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18771917年部分工业产量统计

工业产品18771887189719071917
原钢产量(千吨)579339372722373745784
原油产量(千吨)1780377180632214644709
汽车产量(千辆)441874
发电(10亿瓦小时)1412143429

——据《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美洲卷》(1750-1993年)

材料二   美国的自然资源牛富,得天独厚。煤、铁、天然气、钾矿和磷矿的储量占世界第一位。森林覆盖面积广,水力资源充沛,西部有广大肥沃的土地可以开垦。……美国地处西半球.邻国多为弱国,不仅不受入侵的威胁,而且可以支配其它关洲国家,也不需卷入欧洲国家的纷争。国力弱小时,东西两大洋像护城河一样保护着美国的国家安全,国力壮大后,两洋又变成对外扩张的捷径。

材料三   


材料四   美国自建国起便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将美国孤立于国际纷争之外,避免涉足欧洲政治军事冲突。但随着美国国力的增强,"孤立主义"原则演变出了多种形式和思想,"门罗主义"以"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拒绝欧洲列强插手美洲事务,将美洲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一战期间,美国由中立到参战。战后"威尔逊主义"试图将欧洲以及整个世界的重建纳入美国设计的轨道,美国在孤立主义掩饰下充当世界霸主的野心逐渐暴露。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外交演变成一股绥靖主义思潮,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参战。战后"杜鲁门主义"提出,美国谋求世界霸权。从它们的发展演变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走向全球霸主的过程。

——摘编自岳西宽《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及其演变》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崛起的原因。
(2)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进行评述。
2022-04-28更新 | 380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按照约定,马歇尔计划所提供的捐赠主要用于支付从美国采购的必需品,即食品、燃料、肥料和纺织品,这使得美国对西欧市场的占有率由1948年的36.3%,上升到1950年的73.2%,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使美国通过经济援助控制欧洲
B.巩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C.导致美苏之间的冷战全面展开
D.为美国的持续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022-01-18更新 | 362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1
3 . 1990年6月,在联邦德国同苏联领导人会晤中,联邦德国领导人果断决定大幅度限制本国的武装力量,答应苏联推动北约改变战略和结构,并向苏联提供120亿马克的无偿援助和总计100亿马克的无息和低息贷款。联邦德国此举旨在
A.消弭苏联的战略威慑B.尽快实现国家统一
C.增强德国国际影响力D.推动欧盟向东扩展
2022-05-21更新 | 743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警告说:“如果全面战争再次爆发……两个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最容易被毁灭的国家……美国及其盟国以及苏联及其盟国,在实现正义而真正的和平及终止军备竞赛上,拥有共同而深刻的利益。”这主要说明美国
A.在美苏争霸中转为守势B.希望与苏联在核问题上和解
C.对国际形势存在着误判D.加强对苏联遏制以取得优势
2022-05-24更新 | 34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5 . 1953年是苏联因自然灾害而导致的一个农业歉收年。二战后,一些英美学者经常用1913年和1953年粮食产量数据来论证苏联粮食产量比沙俄时期的粮食产量要低。他们的这种论证(       
A.说明苏联时期农业比较落后B.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C.反映出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D.旨在说明苏联经济的落后
2022-02-25更新 | 362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49年11月起,美国政府通过非官方形式向中国留学生提供援助,次年,美国发表《中国地区援助法》,凡符合规定的中国留学生和学者,可向美国移民局申请工作许可。相较而言,同样遭遇经济困难的印度和巴勒斯坦留学生就没那么“幸运”,他们没有得到美国政府援助,也未获得从事有偿工作的资格。由此可知(       
A.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B.美国政策制定中的冷战思维
C.美国试图缓和中美关系D.中美两国间激烈的人才竞争
2022-02-23更新 | 352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1947-1954年间,美国拍出大量反映美国共产党的电影,无一例外采用了犯罪片的套路,将美国共产党员塑造为没有家庭生活、暴力倾向明显、接受莫斯科指示大搞破坏行动的形象,其中有些电影还获得奥斯卡奖提名。上述影片(       
A.反映了社会舆论的多元化B.引发了美苏两国冷战对峙
C.体现了国家对思想的控制D.揭露了社会现实极度黑暗
8 . 1988年美国《纽约时报》使用"自由世界"一词的次数为71次,1993年该媒体使用"自由世界"一词降为44次,使用“西方”一词从46次增加到144次。同期的《华盛顿邮报》也出现了类似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出
A.欧洲一体化进程深入发展B.互联网发展影响媒体舆论
C.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D.美国政府图谋构建单极世界
2022-03-05更新 | 343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基地学校2022届高三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2022·河北·模拟预测
9 . 20世纪70年代,欧共同体在处理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上有别于美国。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员交流维持和平局面,对苏联、东欧国家的出口,占西欧全部出口的7%,而美国只占2%,西欧有200多万个工作岗位与对苏联、东欧的出口有关。由此推知
A.意识形态对立正在消失B.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
C.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D.欧洲一体化进程深入
2022-05-22更新 | 331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河北卷)
10 . 20世纪60年代,苏联与古巴签订经济贸易协定,给古巴大量贷款,同时购买古巴的蔗糖。古巴希望通过大量生产和出口蔗糖来积累资金;苏联希望通过进口古巴的食糖,来降低生产糖的成本,将种植甜菜的土地用来种植产量更高的农作物,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这说明(       
A.互惠合作符合国家需求B.控制拉美地区成为冷战焦点
C.世界形势影响外交政策D.社会主义统一的市场已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