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3 道试题
1 . 二战后美国开始对西欧开展经济援助,被称为“马歇尔计划”,其实质是
A.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B.帮助欧洲复兴经济
C.引诱东欧各国摆脱苏联控制D.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利坚合众国和苏联两国力量的巨大增长,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局具有重大意义。正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世界政治上还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欧洲国家,似乎降到了无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和苏联已经成为超级大国,它们的地位在战后年代里由于核武器的发展越来越巩固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做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但是它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阿登纳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二战后世界格局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出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
(2)在材料二中,作者为改变二战后的国际局势提出了什么主张?列举史实说明作者的主张是否得到了实现。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欧洲的联合产生了哪些影响?
3 . 读《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对三次建交高峰解读正确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1949年第一次建交高潮形成的主要原因
B.第二次建交高潮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建交是重要推动因素
C.第三次建交高潮出现时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D.三次建交高潮的出现都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4 . 马丁·雅克在《卫报》中称:“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已经结束了。”1989年会被视为20世纪结束的标志的理由应是,该年前后
A.东欧相继发生剧变,欧洲两种制度对抗局面开始打破
B.东欧相继发生剧变,苏联在欧洲的影响力已彻底丧失
C.苏联解体,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D.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5 . 1959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要使欧洲成其为欧洲,必须有重大的变化。首先苏联不再是现在的苏联,而成为俄国。”1964年中法建交,“两个希望自己把握命运的背靠背站在了一起,相互帮助、相互倚重。”材料反映
A.欧洲摆脱了美苏的控制B.全球化冲击下的西欧
C.力图摆脱冷战思维束缚D.世界都步入了多极化
6 . 1964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这反映了(  )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B.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C.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解体D.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7 . 1946年9月,苏联驻美国大使诺维科夫给苏联领导人撰写了《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长篇报告,指出“战后欧洲经济支离破碎,为美国垄断资本主义提供了巨额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广阔前景,如此一来,美国就可以加强其在世界的经济地位,奠定其引领世界的基础”。诺维科夫的报告
A.揭露了马歇尔计划的本质企图B.无限夸大美国的霸权主义野心
C.主张对抗美国遏制苏联的战略D.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冷战的爆发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摘编自《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唯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且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

——1972年尼克松在《时代周刊》中的讲话

材料三   在冷战结束的初期,多极化曾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事实上正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之间的差距被拉大,而且越来越奉行更倾向于单边主义的政策,甚至一些美国人认为现在是一个单极世界。

——摘编自倪峰《关于多极化的一些思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简析该政策对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异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冷战结束初期多极化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的表现,并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之间的差距被拉大”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联

美国

斯大林的“安全带”政策阶段(1945年至1955年)

杜鲁门政府对苏联遏制阶段(1945年9月至1960年)

赫鲁晓夫制定出同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政策阶段(1955年至1964年)

肯尼迪对苏联推行和平战略政策阶段(1960年至1969年)

勃列日涅夫对美由“缓和”政策阶段进入正式执行积极进攻战略(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70年代末)

尼克松政府的“联系论”均势外交阶段(20世纪70年代)

戈尔巴乔夫积极调整与美国关系的缓解阶段(1985年至1991年)

里根实施“星球大战”计划阶段(20世纪80年代)

苏联解体后俄美关系回暖政策阶段(1991年至今)

两极格局解体后美俄政策回暖阶段(1991年至今)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