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共有来自151个国家和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目前“一带一路”已发展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合作平台。这反映出我国(     
A.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积极贡献中国方案B.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C.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D.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国王们肩负保护民众安全的责任,并为此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和司法制度,以获得对封臣和臣民的有效控制权。11-12世纪,这些制度在西欧逐渐确立起来,它们正是民族国家形成的核心。而且,当时商人和市民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民族的行政机构、军队政体、司法和救会不再被一些世袭家族控制着。与此同时,语言的多样性 在欧洲形成并保留下来,而这对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罗马法成为中世纪政治理论的基础,而罗马人相信国家是至高无上的。13世纪,“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就已经存在。

——摘编自刘成《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意义》

材料二 正是在启蒙思潮与美国革命的冲击下,法国大革命产生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能量。法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它要求保障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其他人权。这样的要求注定了法国革命会超出一国的范畴,发展成一场整个欧洲的革命:因为当时的欧洲还处于专制王权国家的统治之下,而法国大革命却推翻了这一政治原则,其必然会引起整个欧洲的反弹。

——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材料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欧洲各国之间逐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其实质是原有民族国家开始将更多的“政治权力”相互让渡,依旧保留下来的主要是“文化权力”,这显示由欧洲民族国家的功能在逐步弱化,逐渐向一个新共同体中的经济文化单位转化。欧洲各国将维护本区域内独特的生活力式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而将防务、安全、社会发展等一般性的国家职能转交给了欧洲的相应机构。

——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革命时期的法国作为“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民族国家功能弱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2023-09-07更新 | 143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3 . 自2001年以来,国际社会开始把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称为“金砖四国”(BBIC).2006年,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外交部长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首次会晤,开启金前国家合作序幕。2010年随着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率贡献达到50%。这反映出(     )
A.新兴市场国家影响力日益增强B.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出现剧烈变动
C.发展中国家引领全球经济发展D.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陷入了停滞
4 . 随着欧盟成员国逐渐增多,各成员国之间的差异性逐渐显露,各国的民族认同感在逐渐增强,欧盟内部的共性减少,对各自利益诉求的多样性使欧盟内部局势渐趋复杂,一些成员国对欧盟整体的共同利益和目标产生了非议。这表明欧洲(     
A.已联合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B.民族利益分歧阻碍了一体化
C.联合只停留在经济政治领域D.一体化缺乏共同的文化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主题为引领的情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习情境:构建单元知识体系


材料二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时跨国公司已能在全世界进行资源配置,并在全球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1)根据学习情境,在C处填写一项史实,并结合单元主题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三十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原因。
6 . 如图反映了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变化。据此可知,在此期间(     
A.国际贸易逐步淘汰了初级产品B.国际贸易的增长刺激了生产的增长
C.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D.世界经济体系促进了出口贸易发展
2021-09-1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4年,美、英、中、苏、法等44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建立了以美元为锚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体系有两个支柱,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大国际金融机构都有天然的制度设计缺陷:向全球持续输出美元,美国就不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而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贸易逆差。但逆差将迫使美国让美元贬值以保护国内产业,进而导致美元无法保持稳定比价。这就是“特里芬悖论”。

特里芬悖论”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上世纪70年代就崩塌了。但冷战的需要要求美国持续对外输出美元,世界银行的职能没有受太大影响。

随着冷战结束,美国不再需要对外输出美元以控制世界版图,两大国际金融机构的政治职能就变得有点尴尬了。美国贸易逆差越来越大,也让特里芬悖论”更加显性化。这不是世界银行能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世界银行的尴尬》


请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进程,自拟一个论题,概述对“特里芬悖论”的理解。(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不得照抄原文)
2021-04-19更新 | 254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时跨国公司已能在全世界进行资源配置,并在全球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广泛的反全球化现象呢?可以做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最贫困人口的收入在1960年约占世界总收入的2.3%,而今天则为1.1%。从某种意义上讲,全球化的过程就是资本和公司全球流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过程。全球民族主义者则从反对美国称霸世界、反对美国化的角度来反对全球化……反全球化运动应该明确,它反对的是全球化的弊端而不应该是全球化本身。反全球化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全球化的全盘否定。

——摘编自蔡拓《全球化与中国政治发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三十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反全球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反全球化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全球化的全盘否定”的理由。
10 . 读图,图中的数据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B.世界性贸易摩擦逐步升级
C.发达国家关税收入增多D.发展中国家关税收入减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