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世界农产品中食品的贸易数额,19世纪50年代约近400万吨,80年代增加了三倍多,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约为4,000万吨,后来历经两次大战,大体上也还维持这个水平,只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又突增了一倍(详见下表)。

1854—1858年~1962—1966年世界农产品(食品)的出口额(单位:百万吨)

 1854—58年1884—88年1901—13年1924—28年1934—38年1952—56年1962—66年
小麦
黑麦
大麦
燕麦
玉米
牛肉
猪肉
羊肉
黄油
总计
2.5
0.3
0.3
0.2
0.5
0.03
0.04

0.03
3.9
9.5
2.0
1.9
1.4
2.5
0.1
0.3
0.2
0.1
17.82
19.6
2.3
5.5
3.0
6.8
0.6
0.4
0.2
0.3
38.7
23.8
1.9
3.4
1.6
8.4
1.2
0.6
0.2
0.4
41.5
17.3
0.9
2.6
0.8
10.0
0.9
0.5
0.3
0.6
33.9
27.1
1.3
5.9
1.5
5.3
0.9
0.5
0.4
0.4
43.3
54.4
4.5
6.8
1.3
22.3
1.4
0.8
0.5
0.6
92.6

数据来源:R.M.Stern,Kyklos,13,1960,58—61;F.A.O.Tradeyearbook,Vol.22,1968。

——摘编自董恺忱《农产品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贸格局越来越趋向于多极化和区域化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间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国家参与到国际贸易市场,农业国际贸易发展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详见下图)。

(图)1992—2020年主要经济体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球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

数据来源:由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计算整理所得

——摘编自吕屹云、方凯、许思源《近30年以来国际经贸格局变化和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农产品出口的因素并就如何扩大农产品出口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2)根据材料二,任选上图中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数据进行解读。
2024-03-19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热点专练)热点05 多极趋势,大国博弈-【高考热点】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押题预测
2024·全国·模拟预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目前来看,制约全球化黑暗面的只有力量尚微弱的“反全球化”运动,但它的日渐活跃使人们不无理由想象:为弱者和处于边缘者的利益而抵制富者权势的、平等主义的政治冲动依然存在,并已卷土重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能会迫使政府与公司不得不增加全球化的人性面,特别是善待全球化中的少数者问题。就道德导向而言,“反全球化”可能最终会促使全球化建立一种“太空船道德”(K.波尔丁)而非“救生艇道德”(G.哈丁)。后者指在紧急情况下,大家都同意把数人推入海中,以挽救其他人的生命;而前者指太空船中的所有人都意识到哪怕发生不测事件,也不能撇下任何人,因为即或有一个人被扔出,其余人仍难生。为了生还,唯一可行的是调动各种力量,按照商定的规则共同排除。如果全球化果真使这样的道德原则内在化、制度化,那么全球化所带来的弊病将一扫而光,会更富有人情味。

——摘编自杨中强、蔡娟《“反全球化”运动:探析全球化未来走势的一个新视角》

从材料中提取任意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4-22更新 | 59次组卷 | 3卷引用:押第20题 世界现代化(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文化学术秉承战国之余续,活跃在诸侯国境内的文士也大多来自齐鲁及荆楚地区。当时分散各地的诸侯国王,如吴王刘濞、淮南王刘安、梁孝王刘武、河间献王刘德,皆秉承战国养士之风。汉初藩国文化尚有地域差异,相对而言,南方淮南一带长于辞赋,而北方河间一带则重在经术。汉武帝中后期,原本游说于诸侯王国的文士会聚长安。当时的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以史学见称,王褒、扬雄等人因辞赋受宠,董仲舒、公孙弘等人则以经术而显贵,他们共同造就了关中文化的辉煌。

——摘编自宋展云《汉末文化中心的迁移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材料二   自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以来,世界文化格局已经完成了两次历史性大调整。第一次调整是世界文化中心从东方转向欧洲。进入17、18世纪,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释放出巨大效能,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格局开始向欧洲倾斜。到1900年,“全球1/5的土地和1/10的居民已归于欧洲列强的各个帝国的版图”,“欧洲文明笼罩全球”。第二次调整是从欧洲转向美国。进入20世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洗劫”,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发展尽显疲态。而二战后的美国凭借“工业产出占世界的近1/2,贸易出口占世界的1/3,黄金储备占世界的2/3”的实力,最终取代欧洲成为国际体系的霸权国家和世界文化中心。进入21世纪,国际力量对比再次发生变化,世界文化格局也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变化,进入了第三个大调整时期,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呈现上升态势。

