的实质就是在美国的领导下用美国的价值观来改造整个世界。但要建立这样的新秩序是不可能的。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正处于向新格局转变的过渡时期。世界各国和人民不会甘心在美国的领导下用美国的价值观来改造自己。

—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

材料二新的多极世界一定是多样文明相互学习、相互进取的时代……大国需要在新型国际关系建构上起表率作用,首先应当带头放弃“冷战”思维,广集民智,汲取历史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致力于探索新型大国关系管理模式,推动世界从不和谐向和谐发展。

—摘编自苏长和《为多极世界谋规则》

(1)用欧洲和亚洲的史实说明材料一中“向新格局转变”的具体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新的多极世界”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的什么发展趋势?“多极”主要包括哪些力量或力量中心?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如何才能处理好“新的多极世界”下大国之间的关系。

9 . 冷战严重影响国际关系的正常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冷战中美苏双方往往通过意识形态的棱镜来看待对方,把对方视为敌人……美苏的意识形态斗争同它们争夺战略优势与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欺骗性……共同的战斗未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有的互相猜疑。美国谴责苏联的帝国野心和俄罗斯扩张主义情结,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形成霸权。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不结盟运动于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成立,25个国家参加了其第一次会议,但是到了第二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时,参与国家数量几乎翻了一番。贝尔格莱德会议的关键政治内容是强调成员国的团结,警告超级大国不要把冷战带入第三世界当中,并呼吁所有国家不要将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到20世纪60年代末,国内政治的不稳定使得不结盟运动履行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承诺的工作陷入困境。

——文安立《全球冷战》

材料三: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它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和发展。在21世纪可预见的时间内,欧洲仍然是两个联盟共存的欧洲。值得注意的是,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

——姜宪明何苗《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不结盟运动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两个联盟”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主次关系”变化的理解。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国为了保持其欧洲大国地位试图阻止德意志的统一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德国把屈辱性的《法兰克福条约》强加给法国,惨败的法国被迫割让具有战略意义和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赔偿50亿法郎。阿尔萨斯和洛林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法兰克福和约》对于法国来说只不过是暂时的休战,法国将力图而且必须重新得到阿尔萨斯和洛林。……德意志的统一使其成为当时欧洲重要一极,德国首相俾斯麦为巩固战争成果,最初采取防御性的保守主义路线,力图孤立法国。欧洲局势的变化使其改变原来的不结盟政策,开始走上了结盟的道路。

——摘编自施兴和《近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二战结束后,欧洲各国认识到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对付来自美苏的潜在威胁。在此基础上,法德走向和解。1950年法国提出了关于建立欧洲煤钢联营的“舒曼计划”,联邦德国立即做出反应,表示支持。1951年4月,法、德、意、荷、比、卢六国外长签署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之后《巴黎协定》使联邦德国以“平等成员国”的身份加入北约组织,法国逐渐放松对德国的限制。1957年《罗马条约》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法德两个民族终于在欧洲一体化的框架内走到了一起。

——摘自李凤菊《由法德关系看中日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兰克福条约》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法德关系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