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22-1823年,欧洲“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丁美洲革命。1823年12月,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国情咨文,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业已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让我们坐视欧洲列强对它们(美洲地区)进行任何方式的干涉而不加过问是不可能的”。同时指出美国对欧洲的政策是“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不对任何国家所加于我的损害妥协”。这就是著名的“门罗宣言”。

——摘编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等

材料二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谈及美国对亚洲“友邦”的政策时说:“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在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受到一个大国的带有核武器的威胁以外,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处理。”这被称为“尼克松主义”。1970年2月,尼克松进一步指出:“美国仍将参与盟国与友邦的防卫和发展。但是美国不能也不会为世界上所有自由国家设想和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策、承担全部防务责任。”为此他提出将“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作为新的“和平战略”的三大支柱。1971年7月,尼克松在讲话中认为世界存在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美国不再处干完全占支配的地位,必须对外交政策作出调整。这些都扩充了“尼克松主义”的内涵。

——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门罗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尼克松主义反映出的美国对外战略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门罗宣言和尼克松主义的实质。
2023-05-07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1917到1920年,西方派遣成千上万的军队涌入俄国;在30年代,西方拒绝与苏联合作;1938年,西方试图把希特勒的祸水引向斯大林;西方多次在第二战场问题上食言;1945年,西方还试图进入那些斯大林认为对苏联安全至关重要的地区。这可以用来说明(     
A.苏联与西方关系破裂具有必然性B.绥靖政策对苏联伤害非常巨大
C.西方对苏联一直采取对抗的政策D.苏联反法西斯作战是正义之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6年,日本绕开美国与苏联签署联合宣言,规定两国结束战争状态并恢复外交关系。次年,双方互派大使。1960年,日本同美国签署《日美共同合作安全条约》,有条件地允许美国在日本驻军和保持军事基地。这一时期,日美关系的变化反映出(       
A.经济“滞胀”促进美国调整亚太战略B.资本主义阵营逐步出现分化
C.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冲击两极格局D.冷战思维在亚太地区的渗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在建国和发展的过程中,美国人民形成了独特的优越感和使命感:对于自由的极度推崇、对于本国制度的无比自豪、对于推广民主使命的热情和责任担当。二战后,这种使命感表现为承担反共的全球责任和充当“自由世界”的领袖身份。材料意在说明(     
A.反共的意识形态在美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B.领导世界是美国政府一以贯之的外交哲学
C.战后美苏争霸强化了美国人民的优越感
D.美国的文化价值观是美苏冷战的催化剂
2023-01-26更新 | 204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74年7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刊出了标题为“缓和测试”的漫画,该漫画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苏联,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会晤为背景,塑造了两国领导人在贴着美元图标且包满麦穗的公文包前握手,另一只手在背后拽着一大捧核武器的形象。这幅漫画意在说明当时美苏(     
A.积极寻求经济合作B.双边关系仍然紧张
C.有意缓和军备竞赛D.军事对抗日益加剧
2022-07-14更新 | 4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二战后初期,联合国奉行“大国一致”原则,常任理事国享有一票否决权。在联合国成立的最初10年,苏联使用了80次否决权(至苏联解体前共使用110次);美国于1970年首次使用否决权,截至2019年3月共使用81次;英法两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使用否决权的次数也开始上升。这一现象(     
A.表明联合国具有帝国主义的强权色彩B.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C.反映出二战后国际力量的对抗与变化D.破坏了战后国际和平与世界安全
7 .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推动达成了这一协定:除古巴以外的所有美洲国家自筹资金约800亿美元,美国提供外来资金200亿美元的一半,在拉美建立“争取进步联盟”。这一做法(       
A.体现了美国的冷战政策B.加剧了南北美洲的对立
C.丰富了美国的扶贫方针D.激发了拉美的民族情绪
8 . 1986年,有日本评论家在书中称亚洲国家为“垃圾”,认为脱离亚洲是必然的,日本不必拘泥于过去的战争责任,而要积极对亚洲各国施加影响。该书出版后受到日本人,特别是日本年轻人的欢迎。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日本
A.经济发展势头迅猛B.深受欧美种族思潮影响
C.大国主义思潮抬头D.军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2022-06-04更新 | 606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评卷(上)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图,从图片的信息可以推知
A.二战后两极格局由此得以确立B.欧美的整体合作已进入新阶段
C.资本主义新世界市场秩序重建D.二战后西方军事战略同盟形成
10 . 【国际格局】

国际格局的演变,与世界大变局密切相关;国际格局发生的重大改变,往往是新的世界大变局到来的前兆或先导。今日世界大变局的形成,不是偶然出现的,是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结果。

17世纪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后,交战国在1648年缔结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先河。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打破了欧洲均势的局面。法国战败后在1814--1815年形成了维也纳体系,这是一个由少数大国决定世界命运的强权政治的体系。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为分赃和维护既得利益而构建的国际体系。二战结.束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它虽然维持了战后基本稳定的世界格局,但却充斥着大国称霸、大国支配小国、强国支配弱国的霸权主义。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冷战”,导致了两极袼局的形成。冷战结束后,美国谋求“单极世界”的目标及全球战略在世界受阻,其霸权地位难以为继,所谓“后冷战时代”悄然而去。与此同时,世界权力始终由少数大国主导、西方国家决定世界命运的国际格局,正为今天走向多极的时代所摒弃,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于沛《国际格局演变中的世界大变局》(载于《光明日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二战后世界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及主要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