——摘编自颜旭《百年大变局:世界文化格局的解构与重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学术文化变迁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文化格局前两次调整的显著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面对世界文化格局迎来百年巨变所应采取的态度。
2024-03-11更新 | 144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江苏卷)-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4 . 纺织业是人类生存中的重要行业,也是近代以来国际上竞争激烈的领域。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植棉逐渐成为国家战略,直到英国的工业革命,中国的棉纺织技术都处于世界较高水平,我国的棉纺织品不仅为百姓提供了精美的衣着原料,而且销售到东南亚以及欧美各国。在长达三个多世纪的过程中,中国棉布的外销数量持续增长。

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棉纺织机及与之配套的复杂的机器系列相继问世及大地提高英国棉纺织业的生产力,……经历百年的抗争后,印度彻底从棉布出口国变成进口国,英国还将目光投向当时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到1831年,中国棉纺织贸易首次由出超变入超。鸦片战争后,“美国棉”“英国纱”“东洋布”充斥在中国市场上,中国本土棉花产业急剧萎缩。

1893年,张之洞从美国引入陆地棉种子,在湖北试种初步获得成效。此后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及一些棉纺企业,不断大量从美国引入陆地棉种子。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国家采取了扩大棉田面积、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更换优良棉种等措施,棉花播种面积扩大一倍多,为中国成为大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出口国及消费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已由产棉大国变为产棉强国,形成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新疆三大产棉区。目前,我国棉花产销一体化成熟,郑州交易所取得了棉花这项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新疆长绒棉是由海岛棉培育而来,具有暖和、透气、舒适的特点,而且纤维柔长、洁白光泽、弹性良好,深受市场欢迎。2020—2021年新疆棉产量520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87%,占国内消费比重约67%。自人工合成纤维诞生以来,棉花占全球纤维消费的比重逐渐下降至30%左右,今天,全球每年约生产5200万吨的石油基合成纤维,几乎是全球棉花产量的两倍。21世纪20年代,美国以人权为借口,“抵制新疆棉花和纺织工厂”,实际上是想要将中国从全球纺织龙头的宝座上拉下来,打击中国对全球纺织业的绝对支配地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黄金生的《棉花:曾经改变世界格局的“神奇之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明清以来影响中国棉纺织业发展历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1世纪20年代“中美棉花战争”认识。
2024-01-22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热点专练)时政热点02 激发活力 提振消费 :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高考热点】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押题预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海上格局指国家力量在海上的对比态势。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

海上格局转换的焦点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力量对比的竞争;二是关于海洋规则的博弈。西方国家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在对海洋规则的理解上,各海洋强国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尤其在主权和安全理念方面,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与后发海洋国家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存在着较为尖锐的矛盾。国际秩序的建立或塑造离不开实力的支撑。

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由于海洋环境恶化、自然或人为灾害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发酵,人类正在迈入全方位认知、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海上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4-01-20更新 | 26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难点21 背景原因类材料题解答技巧-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盟一体化进程

19678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发表《曼谷宣言》,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1976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正式将政治合作列入联盟合作范围,制定经济合作具体原则。
19841999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相继加入东盟。
200711东盟10国签署《东盟宪章》,宣布政治合作、经济一体化,增强东盟大家庭意识 。
201512由政治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社会文化共同体三大支柱构成的东盟共同体正式成立,融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成为应对地区安全威胁、实施大国平衡战略的机制保障。

——摘编自骆永昆《东盟共同体建设的进程、动因及前景》等

材料二   2016年以来,美日印澳等国纷纷出台“印太”战略,表态支持东盟中心地位。但东盟意识到上述战略遏制中国的意图明显,将加剧大国博弈,并且严重冲击东盟中心地位。2019年推出的《东盟印太展望》使东盟面对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取得了一定的自主权。2021年在中国与东盟规划了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一揽子合作后,东盟对美国提供的合作有选择地接受,对于各种有益的合作项目照单全收。

——摘编自翟篦《以柔制刚——东盟对美国印太战略的选择性合作》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盟一体化不断深化的背景。
2024-01-0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1 背景、原因类非选择题 -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经济大调整是应对特定的世界经济政治事件以及对世界经济各要素的适应与变化所作出的反应。这些重大的世界经济政治事件是划分调整阶段的重要标志,也是新一轮世界经济大调整的前提。二战结束至今,世界经济经历了三次大调整,第四次大调整正在酝酸之中。

阶段事件动因
从二战结束到20世配70年代初国际经济体系和组织的建立;西方发达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形成新科技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东西矛盾的加剧
20世纪70年代初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货币体制的变化;对国家干预政策的调整;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移科技革命的发展;南北矛盾:东西矛盾;西西矛盾
20世纪80年代木90年代初至20世纪末国际性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信息高速公路与美国“新经济”时代;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科技革命的发展;西西矛盾;南北矛盾
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瞅元启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发展到新阶段科技革命的发展;金融危机的爆发;环境问题凸显;不公正的国际竞争秩序

