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结盟政策的提出首先出于印度国家安全的需要。1958年12月9日,尼赫鲁在印度议会里说:“每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首先考虑的就是它自己的安全……安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人们通常认为安全是由军队保护的,那只是对了一部分。同样正确的是,安全可以通过政策来保护的。一项同其他国家友好的谨慎政策比任何其他东西更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尼赫鲁认为“不结盟是根据我们最佳判断做出的唯一选择”,它能够保障印度的安全。因为不结盟能使对立的任何一方找不到攻击印度的理由,相反,对立的双方为争取中立的印度容易产生相互竞争,而这种“大国间的相互竞争是使印度免于遭受进攻的最有效保证”。

——《尼赫鲁执政时期印度对美国政策》

材料二   1961年印度出兵收复被葡萄牙(北约成员国)占领几百年的果阿,在印度付诸行动之前,美国国务院就劝道:“使用武力收复果阿,有损印度的形象,违背了其外交政策。”但同时,美国也没有维护其盟国葡萄牙,而是认为“北约的任何成员掺和此事,将使事态变得更加严峻,无益于解决问题”,主张与葡萄牙“划清界限”。印度用武力收复果阿之后,虽然引起美国国务院和媒体的谴责,但当印度对美国的态度表示愤怒时,美国就软下来,并解释这只是迫于国会和美国民众的压力。

——摘编自《在利益、理念与平衡间的选择——印度的不结盟原则与美国的印度政策(1947~196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赫鲁时期印度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在果阿事件中对北约盟国葡萄牙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葡萄牙的态度与印度当时的外交政策有何联系?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之一。这场战争由于以美国为首的10多个国家的军事干预而演变成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美国、中国以及苏联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名义,其目标是遏制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为了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保卫祖国的安全,中国政府和人民派出志愿军进入朝鲜,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最终赢得了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

——《朝鲜战争》


材料二   

在冷战中,美、苏之间没有直接发生战争。然而,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中,美国把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视为苏联的扩张。越南战争是继发动朝鲜战争之后的又一场“热战”。关于这场战争的起因,纪念碑这样告诉后人:“中国已经成为共产主义国家,不能再让越南成为共产主义国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哪些影响?
(3)材料一、二所述两次战争有何共同特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2018-01-0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时训练:第八单元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洲各国人民“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势头有了迅猛发展。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1996年,在各成员提交的计划中,澳大利亚承诺到2000年关税总水平分阶段降低到0-5%,2004年,该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至4.25%;中国承诺到2000年以前简单平均关税率降到大致15%,到2004年,中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已降到10.4%。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助推了亚洲国家的经济活力。

——据《区域经济组织研究》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有益经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产生于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时期。是与工场手工业和资本原始积累相适应的经济学说和政策。这一政策限制了资本主义自由发展,由此,经济政策的钟摆开始反向运动,1759年亚当·斯密首次提出“看不见的手”,主张经济自由主义。从重商主义到经济自由主义历时百余年,这次经济政策变革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稳定。到19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登上巅峰,也开始走向极限。20世纪前期,英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西方经济大危机,之后,英国经济政策“重返”国家干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使英国社会在20世纪前期剧烈动荡后达到新稳定,出现战后20年经济的“黄金时代”。但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面临的危机重重,1979年起,奉行新自由主义的保守党连续执政18年,重点是“重返”自由经济,即“解放市场和压缩大政府”。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二

二战后,由于欧洲普遍衰落,寻求联合,先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而英国却与欧洲大陆若即若离。随着欧洲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欧洲国家联系更加紧密,英国担心失去领导地位,曾两次提出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但都被戴高乐否决,戴高乐担心担心英国成为美国的“特洛伊木马”。经过几年的努力,英国1973年才最终加入欧共体。

——何梦吉《英国脱欧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经济政策演变的特点以及经济政策发生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加入欧共体的背景;分析英国加入欧共体对欧洲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1970年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产值(%)37.89.4510.16.5100
出口贸易(%)15.26.912.26.4100
黄金外汇储备(%)15.55.214.65.3100

材料三“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地位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在政治、经济上对西欧的什么企图?

