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18771917年部分工业产量统计

工业产品18771887189719071917
原钢产量(千吨)579339372722373745784
原油产量(千吨)1780377180632214644709
汽车产量(千辆)441874
发电(10亿瓦小时)1412143429

——据《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美洲卷》(1750-1993年)

材料二   美国的自然资源牛富,得天独厚。煤、铁、天然气、钾矿和磷矿的储量占世界第一位。森林覆盖面积广,水力资源充沛,西部有广大肥沃的土地可以开垦。……美国地处西半球.邻国多为弱国,不仅不受入侵的威胁,而且可以支配其它关洲国家,也不需卷入欧洲国家的纷争。国力弱小时,东西两大洋像护城河一样保护着美国的国家安全,国力壮大后,两洋又变成对外扩张的捷径。

材料三   


材料四   美国自建国起便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将美国孤立于国际纷争之外,避免涉足欧洲政治军事冲突。但随着美国国力的增强,"孤立主义"原则演变出了多种形式和思想,"门罗主义"以"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拒绝欧洲列强插手美洲事务,将美洲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一战期间,美国由中立到参战。战后"威尔逊主义"试图将欧洲以及整个世界的重建纳入美国设计的轨道,美国在孤立主义掩饰下充当世界霸主的野心逐渐暴露。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外交演变成一股绥靖主义思潮,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参战。战后"杜鲁门主义"提出,美国谋求世界霸权。从它们的发展演变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走向全球霸主的过程。

——摘编自岳西宽《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及其演变》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崛起的原因。
(2)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进行评述。
2022-04-28更新 | 376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应对与苏联军事对峙的压力,1959918日,土耳其正式签署了部署美国核导弹"朱庇特"的协议。按协议,导弹归土耳其所有,核弹头由美国控制,只有在得到北约授权并经过美、土两国政府批准,导弹才能使用。导弹部署后,因为"朱庇特"技术过时,且很容易激怒苏联,美国一直考虑撤回。到了1962年,因为苏联在美国邻国古巴部署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为解决这次危机,美国一方面决定撤走"朱庇特"导弹来换取苏联撤走古巴导弹,另一方面采取措施避免此举破坏美土关系。撤离"朱庇特"导弹对美土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引发了土耳其对美国安全承诺的怀疑,加深了美土之间的信任危机。土耳其领导人认识到,美国对土耳其的安全承诺仅限于与自身利益相一致的情况,一旦两者相抵触,华盛顿可能会违背诺言。土耳其民众也认为,美国对待他们就像自己的附庸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将土耳其的利益拿来同敌人做交换。但国际安全专家指出,"朱庇特"导弹是土耳其追随西方遏制苏联的符号,它的存在加剧了苏联对土耳其的敌视,还险些将土耳其拖入核战争中。而"朱庇特"导弹的撤离,为苏土关系的正常化扫除了一大障碍。

——摘编自吴林章《美国撤离土耳其"朱庇特"导弹的决策、交涉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撤走"朱庇特"导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美国撤走"朱庇特"导弹的影响。
2022-02-19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2022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考前演练三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它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及它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如果还有止境的话。

——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

材料二   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而且丘吉尔先生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丘吉尔先生的方针是进行战争的方针,即号召同苏联开战。

——斯大林就丘吉尔演说答《真理报》记者问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苏联与英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述产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有位西方学者在其著作前言中写道: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2)如何理解这位学者选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作为此书的开始、“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
(3)列举美苏冷战的主要表现,并对从整体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020-02-2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1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练习卷

4 . 对外关系是一个国家政治活动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成吉思汗远征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按照许倬云教授的说法,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摘自余秋雨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明“不主张远征”的原因?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二战后初期为掌握“世界命运”而采取的主要行动。

材料三: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因此,他对这样的时代具备哪些特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时代以及这样的时代能否得以持续并未展开论述……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迎接“多极合作时代”的到来》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三中21世纪是“多极合作时代”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对美国“马歇尔计划”的评述,不准确的是该计划
A.有利于美国资本的扩张和争夺更多的海外市场
B.目的是利用经济援助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C.通过经济援助方式对“冷战”政策进行彻底调整
D.对西欧各国的联合和经济恢复起了促进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退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并促进世界发展。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20世纪西方发展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7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西斯的崩溃和欧洲的衰落并没有带来世界的高度一体化,反而使人类进入了以两个超级大国为核心的两极对抗的时代。关于冷战的起源,美国学者认为,斯大林的“侵略”和“扩张”政策是战后国际关系紧张化的主要原因,美国对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做出反应,冷战因此而生。对此,苏联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美国垄断资本中最富于侵略性的集团利用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来确立世界霸权,为此而积极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从而一手导演了冷战。针对争论,著名冷战史专家约翰·加迪斯(美)认为冷战既非美国也非俄国的过失,它是大国之间利益上的碰撞,是苏联的独裁共产主义与美国的民主理想之间的冲突。可以说,关于冷战谁该负主要责任的问题,中外学者的争论一直未停息。

——据王玮戴超武《美国外交思想史》


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
国别
年份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日本
1937年
41.4
12.5
9
6
3
4.8
1948年
56.4
11.7
4.3
4.1
2.1
1.5

——摘自王斯德等主编的《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

——摘自《简析“马歇尔计划”对欧洲战后的重建作用》
材料三   1947年6月出台的马歇尔计划对于关贸总协定的建立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 一方面,美国政府认识到, 只有欧洲的经济复兴了,“国际贸易组织”才会有现实的可能和基础。另一方面, 美国将马歇尔计划视作“讨价还价的武器”,以此换取欧洲国家在关税减让及其他非贸易壁垒问题上作出让步,促使有关国家采取实际有效的步骤支持美国的多边自由贸易计划……1947年10月,与会各国签署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它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拥有经济优势的美国的意志和利益。
——摘自舒建中《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与美国对外政策》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947年美国的经济政策。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工业生产增长了35%,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超过战前水平。战后前几年的贫农和饥饿已不复存在,西欧经济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空前发展。当历史学家研究这些成就到底是否或者有多少应该归功于马歇尔计划至今尚存争论,多数认为这样的经济奇迹并非只是马歇尔计划的功劳,因为迹象表明当时欧洲已经露出了经济复苏的兆头。现在普遍认为马歇尔计划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但并非启动了欧洲经济的腾飞。

——《马歇尔计划:二战结束后欧洲经济重建的旗帜》

材料二:欧洲人口袋里装着“欧元”,无论到哪个“欧元区”去买东西,都用“欧元”来计算,无形中增强了人们的”欧洲意识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从肯尼迪政府开始,标准的提法就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华盛顿官方一直表示希望看到欧洲成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有足够的力量与美国一起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和负担。这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套惯用的辞令。……美国也没有把美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四:事实上,美国、日本、英国等国负债都很重……但是债务危机却发生在了欧元区的希腊等国。这不禁让人怀疑是美国借助金融危机,搞垮欧元而维持美国霸主地位的阴谋

——王燕、赵扬《欧洲债务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条件和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元”对欧洲及国际政治、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

(3)据材料三、四概括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评述二战后美欧关系的基本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