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1 道试题
1 . 1948年,美国在巴黎专门成立展览部,先后举办了“和平之车”“美国家庭”和“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巡展,以解释美国的“和平目的”和生活方式,宣扬“美国市民生活中享受的无阶级性、繁荣和权益”,在西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美国的这一做法
A.拓宽了冷战的领域B.是马歇尔计划的延续
C.强化了对欧洲的控制D.缓和了美苏间的紧张局势
2 . 苏联作家西蒙洛夫1946年创作的戏剧《俄国问题》,描述了美国的“帝国主义分子、政客以及报界的巨头试图对苏联发动先发制人的战争”。1947年5月该剧在德国苏占区上演。之后,苏联和西方强国之间在德国占领区彼此禁演对方的剧目。这一现象
A.是德国开始分裂的标志B.揭示了美苏冷战的原因
C.体现文化对抗取代政治斗争D.反映了美苏冷战的特征
3 .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是(     
A.热战B.冷战C.平等D.结盟
2023-05-23更新 | 226次组卷 | 1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理科)
4 . 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都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新西兰画家大卫·洛创作了漫画《无尽的赔偿》。画中的马代表德国,马车前,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对手持马鞭的法国总理白里安说:“也许让马骑着地它会跑得更快一些,”1921年,希特勒说道“仇恨!我们拥有仇恨!”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叶,冷战主导了国际关系。……“二战”之前,许多西方领导人对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政权既恐惧又憎恨。虽然西方和东方最终在“二战”时结成同盟并成功地打败了纳粹德国,但是从许多方面来说,战时的经历确定了而不是减轻了战前的彼此怀疑。1945年纳粹刚刚投降,同盟国就开始分裂,(美苏)两国很快就爆发了激烈的争吵。……194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承诺支持各自由民族,因为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在冷战的大环境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

材料三 两百年来第一次,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是一个毫无任何国际体系或构架的世界。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1992年1月—1996年12月在任)


(1)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关系体系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依据材料一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美苏走向冷战的原因,运用美苏冷战的基本史实说明“194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列举冷战期间多极化力量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20世纪90年代成为“毫无任何国际体系或构架的世界”的标志性事件,概括多极化趋势对国际关系发展的积极影响。
5 . 丘吉尔于1948年提出“三环外交”概念,并解释说:“三环并存,我们处于三环的连接点上。”丘吉尔的“三环外交”旨在(     
A.推动欧洲一体化迈上新台阶B.挽救日益瓦解的海外殖民体系
C.摆脱美国控制实现外交独立D.维护以英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2023-03-08更新 | 338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72年美苏达成一项7.5亿美元的信贷协定,内容为美国为苏联提供5亿美元贷款,苏联则在今后3年内购买美国谷物,最终美苏之间达成了3000万吨粮食协议。后来苏联继续向美国提出购买粮食,美国提出与两国之间“中导条约”的谈判挂钩,苏联被迫销毁射程在500至5500千米的中程和中近程导弹。这表明
A.苏联未能高度重视粮食问题B.粮食安全成为影响外交的重要因素
C.苏联经济严重依赖美国D.美苏结束了激烈对抗的局面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世界历史一直围绕着几个主题展开:“经济与科技革命”、“战争或剧变”、“世界格局变化”。

经济与科技革命战争或剧变新世界格局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拿破仑战争维也纳体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
第三次科技革命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据【美国】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提炼出一个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8 . 1959年中印边界爆发冲突,苏联政府在声明中含糊地表示遗憾。1962年10月,苏联在《真理报》社论中称支持中国政府的立场,认为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这种转变(     
A.源于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B.得益于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兴起
C.表明苏联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反映冷战局势影响苏联对华政策
2023-05-25更新 | 29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如东中学、沭阳中学2023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1964年,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冲破美国设置的反华阵线,与中国建交;1966年,法国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1969年,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勃兰特上台后主张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这能够反映(     
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被冲破B.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
C.国际社会主义影响力扩大D.西欧面临苏联的强大压力
10 . 如图是二战后苏联的一幅讽刺漫画。图中火箭上的“HATO”指的是“北约”,军人的身上都带有本国货币的符号。该作品的寓意是
A.揭露美国借北约实现自身战略的
B.凸显资本主义军事集团的内部团结
C.呼吁苏联建立对抗北约的战略同盟
D.指出马歇尔计划促成了欧洲的复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