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结盟政策的提出首先出于印度国家安全的需要。1958年12月9日,尼赫鲁在印度议会里说:“每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首先考虑的就是它自己的安全……安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人们通常认为安全是由军队保护的,那只是对了一部分。同样正确的是,安全可以通过政策来保护的。一项同其他国家友好的谨慎政策比任何其他东西更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尼赫鲁认为“不结盟是根据我们最佳判断做出的唯一选择”,它能够保障印度的安全。因为不结盟能使对立的任何一方找不到攻击印度的理由,相反,对立的双方为争取中立的印度容易产生相互竞争,而这种“大国间的相互竞争是使印度免于遭受进攻的最有效保证”。

——《尼赫鲁执政时期印度对美国政策》

材料二   1961年印度出兵收复被葡萄牙(北约成员国)占领几百年的果阿,在印度付诸行动之前,美国国务院就劝道:“使用武力收复果阿,有损印度的形象,违背了其外交政策。”但同时,美国也没有维护其盟国葡萄牙,而是认为“北约的任何成员掺和此事,将使事态变得更加严峻,无益于解决问题”,主张与葡萄牙“划清界限”。印度用武力收复果阿之后,虽然引起美国国务院和媒体的谴责,但当印度对美国的态度表示愤怒时,美国就软下来,并解释这只是迫于国会和美国民众的压力。

——摘编自《在利益、理念与平衡间的选择——印度的不结盟原则与美国的印度政策(1947~196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赫鲁时期印度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在果阿事件中对北约盟国葡萄牙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葡萄牙的态度与印度当时的外交政策有何联系?

2016-12-12更新 | 190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辛集中学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同步训练试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二   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全球政党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这次大会名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主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


媒体报导:这样的大场面,在世界政党史上可谓罕见。在中国19大后开这样的会是非同寻常的,也是内涵深刻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共、中国推行全球治理模式、治理理念的伟大尝试,是中国全球治理政策的核心价值观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近代西方殖民国家崛起过程中的共性特点,并分析其根源。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与当今中国对全球治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为实现全球的合作共赢及全球治理体系的进步,中国政府在多个国际场合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何现实意义。
2020-07-03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一历史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课一练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3 . 原产于印度的棉花,几千年间,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公元前 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公元前6世纪,印度棉纺织品开始被销往至欧洲。在罗马帝国,棉纺织品成为贵族垂涎的物品。11到13世纪,意大利威尼斯支配着地中海世界的棉花贸易。根据文献与出土资料,在公元前2世纪开始,棉花传入中国。元代棉花在江南广泛种植,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品中心,且中国棉纺织品远销欧洲,1819年达到330多万匹。16世纪之后,棉花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商品”受到大众欢迎。

——摘编自曹瑞臣《棉花的全球传播》

材料二    欧洲原本没有棉纺织业。17世纪下半叶,欧洲从印度进口原料进行仿制,至18世纪,欧洲本土大量生产出棉纺织产品,使用棉纺织产品逐步成为欧洲人的消费习惯。印花工艺是欧洲棉纺织业发展的创新。这种工艺是在吸收亚洲棉纺技术、美洲染料基础上的创新,也是得益于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政府对特权、专利和版权的保护。1792年至1815年间,欧洲大陆经历着巨大的政治动乱和经济动荡,造成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棉纺织业发展缓慢,而在同一时期,英国的棉纺织业却飞速发展,不断出现技术革新。

——摘编自(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材料三   1861年,棉纺织业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为欧洲商人带来巨大财富,也使美国因棉花出口而跃入世界经济的中心舞台。但是,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经济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是这个新生国家的危机。以至英国商人担忧,全球棉花市场的最大原料供应链可能被切断。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的全球史》

