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二战后,苏联和东欧国家另起炉灶,成立“经互会”。苏联解体后,“经互会”随之解散,当年西方专门针对社会主义国家搞禁运的“巴黎统筹委员会”也宣告寿终正寝。1991年以来,俄罗斯、其他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东欧各国都先后向自由市场经济过渡。由此可推知,冷战的结束(     
A.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步伐B.形成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C.促成了世界多极化格局D.宣告了霸权主义的终结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21942年英国对外贸易额变化图18421942年英国对外贸易额变化图


材料二   1982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简表

项目按当前价格计算的价值(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
1982199020001990199519962000
国际直接投资59020901271021.140.2
跨国并购15101144024.051.5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和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数据整理

材料三   很少有人、团体或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的悬殊差异。第一,全球化的好处和机会仍然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在这些国家内的分布也不平衡。第二,最近几十年出现了一种平衡现象:成功地制定了促进全球市场扩展的有力规则并予以良好实施,而对同样正确的社会目标,无论是劳工标准,还是环境人权或者减少贫穷的支持却落在后面。

——安南《我们:联合国人民》

材料四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并指出材料三如何评价全球化?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体现中国怎样的经济理念?说明我国实施此战略有利的历史条件和国内环境。
3 . 《走过对抗走向合作——纵论世纪之交的国际关系》中描述:“在国际社会多元化、多极化运行当中,由于相应条件与机制尚未完备,大国的影响与操纵还大,诸多矛盾依然存在,相应的冲突与动荡不可避免。”这意在说明
A.大国肆意践踏国际准则,干涉别国的内政
B.世界形势出现了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C.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D.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力量正在不断加强
4 . 1968年加拿大政府提出“我们在与中国的贸易方面拥有经济利益,在避免中国与邻国,尤其是中国与美国之间出现紧张状态方面拥有政治利益。我们的目标是尽快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使得该政府占有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同时考虑到在台湾有一个分立的政府。”加拿大政府此举
A.彻底抛弃了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
B.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C.意在谋取经济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D.引发了西方与中国的建交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