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人类社会是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宗教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

——摘编自【英】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中的历史学》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列强为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急于开辟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攫取高额利润,当时非洲、美洲大部分国家已经沦为他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中国这个地大物博、尚未受到世界殖民浪潮全面冲击的东方大市场,成为他们的重要侵略目标。

——据郭卫民《资本主义列强挑起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材料三   20222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外发表电视讲话,决定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并呼吁乌克兰军队放下武器。普京在讲话中还表示,30年来俄罗斯一直试图就北约不东扩达成协议,但却受到欺骗、施压和讹诈,北约的战车正在朝着俄罗斯边境移动。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迈入大洋”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西方国家大规模侵华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应对“北约”威胁苏联所组建的政治军事组织名称及其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并指出导致北约东扩的历史背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过渡期”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及出现的新“力量中心”。
2022-08-1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贞白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到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10.9%,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从1950年的1.5%,猛增到1980年的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2位,仅次于美国。与此同时,美国却面临着经济萧条,承受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压力。面对双赤字,里根政府采取维持高利率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是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元的强势,使美国的出口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处于劣势。自60年代开始,日美贸易摩擦范围不断扩大,摩擦的领域也从低级产品过渡到高附加值产品。……为此,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等相关利益集团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升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经济。

——摘编自姜伟《广场协议的国际政治及经济学分析》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迫于政治和经济压力,为扭转经济形势,日本被迫签订了“广场协议”。其后,日本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应对日元升值的影响,然而过剩的流动性促使资产价格大幅度上涨,日本经济发展进入泡沫化阶段。随后,日本采取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抑制泡沫经济,短期内的利率大幅上升导致经济泡沫的迅速破灭,房市股市崩溃,日本经济陷入了低迷。在随后的萧条经济期间,日本政府又一次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采用长期低利率甚至零利率,却未能使经济走出低谷。

——摘编自毛琰《“广场协议”后日本货币政策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日“广场协议”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日“广场协议”的看法。
2024-05-1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60年代脱钩战略问世,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不发达状况,扭转现行状况的代表性主张。二战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纷纷挣脱旧殖民主义的奴役并取得独立,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展现出强劲的力量,持续表达自身摆脱依附、独立发展的正义诉求。以不结盟运动为象征,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作为去依附脱钩主体的尝试性实践取得了初步发展。

伴随着全球化日益深度发展,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应对发展中国家崛起带来的挑战,也喊出了脱钩的口号,试图同具有战略竞争关系的特定国家断然脱离有关领域的密切联系,以维持优势、独霸资源、摆脱困局,成为“逆全球化”思潮的主要招牌。一些西方大国政府和保守政客出于自身体制危机和无力应对发展困局的窘况,凭借自身优势,通过压制、围堵发展中国家崛起,以求继续维持霸权。

——摘编自许鹏《脱钩:去依附战略与“逆全球化”思潮之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脱钩战略”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逆全球化”力量的变化,据此谈谈你对“逆全球化”的认识。
2023-10-11更新 | 17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一轮复习收官卷】第二模拟(江西卷)(15+4模式)-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性”显著增加,在文明的某些方面出现全球一致性,各国进入文明状态和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各具特色,呈现出出不同的社会发展模式。社会发展模式包括经济模式、政治体制模式、文化模式、思想模式等,完全相同的社会发展模式并不存在。全球化中没有标本和唯一模式,只是原有多样性新的优化和重组。

——摘编自曹招根《论“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等


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3-09-2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段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逐步建立了两条贸易航线,一条从里斯本出发,经大西洋群岛,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到东非,再穿越印度洋到果阿和马六甲,进而向东至香料群岛,向东北至澳门和日本;另一条从里斯本出发,经大西洋群岛,然后向南向西航行至南美洲的巴西。连接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海上贸易网络建立。

——摘编自赵婧《葡萄牙帝国与早期近代世界贸易》

材料二   15世纪至今,经济全球化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并出现了三次大的浪潮(如表所示)。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可见,表现为生产的国际化、贸易的自由化、金融一体化、跨国公司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世界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是最大的受益者。   

第一时期萌芽时期(15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
第二时期形成、发展时期(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浪潮(从18世纪末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浪潮(从19世纪末以来,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时期 稳步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第三次浪潮(以信息革命为核心的第三次
技术革命)

——摘编自翟思成《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审视经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中期葡萄牙海上贸易网络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缅甸、印度等有关国家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1957116日,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20171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向全世界提出了这样一个时代之问,并明确给出了中国的方案,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代的延续和创造性发展。