材料四   2021年6月17日,中国国际棉花会议在江苏苏州隆重开幕。本届会议主题是:“打造开放、包容、可持续的世界棉业”。会议指出,当前世界环境复杂多变,但中国经济呈现稳定发展态势。同时也应该看到,政治因素对国际经贸合作和全球经济的影响。去年以来,西方一些国家捏造所谓“强迫劳动”问题,干扰破坏了棉花产业和纺织服装产业的国际供应链,损害了广大新疆棉农和全球消费者的利益。在世界经济经历深刻调整变革之时,只有开放才能使不同国家相互受益、共同繁荣、持久发展,才是各国应当做出的明智选择。我们要共同维护自由、开放、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避免经贸问题政治化,更好地推动棉花及棉制品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摘编整理自《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简述棉花传播与贸易的概况,并分析推动棉花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商品”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19世纪初欧洲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
(3)结合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个新生国家的危机”的表现,运用史实说明“英国商人担忧”成为了现实。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应采取的应对举措。
2022-07-28更新 | 24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采,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总之,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是内燃机、柴油机、汽车和发电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电话、白炽丝灯等则是美国人发明的。因此,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进程也是比较迅速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际重大事件年表

时间国际大事
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1993年欧盟成立,继续向政治经济一体化迈进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水平
1999年二十国集团组成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2015年联合国第66届大会通过《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
2017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

——整理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开发出的新能源,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指出中国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所提出的方案,分析该方案提出的基本依据。
2022-07-16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这是目前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课题。

——摘编自常健《解决人类现实挑战的中国方案》

材料二   中国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要求打造体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理论创新是它的整体思维,不仅超越了西方选举驱动的政党政治的局部和短期利益观,而且还具有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整体合力。而中国将现阶段世界发展大势和自身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交织一处,更是扩大本国与世界各国利益汇合的全方位的战略发展愿景。它旨在推进各国经济全方位互联互


通和良性互动,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和不平衡的现象,使得世界各国人民都有机会来享受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和好处,展现出中国向人类文明提出的一个永久性道德价值和人文关怀。

——摘编自蔡亮《试分析国际秩序的转型与中国全球治理观的树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今的时代主题和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的全球治理观进行简要评析。(要求:表述准确,逻辑清晰,不得摘抄原文)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1970年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产值(%)37.89.4510.16.5100
出口贸易(%)15.26.912.26.4100
黄金外汇储备(%)15.55.214.65.3100

材料三“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地位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在政治、经济上对西欧的什么企图?

(2)依据材料三,美国的目的是否实现?请用材料三中的一句原话加以说明。材料三中尼克松总统所讲的“竞争”指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格局呈现出的特点。这种特点在政治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进入90年代,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进入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智能技术革命使人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重复性劳动的困境,可以解构信息时代的人类劳动,重塑创造性与分离式生产方式。当前,人工智能已经展现出分阶段替代技能劳动者的趋势,而随着技能劳动者被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劳动开始向创新领域转移,从事科研创新工作的人将越来越多。

——摘编自陈尧等《替代与推升: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影响》

材料三   如图所示:

材料四   20世纪的科学革命为技术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物理学革命为原子能、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化学革命为分子设计和开发新材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大量兴起,还出现了综合多种学科技术成就的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与纳米技术等。以致任何一项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都不再是单一学科发展的结果。科学事业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事业,而成为社会性的巨大事业。

——王春明《科技革命的历史轨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材料五   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中国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200310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成功地回到地面。20051012日上午9时整,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飞船升空十多分钟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送上太空。1017433分返回舱成功降落。

材料六   在多部门的通力协作、共同努力下,北京时间2007102418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工作人员控制下的多次变轨,117号早晨,正式进入200千米绕月轨道,开始了一年的探测工作历程。“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是中国对遥远月球展开探测的第一步,也是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第一步。有人说,“嫦娥探月”的意义实际已远远超出了工程本身,具有深远影响。

