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雅尔塔会议上,美苏领导人联手否决了立即讨论欧洲政治安排和东欧问题的议程,开始商量起联合国问题以及苏联参加对日战争的日程。这一议程的调整表明
A.欧洲不再成为美苏争夺的焦点B.亚洲成为战后世界格局的核心
C.美国和苏联实力强大D.成立联合国成为当时最迫切的事项
2 .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2021-10-03更新 | 651次组卷 | 60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16届高三10月上半月考历史试题
3 . 经互会拒绝西方市场,并在其组织内部,本着统一成员国经济计划实现国际分工减少重复生产的原则,搞生产专业化,配合人为定价、长期贸易协定,把某产品的生产放到有较强生产能力的国家,其他成员国则相应放弃生产,通过交换满足需要。这种运作方式
A.杜绝了资源的浪费B.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C.均衡了成员国发展D.整合了政治的需要
4 . 1990年5月,日本外务省《外交论坛》杂志刊登了当时外务省事务次官栗山尚一的文章《动荡的九十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文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最能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B.不愿意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C.与美欧进行经济军事的抗衡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
2020-07-24更新 | 222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20世纪60年代末,基辛格说:“一个统一的欧洲对世界事务大概会坚持一种特别的欧洲的观点——这就是欧洲将对美国在大西洋政策方面的霸权挑战的另一种说法。”这一看法出现的深层背景是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B.欧洲威胁到美国全球霸权
C.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D.美国与欧洲关系发生变化
2020-07-11更新 | 4317次组卷 | 52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9月检测历史试题
6 . 1990年 11月,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会议上,北约和华约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大军事集团“不再互为对手,相互将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并友好相处”,这“成为欧洲冷战时代结束的象征”。这一声明主要是基于
A.两大集团军事上势均力敌B.世界政治格局日益多极化
C.欧洲一体化逐步走向深入D.两大集团力量对比失衡
7 . 如图漫画反映了20世纪某时期的美国对外政策。该政策

A.对欧洲联合具有决定作用B.缓解了战后各国经济危机
C.对经济全球化产生了影响D.实现了对欧洲的有效控制
8 . 戴高乐主义是关于法国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维护战后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建立以法国为核心的欧洲、对抗美国控制的政策和主张,其最具象征性的一幕出现在1966年7月1日,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机构。这说明
A.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B.两极格局开始解体
C.多极化的趋势正式形成D.北约退出政治舞台
9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与过去杜鲁门到约翰逊政府的对外政策具有很大延续性不同,尼克松至里根政府的对外政策则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军事实力的大幅增强B.美苏意识形态有很大的分歧
C.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D.美国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10 .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这表明
A.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B.意识形态决定外交政策走向
C.战后两极格局最终形成D.美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