(2)依据材料三,美国的目的是否实现?请用材料三中的一句原话加以说明。材料三中尼克松总统所讲的“竞争”指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格局呈现出的特点。这种特点在政治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 .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避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材料三: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生活。
材料四: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如何?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
(3)结合材料三和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原作者对于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太空卫星火箭发射大事年表

苏联

美国

1957年10月,发射第一颗人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1960年6月,通过了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计划,包括载人登月、火星和金星任务。

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1965年3月18日,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在上升2号任务中进行世界上第一次太空行走。

1966年2月月球9号在月表首次完成软着陆。

1975年7月15日,联盟-19飞船发射,与阿波罗飞船组成阿波罗-联盟测试体。

1982年3月1日,金星13号着陆器成功着陆,并存活了127分钟。

1986年2月20日,和平号空间站主体发射升空。

1988年11月15日,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首飞成功。

1958年1月,第一颗卫星探索者1号发射成功。

1960年5月,阿波罗计划被提交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1962年8月27日,金星飞掠器飞掠金星,成为世界上第一艘成功的深空探测器。       

1965年6月3日至7日,爱德华·怀特在双子星座4号任务中完成美国首次太空行走。1966年5月30日-6月2日,勘测者1号发射升空并完成月球表面软着陆。       

1969年7月16日至24日,阿波罗11号的两名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着陆行走。

1973年5月14日,最后一枚土星5号火箭搭载天空实验室升空。       

1975年7月15日       ,联盟-19飞船发射,与阿波罗飞船组成阿波罗-联盟测试体。

1981年4月12日首次发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摘编自《美苏太空竞赛历年卫星火箭发射以及历史事件介绍》

材料二     1958年,中国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划,组建机构并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创业之初经历了经济上、技术上种种困难的中国航天事业,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4年6月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1985年10月,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经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建成了多个能发射各类航天器的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的新领域。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在为国防、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直接服务的同时,还努力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推广和转移先进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甘肃省科协信息中心《我国航天发展历史回眸》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发展太空技术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在发展太空技术方面与美苏的不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太空技术发展给你的启示。
2023-06-14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下·全国·课时练习
8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说一说】

美联社马尼拉2011年10月17日电,约3000名美国和菲律宾海军陆战队士兵在菲律宾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军演,包括在有争议的斯普拉特利群岛(即南沙群岛)附近进行针对敌方海岸的突袭演习。《菲律宾明星报》网站10月17日发表文章,昨天在马尼拉举行的一个关于南中国海的论坛中,专家们说,中国让自己处于守势,其战略模糊表明,北京对其主张和政策并不清楚。估计中国将继续坚持已故领导人邓小平的原则,坚持对南中国海的主权要求,敦促提出主权要求的各方搁置争议,寻求共同开发。


请回答:
(1)在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面对材料中的现象,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在国际社会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

【写一写】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请回答: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的特点

【说一说】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请回答:
(3)概括说明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并说明两极格局的“相对的稳定性”及其作用,分析导致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
2023-03-21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九单元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9 . 史料一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摘编自《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史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2022-10-0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41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纲要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10 . 放眼世界的历史进程,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四大文明古国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材料二   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非凡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现在,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了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现代全球经济治理模式的框架形成,主要是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的利益主导。这一框架历经70多年的发展与演变,由最初的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制度基础,逐渐发展成发达国家主导的超主权经济合作和治理决策机制……这种治理机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一带一路”合作机制通过其开放性、包容性和共赢性的制度选择,成为中国在国际经济格局重塑的趋势下,深度参与并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转型的必由之路。

——摘自隋广军、查婷俊《全球经济治理转型: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①的名称,并概括世界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要说明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发展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根植于历史,更面向未来”,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