材料七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材料八   进入21世纪,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海洋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特别是2007年发布的《规划美国今后十年海洋科学事业:海洋研究优先计划和实施战略》,对此后美国海洋科学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该规划充分吸收了美国社会各界对海洋科学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共识,从保持美国海洋科技国际领先地位的战略高度出发,以人类与海洋相互作用为视角,从当前大量海洋科技问题中筛选今后10多年亟待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跨学科和学科交叉研究受到海洋科技界的推崇。美国海洋科技主管机构认为,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有利于技术转让和科学进步。跨学科的海洋综合研究可以实现海洋科学数据共享,以建立广泛的联合和协作,推动海洋科学的创新。海洋基础研究的价值和作用更受重视,基础研究的突破对所有重点研究创新成果的应用起着决定作用。美国海洋科学研究为美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与强盛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摘编自石莉《美国海洋科技发展趋势及对我们的启示》(2008年)

主题二   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材料九   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十   现代科技的确为人类创造了惊人的财富,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我们感谢科技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但我们也无法阻挡科技负面影响的产生。现代科技给我们提供了我们所需求的东西,而沉溺其带来的便利使我们失去了很多选择的机会和能力,依赖其飞速的发展也使我们成为了现代科技的一部分,被工具化和模式化。要说对人类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相信令人们感触最深的就是现代发达的、时刻陪伴人们左右的信息网络科技了。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摘编自《百度科技》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智能技术革命出现的主要技术基础,并分析智能技术的出现对人类劳作的影响。
(3)据材料三中的图示,写出字母ABC代表的内容,并分别列举AB两个时代向“距离”挑战的一项重要发明。
(4)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以来第三次科学革命的主要特点。
(5)根据材料四,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有何意义?
(6)根据材料五,“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中国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美丽的现实。试分析中国开展首次绕月探测的重大意义。
(7)根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
能力提升✱
(8)根据材料八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美国海洋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并综合材料分析日、美海洋科技发展给我国的启示。
历史纵横✱
(9)阅读材料九并结合所学,指出现代科技革命的领衔技术,并分析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10)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的认识。
2023-11-1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06·选必二第06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2-23高三下·全国·课时练习
8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说一说】

美联社马尼拉2011年10月17日电,约3000名美国和菲律宾海军陆战队士兵在菲律宾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军演,包括在有争议的斯普拉特利群岛(即南沙群岛)附近进行针对敌方海岸的突袭演习。《菲律宾明星报》网站10月17日发表文章,昨天在马尼拉举行的一个关于南中国海的论坛中,专家们说,中国让自己处于守势,其战略模糊表明,北京对其主张和政策并不清楚。估计中国将继续坚持已故领导人邓小平的原则,坚持对南中国海的主权要求,敦促提出主权要求的各方搁置争议,寻求共同开发。


请回答:
(1)在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面对材料中的现象,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在国际社会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

【写一写】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请回答: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的特点

【说一说】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请回答:
(3)概括说明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并说明两极格局的“相对的稳定性”及其作用,分析导致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
2023-03-21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九单元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三个高潮期,第一个是战国时期,商人势力成长、商业中心出现;第二个是唐宋后期,生活必需品逐渐成为商品交易的大宗;第三个高潮出现在明清,两者都是延续百年的统一王朝,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等都成为商业发展的新因素。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与特点》

材料二   16世纪以后,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商业贸易的大扩张使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贸易中心逐渐转移,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第三个高潮”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促使欧洲出现“商业革命”的历史事件,概括欧洲“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出现的问题,并简明指出中国的应对举措。
2023-02-10更新 | 281次组卷 | 7卷引用: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高一历史下学期课后诊断性课时练+单元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0 . 走向全球化是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

材料二19世纪中叶,英国生产的棉纺织品80%销往海外,而所需的棉花几乎全部靠国外进口。这一时期,从欧洲输出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这些产品主要输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殖民地则主要出口农矿原料,其中又以棉花和羊毛出口数量增长最快。

材料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

年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
1937年41.412.5694.8
1948年56.411.74.14.31.5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济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推进。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忧虑。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西班牙、葡萄牙“征服海洋”的政治条件和精神因素;西班牙、葡萄牙开启了怎样的“人类历史大幕”?

(2)根据材料二,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在19世纪中期的世界市场中具有怎样的地位?结合材料分析促成这一地位的关键因素。

(3)材料三的数据表明,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有什么影响?

(4)根据你对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了解,选择一个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你的解决思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