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9年初,大大小小国家的政治家们云集巴黎,磋商和平解决办法。虽然议事日程上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列入《凡尔赛和约》加以解决,但是有些问题到1923年仍为悬案。战后欧洲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一系列民族国家出现;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盟军占领了莱茵省,英法肢解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德国的力量遭受了削弱。在远东,日本将山东归还了中国,却接管了位于赤道以北的岛屿群。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各国承认了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领土现状,并同意根据相对标准来限制各自的作战舰队的规模,从而阻止了英、美、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因此,20世纪20年代初,国际体系已趋于稳定。所遗留的难题,现在都可以通过国际联盟来解决,尽管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仍定期地在日内瓦举行会议。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斗争中,综合国力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中经济力量是国家实力的基础。拥有强大的经济技术力量是决定一国或国家集团能否成为世界一“极”的根本条件。世界格局多极化能否成为现实,既取决于世界各大力量中心的经济能否迅速发展,也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能否腾飞。

——摘编自马小军《当代世界多极化与国际社会新秩序》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名称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推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
2023-05-29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60年3月,戴高乐面向苏联及东欧国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东方政策;1966年3月,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同年6月,戴高乐访问苏联,并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发表联合声明,推动了东西方关系缓和。戴高乐这些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增强法国的大国影响力B.寻求苏联的经济援助
C.促进欧洲一体化的发展D.打破两极对峙的格局
3 . 即使在冷战最高潮的年代里,两极格局也未能完全囊括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一些独立的国家或没有加入两个竞争的集团,或被开除出其中的某一集团,还有尚未获得独立的广大旧殖民地区存在。这体现了两极格局
A.不稳定性B.不平衡性C.不完全性D.不对称性
4 . 冷战期间,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入侵阿富汗,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陆续签订了《美苏关于防止核战争协定》《中程导弹条约》等协议。材料表明冷战时期
A.世界局势多极化趋势加强B.世界局势缓和和动荡并存
C.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D.第三世界国家力量的增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是苏联和美国于1972年签署的一项双边条约。其核心是通过禁止双方发展全国性的反导系统来确保对对方的核威慑平衡,以此避免核战争。2001年1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退出该条约。这是美国在现代史上首次退出一项重要国际协议。有关该条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在客观上有助于世界稳定B.它加速了两极格局的解体
C.美国退出说明条约尚不完善D.它是联合国维和的重要成果
2021-03-28更新 | 29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