——摘编自潘建国《战后世界经济大调整的动因、表现及趋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者任意一个阶段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1-01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概述
二战结束至20世纪50年代:争夺战略空间美国的战略援助不限于在欧洲和苏联抗衡,而且包括在东亚、南亚及在世界其他地区和苏联争夺地盘
20世纪60年代:外援制度化1961年《对外援助法》授权总统建立国家开发署,肯尼迪总统对外援助的拨款额年增长4倍以上
20世纪70年代:对外援助新方向尼克松政府有两个外援新口号,一是提出人权外援,二是强调多边援助
20世纪80年代:推行自由市场经济里根政府对外援助的核心是消减政府干涉,加强私营企业和市场的力量,使他们在解决发展问题上起作用
20世纪90年代:全球战略与政治条件美国的对外援助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利益泛化的现象,推销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根据周弘《美国对外援助的历史发展》整理

材料二   在全球对外援助整体较为低迷的21世纪,中国积极调整对外援助的政策,除了一直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性以及服务性基础设施建设外,还注重民生项目和社会发展,在解决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的饮水、有线电视信号接收、减贫、公共卫生以及基础教育等方面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此外,中国还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共性发展问题,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清洁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将共商共建共赢作为中国对外援助乃至国际合作的指引,使得中国对外援助更加具备国际视角和全球视野。

——摘编自唐丽霞《新中国70年对外援助的实践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美国对外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二战后美国对外援助相比,21世纪中国对外援助的显著不同,并说明21世纪中国对外援助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对外援助的启示。
9 . 全球治理体系是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以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为前提和基础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合作为导向,扩大各国利益的共同点,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国参与全球治理则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将维护自身的国家主导权与优越的国际地位置于首要地位。中国强调各国主权平等,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美国更多地强调本国的主导作用,追求自身在国际制度中的优势地位。中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参与全球治理进程,随后逐渐扩展到网络和太空等新兴领域。美国作为全球治理的领导者,参与面极广。两国进行过有效合作,但中国主张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多边主义。美国则更加偏好单边主义和有选择的多边主义。中国的全球治理战略注重世界的整体性和全球公益,强调从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考虑问题,重视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统筹协调。美国的全球治理战略服从于国家治理需要,更加内向化,倾向本国国内事务。

——摘编自吴志成、李颖《中美全球治理战略比较》

材料二   自一战以来,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先后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颜体系、雅尔塔体系以及后冷战格局三次重大转变。这些全球治理体系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即它们都深受资本逻辑和权力政治的驱使,是一种典型的霸权政治和均势秩序支配下的全球治理体系。后冷战时代的全球治理体系基本上摒弃了殖民掠夺的血腥手段,提倡“平等”“合作”“共治”等理念,赋予每个参与主体公平“发声”的权利,但这只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适应全球化时代发展需要的形式和手段而已,这完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权力和国家利益为前提的,完全是建立在大国之间势均力敌的基础上的。当今世界的全球治理体系本质上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的排他性的“单边治理”体系或“西方治理”体系,全球治理体系正日益暴露出世界权力结构深刻重塑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严重缺失的主体性矛盾和缺陷。

——摘编自殷文贵《批判与重塑:全球治理体系的内在缺陷及其变革转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两国全球治理战略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以来全球治理体系的演变历程及其变化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以来全球治理体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3-11-04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移居墨西哥托雷翁城的华人辛苦劳作,经营餐馆、商店、旅店等小本商业积累了财富。1911年,墨西哥发生叛乱,叛军出于仇富心理,杀害华人300余人。清政府向墨西哥政府发出了最为严正的抗议,并任命张荫棠为特命公使赶赴托雷翁城实地勘查,后来两国达成《墨国赔偿华侨损失证明书》,确定墨西哥对大清赔礼道歉,赔偿遇难侨民损失。墨西哥虽口头答应,却一直拖延不肯支付,加之中国政局变动而不了了之。1912年,中华民国重申两国之前签订的证明书有效,但“托雷翁惨案”迟迟未得到解决。新中国成立后,中墨于1972年建交,2013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关系发展进入快车道。2021517日,墨西哥总统洛佩斯为110年前的“托雷翁惨案”向中国和墨西哥华人社群道歉,并修建纪念馆。

——摘编自冯秀文《中墨关系:历史与现实》等

材料二   20162023年中国与墨西哥双边货物进出口额

——摘自华经产业研究院《中国与墨西哥双边贸易额与贸易差额统计(2016202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托雷翁惨案”长期未能解决的政治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墨双边贸易额增长的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墨关系对处理国家关系的历史启示。
2024-03-30更新 | 149次组卷 | 4卷引用:秘籍06 抢分专项 · 中外对比类主观题精练30题(含抢分提示)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