——摘编自黄葱康《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世界意义和中国方案。
2023-06-2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细菌战是一种极端灭绝人性的罪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鲜战争中,美国实施“绞杀战”一再受挫后,于1952年1月开始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秘密进行大规模的细菌战。美军将毒菌经过人工培殖,附着在动物、食品、用品上,制成细菌弹,由飞机投射或由火炮发射。面对美军的细菌战,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迅速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领导组织军民进行各种类型的反细菌战斗争。志愿军普遍实施了防疫及注射,同时帮助、指导驻地居民共同开展反细菌战斗争。朝鲜和中国政府相继发表声明,并搜集美国细菌战罪证,组织和接受国际专家入朝鉴定,举办细菌战罪证展览。在世界人民正义声援下,中朝军民粉碎了美国发动的细菌战。

-----摘编自张瑞、瓶小平《抗美援朝战争反细菌战的胜利及其启示》

材料二     据报道,美国在世界30个国家开设了多达336个生物实验室。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的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从1943年到1969年,一直是美国进攻性和防御性生物战研究中心。1969年,尼克松总统签署行政令,禁止进行进攻性生物武器研究,但“防御性”研究是被允许的。二战后,美国军方聘请臭名昭著的“731”细菌部队负责人石井四郎为德堡高级质问。1951年石井四郎到达朝鲜,第二年朝鲜战场上就出现了细菌武器。德堡基地研发的生化武器曾多次用于战争。比如越战期间,美图空军就使用了该基地研发的“橙剂”,导致越南生态遭到不可逆的伤害和出现大量畸形儿童。在2022年2月下旬开始的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功中,俄军发现乌境内有美国防部资助的30个生物实验室,其中留存有大量违反《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危险病毒样本。

——根据央视、环球网主流媒体新闻综合摘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在朝鲜实施细菌战的背景。
(2)阅读材料二,简评美国广建生物实验室并进行生化武器研究的行为。
2022-12-0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评论道:“新冠疫情将永久改变世界秩序。”在新冠疫情仍然肆虐,而美国政府奉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阻挠国际合作的背景下,国际规则规范被削弱,全国治理遭遇严重挑战,国际体系呼唤新的领导者,推动经济以及医疗卫生合作,维护全球化进程,打造新的国际格局。这表明(     
A.国际社会急需构建政治经济新秩序B.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全球必然选择
C.反对霸权主义是当前全球重要任务D.美国依然主导世界格局维护其霸权
2022-07-03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在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世界经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背景下,2018年G20领导人第13次峰会通过了《G20领导人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宣言》,为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凝聚共识。G20这次峰会(     
A.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B.推动了国际法制化贸易体系的建立
C.加速了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旨在打击少数国家的经济霸权主义
10 . 经济全球化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分工与协作,需要贸易走向自由化,但历史现实中却经常要面对各种原因而产生的保护措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4月,众议员霍利和斯穆特联名提出了新的关税法议案,对农产品和若干种工业品的进口税率作了新的提高。在它修订的12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中,提高税率的进口商品有890种,美国进口的平均税率由38.2%提高至55﹒3%,达美国历史上最高关税水平。该法案于1930年6月17日在全世界各国包括美国近1000名经济学家的抗议中经胡佛签署成为法律。

——查·金德伯格《1929—1933年世界经济萧条》

材料二 20 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再次成为支配世界发展的新趋势。这次经济全球化无论在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推进速度上都超越了以往。本轮经济全球化与早期的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建起一套对全球市场开放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包括WTO的多边经贸规则体系,IMF和世界银行主导的金融开放与援助发展的全球规则体系,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的跨境制度规则体系。其意义在于: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国际经济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初步建立全球(地区)通行的国际市场规则和行为规范。本轮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各国经贸联系的共同基础。

——摘编自《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理论思考》

材料三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益明显。特朗普执政后,秉持“美国经济利益第一”原则,只看重美国的绝对经济收益,且只维护美国自身的经济利益。但是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收益效果,相反在损害美国自身的同时还侵害了其他国 家的合理利益,给世界经济的平稳运行带来巨大消极影响。

——周亚鹏《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贸易政策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斯穆特一霍利法案》出台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国际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史实概括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无论在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推进速度上都超越了以往”。
(3)历史证明贸易保护主义不是解决危机的最好途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给特朗普政府提出合理的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